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慧(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一、小说单元教学的单元内容组合说明
这一组小说我们采取的是单元教学的策略,进行小说的单元教学我们要明确这个小说单元组合的依据。我们研究了这一组中国小说,发现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特点。这一组小说在环境描写方面的共性特点,每篇小说中都有环境描写,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有的环境描写比较直接,有的环境比较隐晦,且每一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都有各自的作用。这组小说在环境方面的共性特点是这一组文章在环境方面具有共同的、总的特点,具有共性特点是一类文章组合成教学单元的必要前提,有共性特点才有共同研究的话题(专题)。但这个教学单元不是一组在环境描写方面有共性特点的小说的简单相加,这组小说环境描写在共同特点中还有个性特点,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研究这组小说在环境描写方面的个性才是教学重要(主要)任务。
这组中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各具特色,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一般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等小说的环境描写散布于整篇小说之中。这几篇小说环境描写总体来看呈现出描写对象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环境描写对象与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影响到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多样化。此外,这些小说中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密而丰富,但是作者并未都直接的表现出来,需要透过环境描写深入分析。
首先,纵观这几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从古到今其描写的对象(内容)体现出越来越丰富的特点:从自然景物到人文景观(建筑、居室环境),从民间风俗、人际关系到社会、时代背景等。其次,这几篇小说中的环境除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突出小说主题等作用外,还与人物有着密切而丰富的关系(对人物产生由外而内的影响):影响人物的外在特点(行为、语言、神情等),烘托人物心情,映衬人物形象,交待人物性格的成因。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小说学习的重点是借助环境描写解读小说人物,探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环境的角度认识人物性格的成因,进而通过解读人物认识社会生活、把握小说主题。
掌握小说单元文章的共性特点是开展小说单元教学的基础,通过这组小说共性特点的把握发现其基本特点,在认识小说环境描写共性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单元内小说的个性特点,是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认识小说单元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以认识小说环境描写丰富性、多样性、变化性、发展性、综合性,进而形成对小说的宏观理解。小说单元之所以抓住单元内小说环境描写的共性与个性组合,是借提炼某类小说环境描写的共同的一般规律与个性规律,进而将这些规律作为知识经验与学习工具,形成阅读小说的方法与策略。
从全局的角度关照各个局部,从整体角度的对单篇文章给予准确定位,确定每一篇具体材料的学习侧重点,是单元组合的重要方法。不孤立地处理一课一文,并照顾单篇之间的相互联系,减少重复性教、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是这组小说实施单元教学策略的宗旨所在。
从整体的角度来说,组合单元要重视单元内部各文章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单元内部的文章围绕一个核心话题,各篇文章分别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辐辏式"地聚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新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一是层进式的联系,单元内容及其所落实的能力呈层递式排布。按照这样的原则,组合教学单元的内容,促成学生对学习内容多方面、多角度、逐步深入地认识,以养成学生用联系、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二、小说单元教学目标(内容)确定依据
中国短篇小说(节选)研究,开展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它不是凭空想象或者教师根据自身的好恶随意确定的。而应该有所凭依。本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
1.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的相关要求,为本课程中小说组合单元教学的首要依据。
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从课程标准看,对小说阅读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对小说的阅读鉴赏要求,通过品读小说的语言,感受小说的形象,进而领悟小说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方向,也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像无头苍蝇乱撞,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但是,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要杜绝拿课程依据当摆设,把课程目标当单元具体教学目标(大而无当)的情况发生,而要据虚(课程标准)定实(可操作实施的教学目标),凭实显虚,即将课程目标总而分之,大而小之,虚而实之。
2.教科书对小说教学的要求
教科书中两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无论是侧重对人物的分析,还是对主题的把握,都涉及到对环境描写的分析理解。因为环境塑造人物形象、影响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的成因。此外,环境描写对小说的主题有烘托作用。因此分析欣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不能离开对环境的分析。
弄清教科书赋予教学资源的教、学任务,把它作为单元组合及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参考,但单元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又不拘泥于教科书所分配的教学任务。
3.整合后的小说单元环境描写的特点
整合后的小说单元环境描写的特点十分突出,其对象、内容、作用均十分丰富。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小说,可以开辟解读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的新途径。本单元的中国小说环境描写特点鲜明:从古到今,小说环境描写从自然景物到人文景观(建筑、居室环境),从民间风俗、人际关系等到社会、时代背景,体现出对象(内容)越来越丰富的特点。其次,环境除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突出小说主题等作用,还与人物有着密切而丰富的关系(对人物产生由外而内的影响):影响人物的外在特点(行为、语言、神情等),烘托人物心情,映衬人物形象,交待人物性格的成因。
