廉江市河唇镇二中 尹翔学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学的师生关系普遍难以平等,是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首道障碍。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建设和谐与幸福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把平等对话融入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形成相应的保障机制。
难以平等对话的现状
1、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
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的事。典型的现象是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教案照读,答案照抄。上完一节课,就是完成一节课的任务了事。
2、由满堂灌到满堂问的矫枉过正
实施“新课标”后,出现这样一种典型的情况:
一些老师用看似“启发式”的“满堂问”来教学。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要不再加两三次热烈的讨论。其实该问的未问,不该问的乱问。很多问题既浅显又浅薄,由于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根本说不上什么“探究”的价值和效果。
这种从“满堂灌”转变为“满堂问”的状况,走出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怪圈,确实进化了许多。因为教师能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注意到听说能力的培养,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问题仍然严重。依我看,一问到底,形式单调,充斥无启发性的问题,引诱学生钻进预设的套子,还是以教师为主,还是“传话”教学;该问的未问,不该问的乱问,是不得要领,像无病呻吟,没有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尚未形成,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足以说明问题,说重些还不如学习机的智能化呢。哪用再看什么考试得出的教学效果呢?何况现行的笔试片面得可以,部分教师对学生答卷的解读也机械得可爱,更不用说其它的了。
3、形式主义的热闹课堂
常听到这类课:表面热闹非凡,形式花样翻新,掌声经常响起。实际上有活动没体验,有形式没实质,为夸张而夸张,给人的感觉是像在应付上级检查,蒙混过关。该不会是迎合“外行看热闹”的心态吗?如果讲得精彩,答得奇妙,不由自主地鼓掌赞许,那倒是我们致力追求的。内行要看门道。是要看教师异常清晰的教学思路,看教师激趣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引证解决问题的本领,看教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真功夫,看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一节课下来,我们是教了,学生是学了,知识也有了。好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教给了学习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吗?好像不是我们致力追求似的。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特色上去把握,去挖掘教材,吸取精髓,抓大放小。我们能照本宣科吗?我们能避重就轻吗?这也是懒惰加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能说教得一塌糊涂,也有误人子弟之嫌吧。常听到一些不和谐音。有学生的不屑:这样的语文课,缺多少节都没关系;也有老师的感慨:语文是越教越不会教了;还有我的看法:这样卖力的教倒不如让学生自主的学。真是当今不少基层语文教师的悲哀啊!形成这种病态现象的病根究竟在哪呢?
根源是缺乏真正的平等
我并不想与我们传统美德过不去,也不想标新立异,只想让同道中人明白自己的处境: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难以对得起自己领的那份工资,有辱师名。能达到此目的,就问心无愧了。形成这种病态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真正的平等关系。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受等级社会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我国师生关系就有浓厚的上下尊卑等级关系,是以教师为本位。从“教”字的本义来看,就是手持木棍打出孝子;从“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中,也可见一斑。在现实生活中,“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不也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吗?我们再来看看扭曲了的人际交往链:老板受了别人的气就在公司教训员工,受了气的员工回到家就找茬教训老婆,老婆不顺心再教训儿子,受了气的儿子只好拿玩具出气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哪来教育界的净土?何来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呢?当然,不可否认有表层上的平等,有象征性的平等,也有阶段性的平等。这在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我们已经跨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还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还用高压政策逼迫学生就范,还用沉重的作业负担压迫学生,还把学生当成自动取款机,能保证不会“官逼民反”吗?能保证不会出现越来越难教的恶性循环吗?
2、学生原因
“学生越来越难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上。放眼望去,有厌学者,有逆反者,有蓄意攻击者,有轻生者,也有恶性循环的迹象。一些意想不到,触目惊心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和反思。我们常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该考虑外在因素。我觉得,外因影响很大,很多学生就有受逼迫的潜意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压力扭曲了未成年人本来可塑性极强的心灵。往往是一厢情愿的功利性因素,不排除负面的从众心理,也不排除夹杂有类似“黑恶黄赌毒”的情结。
3、教师原因
再就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可否认,肯定有待遇偏低的因素。为人师表吗。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对得起这个称号吗?我不禁要说句不该说的话:多一个还不如少一个呢。面对新生代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子女,在电视、电脑前长大的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我们有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有没有平等的观念,有没有民主的意识呢?特别是年长一些的,思想狭隘一些的,财商高一些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抛弃那种惺惺作态的陋习,转变成平等融洽的交流者,成为学生式的教师。上课时,有五十二位学生和一位教师,就变成五十三位同学吧。这样,就能打破隔阂,趋于平等了,心平气和了,轻松愉快了,团结互助了;就不用不好意思,不用藏头露尾的,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流,矛盾就会减少,心理问题也好化解。
时代在召唤,社会在进步,人也会更理性,建立真正的平等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没有平等,哪能和谐?伟人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应是至理名言。至高无上的皇帝只有一个,大家都想做,岂不争得死去活来!
