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3、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4、自主、讨论、交流、质疑: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诗。
文体知识
词:兴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 “曲词” “曲子词” “诗余”。 词牌: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词的分类: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沁园春”是 词牌, 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课前预习案】
1.易错读音 ----注音
百舸( )争流 携( )来百侣 峥嵘( )岁月
挥斥方遒( ) 浪遏( )飞舟 怅廖廓( )
2.易错字形 ----- 改错
针贬( )时弊 行踪鬼( )秘 挥斥方酋( ) 群英汇( )萃
布( )署已定 愤( )发图强 事( )态人情 和霭( )可亲
成群结对( ) 廖( )廓
3.词义 --------注解词义
意气/义气 辽阔/寥廓
风采/丰采 风韵/丰韵
风姿/丰姿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4.请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并要求识记
漫江 ;百舸 ;峥嵘岁月 ;岁月稠 ;激扬 ;寥廓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粪土当年万户侯
5.背诵全诗
【课内探究案】
再诵诗歌,品味鉴赏(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看字总领几句,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即景抒情 (什么样的景--壮景)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湘江秋景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写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等,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静有动,有颜色的对比(红、碧),和动作的对比(击、翔),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小结:词人用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烂的湘江秋景图,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
2.湘江秋景图,哪几个字用得好?词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阕结尾句的作用?
(1)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层”字,表现树林之多。“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透”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百”字,形容船只之多。“争”字,画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翔”字,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过度作用。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
3.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样理解下阕中“忆”字的总领意义?
下阕着重抒情。主要回忆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下阕的“忆”字与上阕的“看”字相对应。下阕由上阕的实写转入虚写,诗人在壮丽的秋景面前不仅有着现实的联想,还有着美好的回忆,那回忆可以概括为“峥嵘岁月稠”,即有许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体地说,就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说,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派视如粪土。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4.下阕的同学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同学形象是:年轻有才华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关心国家命运 敢于斗争
蔑视反动军阀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运用的是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5.“诗言志”,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运用了借景抒情 对比 设问
【课后检测案】
1.请你将《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比较阅读,找出他们的异同。课后还有毛泽东的三首诗词,请你读一读,思考这些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同:(1)写美景,抒豪情。上阙以写美景为主,即景抒情,下阙以议论叙事为主,抒发豪情壮志。(2)运用对比手法,如“万户侯”和“同学少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风流人物”做对比。(3)语言极富表现力。
异:《沁园春 长沙》以设问作为结尾,对上阙谁主沉浮做了有力的回答,即使我们这样的同学。《沁园春雪》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也可以使毛泽东自己。
《采桑子重阳》),都反映出作者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爱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3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寄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这首诗的第二句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怯”,害怕。“怯园公” 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描绘了飘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之时,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南宋朝廷的担忧之情。
(2).诗歌三四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颜,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袁昊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关文章:
5.《谈中国诗》导学案
10.高一英语必修1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