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1-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内容透析全套

课文内容透析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种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民间文化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本文就是围绕安塞腰鼓来写的、

(二)、谋篇立意

    这篇抒情散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

为线索,写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以诗载情,融入想像,呈现出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演出场面,热情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30个自然段,按表演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表演前的预备阶段,蓄势待发。

    第二部分(5-27自然段):写安塞腰鼓的表演。按所写的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5-13自然段):宏伟的场面。

    第二层(第14-17自然段):雄壮的场面。

    第三层(第18-22自然段):击鼓的后生。

第四层(第23-27自然段):奇丽的舞姿。

第三部分(第28-30自然段):写鼓声戛然而止,以动衬静,意境深远。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

    1、本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语言铿锵激越。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尤其是“……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等句,几字一顿,频频出击,节奏紧凑,使语势自然激越,热烈昂奋。

    2、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赞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等等,语句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作者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气魄,一下子发挥得淋漓尽致。3、想像奇伟,意境雄浑。作者是在这样的背景上想像的:天风之季,黄土高原上的一片高梁地里,兀立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是力量在展现前的蓄势。然而,当后生们的鼓槌擂起来时,作者展开思维的翅膀,便有了鼓点是“骤雨”,流苏是“旋风”,瞳仁是“火花”,风姿是“斗虎”的丰富联想。在作家的耳畔,“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声音,而这“隆隆”声,既仿佛“豪壮的抒情”,又仿佛“严峻的思索”。读者跟随着作者的想像心宇驰骋,思绪万千。

借鉴

大量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为了增强语势,强调感情,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这些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使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

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析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

1.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导析:以高粱地为背景,写出了极具陕北特色的风情。写他们朴实,写他们难以掩饰的生命的活力。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导析:安塞腰鼓的奔放的力量在于打破了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之间,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放弃一切冗杂的思绪,与鼓声产生共鸣。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导析: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是艰苦的,条件是落后的,可是陕北人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琢的、没有半点污染,不含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导析:多水的江南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养育了纤柔细腻的江南人,他们是打不出这样气势雄浑的腰鼓的。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导析: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

(二)、重点段落导析

1、文章以独立 成段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开篇,有什么作用?

    导析:“后生”,是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热烈,用这一句开篇,点明了腰鼓的搏击者,并突出其充满生命活力和爆发力的特征,为下文写腰鼓作铺垫。

2、课文第七自然段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边沿场面,这里的描绘有什么特点?

    导析:这段文字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壮阔,豪放火烈。作者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写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如强震击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大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排比使文章增添了气势。

(三)、疑难解惑

    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导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视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土地贫瘠,生活困苦,物质上、精神上有太多的压抑、羁绊,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在躯壳内奔突,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方式,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语段例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7,'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分)

答: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8,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2分)

答、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9,'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答、不可以.'似乎'表猜测语气.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没响过的意思,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10,'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答: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11,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2分)

答:①表现了他们的朴实美和沉静美;②表现了他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12,'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2分) 

答: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排比. 生动地写出腰鼓骤响时的磅礴气势和雄浑的力量。

13,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4分)

前:写腰鼓捶响时给冰冷,宁静,困倦的世界带来了光,热,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后: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一往无前的

 

朱强

[《安塞腰鼓》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题

2.关于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3.中考倒计时100天复习要点

4.中考复习计划范文

5.中考语文复习《木兰诗》

6.2017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安排

7.复习认识方向课件

8.中医复习试题与答案

9.时态复习课件

10.专题复习——仿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