那么,如何实现真正的平等呢?
突破围城的策略
我提议:大兴平等对话。把她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就像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公众语言,建设新农村来解决“三农”问题一样,必将取得显著成绩。有目共睹的事实,毋须置疑。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觉得,这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可以拓展到整个教育上,是我们解决疑难杂症的先决条件。
平等对话是一种积极互动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的感应,是个性的张扬。就像谈恋爱,双方都热情洋溢,心情舒畅,在享受这个美好的过程;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人心所向,心甘情愿,努力奋斗着。这样,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相反,如果是为了贬损,为了吵架,为了战胜,那起码像家庭冷暴力,谈不上家和万事兴。
实施平等对话的依据
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看,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谈自己的独特体检;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知。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话题:看完《出师表》后,刘禅会怎样想和做呢?刘禅身边的大臣们又会怎样想和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地各持己见,张扬和发展个性。教学内容开放了,也教活了。让学生当演员吧。我们当导演多好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引导他们表演得更精彩,那你一不小心就成名导了。如果我们信口开河,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则往往可能“似是而非”;如果我们肢解分析,寻根究底地挖古董,则往往可能“正确但无用”。吃力不讨好,惹上了咽喉炎这种职业病,可不是好玩的。身边就有不少教训,有的演变成不治之症。苦不堪言啊!(本段引用的为曾曦《非凡的学习》的话)
从课程标准的人文性看,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我们要学会尊重、唤醒、保护和宽容学生,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为根本目的。而我们大多以教知识为最高目标,真正的本末倒置了。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话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金钱究竟有多重要?你又怎样看待金钱呢?依据现实,旁征博引,畅所欲言,辩论是非曲直,再归纳小结一下,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就都有了。这是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人文性侧重于关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动机方面的发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妹妹。同样,班上五十二位学生就有五十二种个性。我曾教过不少行为怪异的学生,甚至有直接从天堂掉进地狱的。行为怪异的学生的产生,大多数应该归咎于我们教育的失误: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因材施教,片面评价学生,压制个性,扼杀创造力,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以及延续着某些陋习。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进行心灵的对话。
从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对话。它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前者形式主要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后者形式主要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总而言之,一节课,一篇文章,一个单元,都可以自始至终地进行对话。如学习《背影》。启发激趣环节可以围绕“我的父亲是怎样的人”进行对话,整体感知环节可以围绕“文章出现几次‘背影’及作用”进行对话,研读探究环节可以围绕“父亲为什么要亲自去买橘子”进行对话,拓展创新环节可以围绕“如何正面写父亲”进行对话。
从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或多向对话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明素养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这就非常适合创设情景进行对话教学。像确立“这就是我”,“瞧我这家子”,“春天的歌”等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魏书生老师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我们也该看重心里话了。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进行同伴合作识字和体会书法审美价值时,也可以进行对话教学。如学习“欲”字的本义和推演。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在就写作话题进行充分对话基础上再写作文。如就“我为班级增光彩”主题班会作文。在上写作专题指导课时,像如何命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拟小标题等专题指导课,都能实施对话教学。
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从“确立探究主题”到“制订学习方案”到“开展探究活动”再到“交流分享探究的成果”,也无一不能实施对话教学。如九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就给予我们游刃有余的空间。
实施平等对话的方法
1、商量法。将上课的内容与方法跟同学商量,以达成共识。这也是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选自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重点在四大名著。课前交流得知:大多对四大名著不太了解,看过的也基本不识庐山真面目。于是,集体决定炫一节“四大名著”课,用表格的形式从书名、作者、时代、背景、内容提要、主要人物、思想倾向、艺术特色等方面整体把握,为本单元教学做好了铺垫,为进一步探究张本,效果显著。当然,商量应基于调查研究。接新的班级时,引导全班同学人人参与编写《我的语文学习状况》、《语文问题集》,就有了总揽全局的基础。
2、先学后教法。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去讲,岂不狗眼看人低?此法也是洋思中学倡导的。像教学古文,学生都有讲解、翻译之类的参考书,完全可以利用之自学,互学。老师不应霸占,提出学习目标即可。到了难点、探究、拓展等环节才进入“教”,共同探讨。
