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文言文译文: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3-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七下语文文言文译文

《伤仲永》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感到惊奇,纷纷把他的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所听到的相称了。 

  7.泯然众人矣!(倒装句) 

  译:(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 

  译:从扬州回来。 

  9.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译:(他的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他立刻写了四句诗。 

  10.卒之为众人。 

  译:最终成为普通的人。 

词语

1.伤:哀伤,叹息     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3.民:平民百姓       4.世:世代       5.隶:属于 

6.耕:耕田           7.生:生长到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11.识:认识 

12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13.忽:忽然 

14.啼:出声地哭      15.求:要    16.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写 

25.名:名字        26.其:这             27.以:把 

28.养:奉养,赡养   29.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 

30.为:当做,作为   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指:指定 

38.作:写作        39.立:立刻     40.就:完成 

41.其:代词,代指这首诗      42.文:文采      43.理:道理 

44.皆:都        45.可:值得        46.观:观赏 

47.者:……的地方(方面)     48.邑人:同(乡)县的人 

49.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50.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1.稍稍:渐渐      54.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 

52.其:他的,代仲永的    53.或:有的人       54.以:用 

55.乞:求取            56.之:它,代仲永的诗 

57.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然,这样。       58.日:每天     59.扳:通“攀”,牵,引  

60.环:四处,到处        61.谒:拜访    62.使:让 

63.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4.闻:听说,听闻 

65.之:它,代这件事   66. 从:跟随   67.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1. 还:返回     72.于:在      73.令:让       74.作:写 

76.称:相当   77.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8.自:从    79.复:又,再     80.问:询问 

81.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注:不可解释为完全) 

82.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83.之:介于主谓之间,助词无义。 

84.通:通达        85.悟:聪慧         86.受:接受 

87.之:它,代通悟   88.天:先天。      89.之:它,代天资。

89.贤:胜过;超过    90.于:比。        91.材:同“才”,才能。 

92.远:差距大。     93.卒:最终。      94.之:音节助词,不译。  

95.为:成为。       96.则:那么。      97.其:他,代仲永。 

98.于:被。        99.者:不译。 

100.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101.彼其:他。 102.如:像。 103此:这样。 

104.其:不译。 105.贤:才能。  106.之:它,代后天教育。 

107.且:尚且。 108.今:现在。 

109.夫:发语词,不译;有版本译为:那些(音读fú)。  110.固:本来。 

111得:能够。 112.而:假设关系。 113已:停止。 

114.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15.通悟:通达聪慧。

虚词用法 一词多义

  “之” 

  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9. 受之天--代词,通悟。 

  10. 受之人--兼词,之于。 

  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于” 

  1、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    还自扬州:从。 

闻 余闻之久也 --动词,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然 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异--对…感到诧异。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 利--认为…有利可图。 

伤--对…感到哀伤。 

名词作状语 日--每天 

古今异义: 

1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2.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3.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众人:平常人,eg:许多人,大家 

5.稍稍:渐渐 eg:稍微 

通假字    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 

古今异义稍稍 众人 

古意:渐渐。 平常人。 今义:略微。 人很多。

《木兰诗》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3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 行:读háng。 44.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孙权劝学》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言知识    词语翻译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途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口技》

原文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的叫声,接着就有妇女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斥责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露笑容,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拍一会停一会。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了,妇女在睡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下来,渐渐坐正。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狂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任何的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往里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字词注释: 

京:国都,京城。   善:擅长,善于。 

口技: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罢了。 

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   少顷:一会儿。 

但:只   下:拍。   哗:喧哗。   呓语:说梦话 

但闻:只听见。   坐:通“座”,座位。 

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深巷:很长的巷子。 

深:很长的意思。   犬吠:狗叫(声)   遥:远远地。 

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哈欠,伸懒腰。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紧接着。   啼:大声哭。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当是时:在这时候。   初:刚,刚开始。 

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一时候。   齐发:一齐出现。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肯定。 

伸颈:伸长脖子。   侧目:斜眼旁视,伸颈、侧目都是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妙绝:奇妙极了。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拟声词,老鼠活动的声音。 

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倾侧:倾斜翻倒。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齐:一齐。   俄而:一会儿。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间: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齐作:一齐出现。 

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形容声音之杂。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名:说出。 

于:在。   是:这。   变色:面色改变。   离席:离开座位。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几乎。   先走:抢先逃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没有了。   撤屏:撤去屏风。 

一词多义

  1.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2.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4.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7 备:众妙毕备(具备) 

  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1。会,古:适逢 今:会议   2。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但是 

3。稍,古:渐渐 今:稍微   4。间,古:夹杂 今:事物两端之间 

5。股,古:大腿 今:量词    6。走,古:跑 今:行走 

7。是,古:这,那 今:判断动词   8. 虽,古:即使 今:虽然 

9。善,古:擅长 今:善良 

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3、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4、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5、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6、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7、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朗读节奏的划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特殊句式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句:“会大宴宾客”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时间量词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表示时间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 3.当是时 4.一时 

5.未几 6.忽 7.俄而 8.忽然 9.未几 

解析

  第一部分 

  (1)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2-4)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2),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3),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4),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然变化。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5)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燕子

[七下语文文言文译文: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文言文《口技》译文及注释

2.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

3.文言文《伤仲永》译文及注释

4.语文七下木兰诗原文

5.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6.《口技》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7.文言文《孙权劝学》译文及赏析

8.文言文《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

9.初一语文下册《口技》课件

10.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