这些特点是小说这一文体典型特点的具体反映,将具有这些典型特点的小说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究这组小说在环境方面的特点,旨在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认识小说的特点,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方法,形成阅读小说的新的策略,丰富小说阅读的经验。
4.学情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学要服务于学生所需,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确定学生应该怎样学习,为什么要这样学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认识还比较浅薄,解读只限于经验,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表现的对象及内容的认识还都留于表面,甚至不能准确判断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能辨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一些基本知识,因此具备了一些解读小说人物形象与分析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但对小说人物形象只知其表,而不识其里;对环境描写的分析还止于"经验式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与环境描写的分析还停留在概念化与表面化层面。在一些学生那里环境描写的解读与人物分析各自为战,互不联系,彼此割裂。具体表现为:学生通常能够判断出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却难于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环境,比如对《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大柜台,能够理解这是咸亨酒店格局的交代,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却认识不到它还是一条贫富的分界线,是贫富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看到环境描写,就想当然的得出结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学习了《故乡》,知道了其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处环境描写便也是渲染气氛。至于所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到底有无这些作用,学生不加认真研读,不予深入探究,对小说环境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形象的更是不得而知。
学生也不能通过人物形象的把握、环境描写的分析、情节的分析去认识小说的主题,更不能将小说中的要素联系起来做综合、整体的解读,这其实违背了小说阅读的基本规律。
因此,进行学情分析要尽可能多角度、多途径地观察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发展所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对学情由表及里地分析,来准确判断学生学习所需,为单元教学的整合(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提供重要、可靠的依据。
对学情要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应不止于罗列现象,而需透过现象看本质。即挖掘"现象"背后产生问题的深层的、本质的根源。再依据学情分析的结果,聚焦学生问题,并将之转化为单元组合的专题(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单元教学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学情分析切忌只看表面现象,不察就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有实效,更无奇效。
高中初始阶段,学生对小说的学习,还止步于初中小说学习的基础上,关注的重点还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环境描写的认识,受初中小说学习篇目较少的限制,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仍留于概念化的理解。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并未有深透的把握,通常能够判断出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却难于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对小说中的人物与环境描写关系的理解也停留在概念化的"经验式阅读"。一些学生,孤立的分析人物;环境描写的解读与人物分析各自为战,互不联系,彼此割裂;不对环境描写、小说情节作深入分析,也不把人物、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考虑。这是违反小说阅读的基本规律的。根据学生的此种情况,小说单元的核心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重点研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借助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特点的把握分析,初步学习小说利用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提炼解读人物(小说)的策略。
上述现象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不能将小说中的环境、人物、情节等要素作为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对小说环境描写、人物等要素的分析是孤立的,彼此割裂的。这种情况是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确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应该怎样学习,为什么要这样学的重要依据。
学生对小说的学习,以整合之后的小说(包括节选)作为载体,通过对这组小说的通读、精读、品读、研读、比读等一系列阅读学习活动,全面认识中国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并能够根据环境描写的特点总结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从环境的角度切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把握人物性格,而且能够把握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与社会原因,了解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小说单元教学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小说,弥补了高中教科书中小说教学环境描写分析的空白,还能在对环境描写的研究过程中,运用联系的方法勾连环境与人物、情节的关系,分担教科书中赋予两个小说单元侧重于赏析"人物与环境""情节与语言"的教学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不是以上几个依据的逐一、机械地对应,而应将凭借这几个依据分析的结果,聚焦之后形成焦点,提炼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小说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重点研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借助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特点的把握分析,初步学习小说利用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提炼解读人物的策略。