3、讨论法。平起平坐,如座谈会。像学习方法推介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推心置腹的讨论,更容易接收消化。
4、辩论法。可设主持人,正、反方。真理越辩越明吗。是读书无用论还是读书有用论,是计划生育好还是多子多福,是靠关系还是靠知识,是奉献还是索取,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悲观,都能越辩越明,比空洞说教好得多。
5、竞赛法。各学习小组之间,男、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都可以竞赛。像文学文化,文言实、虚词,古诗文背、默等,用此法不会水淋鸭背,会记忆犹新,甚至终身难忘。
6、换位法。师生角色转换,让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执教。初生牛犊不怕虎吗。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走上神往的讲台。讲好了,大家鼓掌;讲不太好,有人帮助;讲错了,有人纠正;讲不下去,有人接替。这样,互相体会,更能相互体谅,更能有真知灼见。学习更有趣,更主动,更有成就感。
7、演说法。师生共同组成评委。这能很好地喧泄自己的情感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主题演讲,口头作文。
8、写生法。学习美术的方法,避免闭门造车,可以依葫芦画瓢。这最适用于写作课。如写事物说明文,游记。更进一步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能给我们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胜过纸上谈兵。
9、欣赏法。这尤其适用于文学作品,上鉴赏课,培养审美能力。用于提升欣赏的人生态度,因为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如学习古诗词。
10、表演法。如学习戏剧单元,编课本剧。
11、展示法。如我的珍藏,得意之作。并能说其中的故事。
当然,几种方法可以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样,才能上出特色课,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保障平等对话的机制
由此可见,平等对话教学完全可以普遍推行,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神奇方法。那么,怎样保证对话教学积极有效地实施推广呢?
1、教师的观念要更新。上面谈到,不必琐碎。我总觉得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不要搞什么中国特色吧。教师理应跟踪世界文明的潮流,来达到促进人们生活方式文明进程目的。
2、教师要有终身学习。这也有教师培训的问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如果教师的素质与学生处于同一平面,那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不能“三教九流无所不知,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也能大致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总觉得,相对其它学科来说,对语文教师的素质应有更高要求,必须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文学修养,才能信任。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不学习就等于自我封闭,不学习就会落后衰退。就有学生说老师的普通话很滑稽,就有老师看不懂学生作文,就有师生之间的“代沟”问题。肯不肯钻研业务,会不会使用网络,学没学好“新课标”,懂不懂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像我们这样的乡镇学校,教学资源实在严重匮乏。应有图书给学生看,应有资料可供查找,应有网络可供使用。这才有实施对话教学的物质基础,才谈得上“世界是语文”。如果闭门造车,像井底之蛙,如何突破围城呢?各类基础教育网的开通,能大大缓解这一矛盾,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全面利用这一教学资源。
4、重视教研机构的提升。教育局等上级机关是有教研机构,也非常重视教学教研工作。恐怕鞭长莫及吧。真正落到实处地指导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又有多少人次呢?一个学年能见一次吗?不敢说。又有多少次走进课堂,发现和解决问题呢?更不敢说。有教学工作检查组的到来,检查来检查去,多是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当然,也有实际的东西。但还有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常性的考察,深入跟踪指导,才会生成更多更好的实际效果。恐怕人手不够吧?
学校里有,大大的有。在教师相对富余(不少学校超编较多)的情况下,教师负担相对减轻,加强教研工作已有可能。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呢?我觉得,教学和教研如同左右手,同等重要;教学实践只有在教研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就如一个政党必须有理论依据一样。况且教学是动态的,是发展的,还要符合人们越来越高的期望。学校应该有专门负责教研的学术机构,来切实指导教学实践。比如学习,整合,采用网络教学资源。这样,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当然不是事务性的,而是潜心于校本研究的。“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这应该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才有实效。
5、重视教学过程的监控。就像钓鱼人一样,乐在钓鱼过程,而非吃鱼,因为不少人将钓的鱼送给别人。让师生看重和享受教学过程,而不是让某些不全面的考试来一锤定音。我觉得,教学过程的实施很能看出问题。看课堂教学设计,看课堂教学效率,看课堂教学互动性。这也是我们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体现出非功利性。因为我们是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是在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公民。
6、是评价机制的转变。评价机制要日趋多元化,切合实际,才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
7、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只有教育公平了,才有教师的平等,也才有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也才有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的平等对话。
主要参考书: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新课程推进中的通识培训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尹翔学
[试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的切入点]相关文章:
1.中学语文教学课件
2.关于目标的美文
3.目标的近义词
8.中学语文教学计划
10.实现目标的六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