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剑阁县龙源中学 高玉芳
教材分析 :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这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感受传统文化,分享节日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 2、诵读法 3、合作探究法 4拓展延伸法
教法:导入--回顾--品评--拓展
学法:归纳复述--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拓展反思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钟)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学家汪曾琪老先生一起继续去品尝《端午的鸭蛋》(点击,屏显课题)
二、 上节课你掌握了吗(3分钟)
1、字词(屏显)
2、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屏显)
3、作者对家乡鸭蛋如此津津乐道,意义何在?(屏显)
(1)爱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快乐,发现诗意。
(2)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师:对,就是想表达他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深切热爱啊!一只小小的鸭蛋,却注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让已近年迈的汪老先生为他浓墨重彩。
领悟创作风格(3分钟)
1、文章题目是端午的鸭蛋,第一段却大谈端午的种种风俗而不写“鸭蛋”,离题吗?
(点击屏幕)题为“端午的鸭蛋”,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背景,然后转写“端午的鸭蛋”,有“水到渠成”之妙。
这也是汪老先生写作风格的体现。(点击屏幕)我们看,汪老从家乡的端午习俗开始谈起,谈到吃“十二红”里有一项是吃咸鸭蛋,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写到了家乡的特色--咸鸭蛋,然后又水到渠成的将笔触转入本文的中心话题--端午的鸭蛋。全文不事雕琢,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他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汪曾琪老先生就是用这种随意聊天式的行文思路,在自然而然中,从一枚小小的鸭蛋里品味出了诗意的生活情趣。
2、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第三题(生读)
师:结尾,由萤火虫在鸭蛋里面闪闪发亮的样子自然而然地想到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是不是也是汪曾祺闲适自由文风的体现呢?
这就是汪曾琪散文的魅力所在。他带给我们的感受总是那么闲适自由,而这种平淡自由的文风在他文章的语言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四、精读美段 品味语言(屏显)(19分钟)
记得汪老先生曾谈到过自己在行文语言上的追求,(屏显)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
1、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批注,(不少于三处)仔细品味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语言学习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
(1).“平淡而有味”例:(屏显)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男生朗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好处:读起来亲切自然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屏显)
这一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好处: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3).“有淡淡的幽默”例:(屏显)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女生读)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句,大词小用,很是幽默(此处可适当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及意思,使学生能更深的笔体会语言的幽默)
意思: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
唐代诗人元缜作《无题》一诗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好处:增加文章的趣味
2、其实,除了汪老先生自己所说的三点语言特色之外,本文的语言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此环节幻灯要先出现例子,再出现特点)
(1)如:他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他用一两个字就写出了事物的神韵。不是大家,哪有如此风范啊!!!
(屏显时有意识的将“吱”去掉,然后让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何不同,体会其语言的精彩)
概括特点:语言绘形绘色,极有特色神韵(屏显)
(2) 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我们看,尤为别处所不及,典雅的文言词语,发干,发粉,极质朴的口语,二者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概括特点:古汉语的点缀 增添典雅之美(屏显)
3、教师小结过渡:
大家评析得非常好。作者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示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4、齐读所分析语句,再次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五、教师总结 品悟生活(1分钟)
读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的呢?可见,“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滋味,而是缺少一颗感悟的心!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应该是我们学了本文之后的重要启示。汪老先生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别样的情趣,浓浓的诗意,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了生活的滋味,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点击屏显:课文总结。学生大声朗读)
拓展延伸(话佳节,写片段)(18分钟)
师过渡:好了,汪曾祺老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到这儿了,下面老师又有个问题想问同学们: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屏显图片)
交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热闹场景。
(1)以春节为例进行交流。
①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有哪些特征?
有许多习俗,如不得摔碎碗盆等东西,不小心摔碎了要说“岁岁平安”;逛庙会.....
春节最大的特点是热闹、喜庆。
②哪些活动或事物能体现春节的热闹、喜庆?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其具体情形
师提示:描述时充分调动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如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到的,心里想到的......说具体。
③汇报交流情况
生:春节的节目很多,有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放烟花、拜年、贴春联、挂灯笼等,这些都很热闹、喜庆。
师:我们来具体说说春节的几个节目,比如体现热闹的放鞭炮、放烟花。听见了......看见了......嗅见了......
听见的有:
生:“噼里啪啦”、“啪啪啦啦”、“咻......砰”“砰砰”一声巨响、一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一阵接一阵......
生:还可以用上比喻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豆子似的接连不断......
生:中间还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欢呼声、语言......
看见的有:
生:焰火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在空中绽放像星星、像“天女散花”、如同把一篮子花毫不吝惜地撒向人间;爆开的炮的纸片,鲜艳夺目,如同开在地上的花朵儿;还看见火花、一股烟子......颜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嗅到的有:
生:爆竹味儿、硝药味儿、呛人、香气扑鼻(因为喜欢)
心情:
生:开心极了、十分激动、别提有多高兴了......
④交流春节的其他活动(略):
贴春联、挂灯笼、吃年夜饭、......(也可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2)交流其他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
小组交流
2、学生写作片段。
师:说了这么多,大家赶快拿起笔,把你记忆犹新的画面写下来吧!
(1)学生写,教师巡视。
(2)抽学生阅读自己所写的片段,师生简单评析。
小结:
同学们写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也能从节日中咂摸出生活的滋味呢!我发觉同学们刚才所写的片段好些都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之于文章就犹如花朵与树木的关系,我们校园里有很多花草树木,洋槐树上有了洋槐花,洋槐树就香气扑鼻;玉兰树上有了玉兰花,玉兰树就鲜艳美丽;栀子树上有了栀子花,栀子树就芬芳醉人......同样,一篇文章有了细节描写的花朵,文章就鲜活生动起来了。以后同学们可要在自己的文章中点缀上这些美丽的花朵哟!
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课下搜集几首有关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的古诗词,记一记,背一背。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行文 语言 家乡端午的风俗 口语化 富幽默感 家乡的鸭蛋 (多、奇、好)--名满天下 文白夹杂 雅俗共赏 家乡端午的鸭蛋 方言
高玉芳
[《端午的鸭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