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读--解--悟)--袁卫星谈阅读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袁卫星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我发现,语文阅读准确地说,应当是“读解”。

  读解一般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认读,为泛览,感知阶段,先扫除文字障碍,认知文本的表层结构,以期进入作者世界,不妨谓之“读”;第二理解,为精研、沉思阶段,先反复诵读,待胸中豁然,然后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妨谓之“解”;第三创造,为发展、生产阶段,联系时代,贯通古今,必有意义的重建,不妨谓之“悟”。“悟”最重要,是在汲取、滋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尝试“读-解-悟”三段教学。

下面所示是我对两篇自读课文的备课,前一篇带有说课性质,后一篇为教案、学案一体化之作。

         《米洛斯的维纳斯》

[自读导言]

1、读:读通全文,读出作者对“断臂美神”维纳斯的赞美之情。

2、解:解析要点,解破作者对“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

3、悟:悟出内涵,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

[解说]

  对于偏重于诗学编码的文学文本(而不是偏重于逻辑编码的非文学文本)来说,我倾向于从人生生命的视角去把文本意义划成三层:自然意义、历史意义和未来意义。自然意义通向自然,向广宽的自然世界延伸,获得空间量度;历史意义通向历史,跨越时间的长河,获得时间量度;未来意义通往未来,超越人生,泯灭俗念,获得时空量度。《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有了这三层意义,才显得厚深。它不仅有着对“断臂美神”的由衷赞美,而且有着对“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还给人予无限的遐思与启迪。

  研究探讨这篇文章,当然,首先要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读解,即四十年代叶圣陶、夏丐尊在《阅读与写作》中所述:“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因此,读通全文也好,解析要点也好,无不旨在强调作者的思路和胸境,力图返回到作者世界,揭示出作者原意。但不能到此为止。作为读者的老师和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观念和水准,发表(或者埋藏)自己的见解,让文本意义在最终的读解中增损变形,化为自己的东西,拨动个人的心弦。这才叫深入领会,这个深入领会在于一个字:“悟”。

[自读程序]

  1、求教于因特网、图书馆或语文老师,了解罗马神话中维纳斯(即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的故事,找到古希腊后期雕塑杰作《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像资料并欣赏。在此基础上,请一位要好的同学面对面地为你朗读这篇课文。如果条件允许,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

[解说]

  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课文之间存在着一个审美沟通的过程。审美沟通通常分沟通前、沟通、沟通后三个阶段,上述自读环节属沟通前阶段,旨在让学生顺利进入特定的一种美的情境,可安排在课前进行。

  2、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解说]

  古人云:“观书贵要”。意思是说读书贵在把握关键、抓住要点。把握关键语句是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会阅读的人总是善于迅速从全篇文章中扫描到关键的语句。把握关键语句就好比抓住了纲,纲举而目张,全篇内容就可以了然于胸。抓住关键语句,在研读这些语句上多花些功夫,对于深入理解全文内容十分有效。相反,如果不善于阅读,,或者把目光投注在某些次要的无关宏旨的字句上,而忽视了重要的内容;或者逐字逐句过关,每遇一处障碍就停下来,阅读的思路因处理这些障碍而时断时续。这样阅读,效率不高是可想而知的。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寻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从表达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语句,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例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表示推断的语句等)。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义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必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2、对于“残缺”与“完美”,你如何认识?就此话题开展全班即兴演讲。

[解说]

  作品一旦面世,就不再是作者个人独有的财富,而成为社会成员可以分享的精神食粮。读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审美情趣、文学修养来理解作品,乃至丰富、补充原作的内涵,见仁见智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穿凿附会,探求微言大义,甚至根据自己需要而曲解文章原意的做法是不足取的。鲁迅就曾批判过那种歪曲《红楼梦》的现象:“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集外集拾遗8226;〈绛花洞主〉小引》)

  读书贵在一个“悟”字,而悟的程度是和每个人的经历、学识、修养分不开的。有的文章,一个人读,未必悟得透,但经与旁人的切磋沟通,思维碰撞,即会豁然开朗。

即兴演讲贵在参与,要能大胆而又真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自读点拨]

  1、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刻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的腿部以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仅露脚趾。由于下半身显得厚重稳定,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她像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崇高感,然而其婷婷立姿,却又微妙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躯体取螺旋状上升的趋向,略微倾斜,各部分的起伏变化,富有音乐的节奏感,美神的内心显得十分宁静。女神的头部:椭圆型脸蛋、直鼻梁(俗称希腊鼻)、平额、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发髻刻成有条理的轻波纹样式,神态自若,不露笑容,并且没有半点的妖艳或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披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她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遐迩。

  2、关于“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理解把握这些重要语句,要懂得进行上下文之间的勾连。如第一、第二句的“飞跃”与“追求”,和上文的“遗忘”与“隐藏”,以及再上文的“发掘”、“购下”、“搬进”,三组动词巧妙呼应,给人予强烈的印象。从写实到写虚,从平叙到拟人,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理解这句话,要注意作者字里行间倾注的感情:“自找烦恼”,“恐惧、空虚”,“怀着一腔怒火”……并且注意,所有的这一切,作者“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

  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这可真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3、关于“残缺”与“完美”:

  文章中与之对应或关联的词语有:“特殊”与“普遍”、“部分”与“完整”、(“具象”)与“抽象”、“有”与“无”……对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要深入体会,发表己见。尤其是“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是何等地精美绝伦”一句,深含道家思想,有兴趣的话,可追宗溯源,悟其真义。

  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残缺”与“完美”,也可以用人生的体验来谈独到的感受。如:“完美是梦的翅膀。当鲜花烂漫,大地洒着阳光,你青春萌动的心灵总会放飞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只是遗憾,梦的翅膀总是在现实的墙壁上折断。完美是一种诱惑。让你鼓起远航的风帆。只是你的航行没有终点,如前方隐约的地平线,总是在遥远,可望却不可及。世上本无完美,又为何总见千帆竞发?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完美的人,总会发现许多不足,不断弥补,接近完美。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于是,人类的追求也永无止境。也许,这正是完美的价值所在。”

[自读思考]

  1、米洛斯的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请你发挥想像,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解说]

  注意:这个练习不是考据,而是想象。因此,天马行空,写出你

  独有的创造力来。读一些古希腊或者罗马神话,让你的想象符合传说中的某些情节,这很好。不拘泥于神话传说,把维纳斯放进现实生活,甚至神奇未来,也不错。

  2、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研读有关历史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说]

  的确,这个半裸的女性雕像,虽然优美、健康、充满活力,可是并不给人经柔媚或肉感的印象。它的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她不是他人的奴隶,所以无须故意取悦或挑逗别人;她也不想高踞于人们之上,故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感。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读--解--悟)--袁卫星谈阅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老舍《猫》教学设计及阅读答案

2.谈读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3.感悟春天阅读答案

4.《水的感悟》阅读答案

5.最新谈睡阅读答案

6.《学会谅解》的阅读及答案

7.竹子的阅读答案详解

8.阅读杂谈阅读答案解析

9.阅读杂谈的阅读题及答案

10.教学设计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