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备课资料(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2-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论语>>十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一. 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

2.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 每天

   传不习乎 传 动词作名词 老师传授的知识

   见不贤而内省也 内 名词作状语 在内心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美 恶 形容词用作名词 美德 恶行

3. 古今异义

三: 古义:多次 例: 吾日三省吾身  今义:数词

   信:古义:真诚,诚实 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今义:书信,相信

   处:古义:据有 例: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今义:处理

   去:古义:背离,抛弃 例: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今义:往 ,到

   至于:古义:达到,到达 例: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今义:连词

   与:古义:赞赏 例:吾与点也 今义:和

4.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其恕乎!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也,表判断

5. 成语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鱼我所欲也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关于孟子言行的记录。

一.重点字词

1.通假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恩惠,感激

2.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恩惠,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

3.古今异义: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今义:响器

4.一词多义: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为 wéi,做,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wèi,为了,介词 为wéi做,接受

5.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即“万钟于我加何焉”

  ②判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   ……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者也

6.成语 舍生取义 苟且偷生 嗟来之食

7.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订  鬼

王充 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  昼日则鬼见  通“现” 显现,出现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通“按”按住

2. 词类活用: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病:名用作动,生重病

3. 古今异义:由于: 古义:由 原因 于 在于  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今义:原因

             觉:古义:睡醒 例: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今义:睡觉

             玩:古义:玩味 欣赏 例: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今义:玩耍

             精神:古义:灵魂:例: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今义:人的意识

4. 一词多义  夫精念存想 f 句首发语词 无义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f 那 

              二者用精至矣 使用

              俱用精神 因为 

5. 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致之何由?即“致之由何”宾语前置句

                      何以效之?即“以何效之?” 宾语前置句

                      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 状语后置句

二.中心论点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三.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道理论证

马  说

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倡导古文运动,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中。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饲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

2.词类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形用作动,吃尽 吃完

  不知其能千里而死也 千里: 数量词用作动词 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 策: 名用作动 驱使 驾驭

3.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顿,餐

    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指代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 难道 加强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大概,恐怕 表推测语气

    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驾驭

虽有千里只能  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二.中心论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主题: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见解,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四.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诗词五首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涕 古义:眼泪 例:初闻涕泪满衣裳 今义:鼻涕

            青春 古义:美好的春天 例:青春作伴好还乡 今义:青年时期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例:却看妻子愁何在 今义:已婚男子的配偶

            可怜 古义:可惜 例:可怜无数山 今义:值得怜悯

             怜 古义:爱 例:独怜幽草涧边生 今义:怜悯

2.成语  绿肥红瘦

二.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为全诗诗眼,全诗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的欣喜和迫切还乡的心情。

《滁州西涧》:“怜”为全诗诗眼,通过描写西涧的景色,营造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表现其向往自然、恬淡自适的情趣。

《约客》:写客人失约,抒发诗人久等不至、落寞失望的心情。

《如梦令》:通过一夜风雨对海棠的摧残,表达作者对人生青春易逝,红颜难驻的伤感之情。

《菩萨蛮》:“愁”为全诗诗眼,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自己忠于南宋、坚决抗金的决心。

三.名句赏析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知道不知道哇?应该是叶儿繁茂花儿凋零。“绿”代“叶”“红”代“花”,此是借代手法,同时又用拟人手法写叶“肥”花“瘦”,新鲜而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叶茂花残的形态。

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意思是:傍晚在江边我愁绪不绝,却听到深山里鹧鸪的叫声。此句词人直接表露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思是:青山遮不住百姓的心,江水必然向东流去。突出了青山之遮与江水之流的对立与冲突,写出了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必然发展的哲理,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4.“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句中的“敲”和“落”极富情趣,把诗人孤灯侯客的急切之状和惆怅失意的心情,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思是:一阵春雨过后,溪水急涨,顺流望去,远处渡口本就荒凉,此时更是杳无人迹,唯有一条空船,随流横在河中,摇荡起伏。这两句描写的既是郊野渡口的实景,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缕淡淡的寂寞和忧伤。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两句写出了诗人闻官军收复家乡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欣喜欲狂,准备还乡的心情。后两句诗人想象还乡的情景,用四个动词“从”“穿”“下”“向”连接四个地名,表达了诗人还乡那种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

     

 

曾春霞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备课资料(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九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

2.九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课件

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4.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组教学计划

5.语文版小学课件

6.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7.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计划

8.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9.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10.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