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中的“2、我这样积累。”第(1)题。
2、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标记标出生字词,借助课下小注和字词典自学生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标出、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2、细细品读课文,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从语言入手,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评价任务:
1、抽查学生朗读,要读出来自己理解的整体感觉。
2、品读课文,自主思考、小组研讨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
3、探究父亲的背影和“我”的几次流泪,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4、选出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精彩段落,进行诵读比赛,能否读出父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
情景创设:
有一首歌中唱到,“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这说明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希望能给我们以启示。
(二)自主学习:
1、 简介作者和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2、检查预习。
正音练习:
交卸( xiè ) 差使( chāi ) 奔丧( sāng ) 簌簌( sù )
狼藉( jí ) 踌躇(chóngchú ) 迂腐( yū ) 琐屑(suǒ xiè )
拭干(shì) 蹒跚(pán shān ) 颓唐( tuí ) 举箸( zhù )
3、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时的背景如何?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4、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1> 惦记背影 (思念父亲)
<2> 刻画背影 (望父买橘)
<3> 惜别背影 (父子分手)
<4> 再现背影 (别后怀念)
(三)、交流研讨:
赏读这一部分,根据提示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分析、体会这浓浓的父子深情。
提示:
(1)感情基调的把握
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要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如:我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段文字,因为……)
(2)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段是通是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原文哪个地方有所体现)
(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我认为文中什么词句运用的好,因为……)
(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
(可选择父亲或我的表现来分析)
(四)、检测点拨:
父亲去车站给儿子送行的过程中说过几句话,找出来细细品味它们所传达出的感情。
(同桌可以互相帮着分析一下,看看谁的分析更合理一些)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不要紧”是就他自己而言,再忙也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就儿子而言,别人去送难以放心,还是自己去好。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父亲爱儿子,远远超过了爱护自己。)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怕儿子车上口渴,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去为儿子买橘子。同时还担心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关心儿子旅途是否平安,要等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在父亲的眼中,儿子永远都是个孩子,父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简短朴实的话语中,无不透露着他对孩子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情感。)
(通过父亲对儿子一点一滴的付出,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疼爱儿子的;同样,通过体会儿子那眼中流出的泪水,我们也能体会到儿子是怜爱父亲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他们之间浓浓的父子之情。这也就是文章主题所在。
作业巩固,感情升华。
父母的爱其实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你早上出门时放在你书包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爱却很伟大,我们应该感恩回报: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父母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并记下你的感受,写在“感受本”上。
教学反思
《背影》是第三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代表课文之一,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到“亲情”的博大力量。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忽视父母对我们的爱,课文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化解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可以更舍身处地了解自己的父母。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语言的感悟和品味是文章学习的最大切入点,我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学生的读书、品味、领悟和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和课堂上,均有自我展示的平台。
作者
[《背影》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2.背影教案课件
3.背影优秀教案
4.背影朱自清教案
6.北师大跳绳教案
7.背影教案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