1.勾画小说的环境描写,全面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对象及内容(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间风俗、人际关系、社会政治背景等),对这些对象加以分类归纳,认识小说环境描写丰富性、多样性,及其由简单(单一)到丰富、由纯客观的自然景物描写,到有社会环境的交代或通过自然环境间接反映社会环境的特点。掌握判断小说环境描写、分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策略。
2.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对人物所产生的影响(不只是简单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可以影响人物的行为、心理、情感、性格,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历程,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认识中国小说借助环境描写丰富表现人物性格手法的特点。
3.在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中,能初步说出借助环境解读小说人物(主题)的基本步骤与常用策略。
单元教学的总目标要有整体关联的意识,瞻前顾后(系统)。与前边所学做好衔接,为后边的学习做好铺垫,不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元内部的具体教学目标也要相互关照,彼此联系,一是动态阶梯式递进(推进),不是静态割裂;二是轴心式聚散,具体教学目标各自从不同角度彼此相互补充。
四、教学流程
这个小说单元的教学流程的安排服务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它以学生的认知过程或者认知规律为基础的,按照学生认识问题的过程,即认知规律展开。
这个小说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寻找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归类分析;第二阶段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第三阶段深入研讨、探究交流。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三个教学阶段逐层深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对小说环境描写进行分析。共有9个课时。
第一阶段:寻找这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归类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认识受初中小说学习篇目的限制,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对环境描写的解读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小说教学整个流程的第一环节,从学生对小说环境描写这样的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起点,让学生从分析直观的环境描写对象入手,对小说环境描写先有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这些环境描写的归类分析,认识小说环境描写的外部特点,进而提炼出判断小说环境描写的策略。这是对小说环境描写进行深层鉴赏的第一个台阶。
第一阶段的几个环节:
【学习准备】充分预习,把握整体
按照教材的编排,高中第一个小说单元在第三模块的第一单元。教师可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末提前安排学生作好小说单元的学习准备:结合必修模块三"名著导读"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利用假期提前阅读《红楼梦》《水浒》《边城》等小说,了解它们的全貌。
1.复习初中积累的有关小说的文学知识及其阅读经验。
2.利用网络、图书等媒体查阅关于小说的知识资料,重点查找人物与环境的知识,丰富阅读小说的经验。
(1)搜索、阅读有关《红楼梦》《水浒》《边城》等小说的分析评价资料,重点了解这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获取小说中环境描写的阅读经验。
(2)搜索、阅读有关介绍小说环境策略的资料,侧重积累阅读小说环境描写的经验,为阅读分析小说环境描写做准备。
3.名著阅读
(1)选择《红楼梦》《水浒》《边城》中的一部小说,重点阅读环境描写,仔细阅读其中的经典环境描写。
(2)利用搜集积累的阅读经验,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做一点读书笔记,并有一点自己的分析。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统观全体,勾画重点
1.通读教材中小说(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熟悉小说内容,了解小说单元的全貌。
2.重点勾画各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用不同的标记,分辨各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3.梳理一下自己勾画出的环境描写,观察它们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区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什么不同)
【延伸思考】运用经验,再读环境。
反思对环境描写的勾画判断,总结出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策略,并逐条梳理出来。利用所获得的这些阅读经验,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再勾画,再理解。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交流反思,提炼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1)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单元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环境描写的交流。
(2)小组内部对负责篇目中的环境描写首先进行交流,并将意见加以梳理,准备有条理的交流。小组内部交流查阅的小说知识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阅读小说的方法。全组归纳整理后形成判断小说环境描写的阅读策略。
2.利用交流资料及教师提供的资料,提炼理解判断环境描写的策略,对小说环境描写补充勾画,力求准确全面。
(1)小组交流判断小说环境描写的策略。
(2)教师提供补充资料,对学生适当点拨。
3.交流之后,再各自清理自己遗漏了哪些环境描写。
自然风景、人文建筑或景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间习俗等是环境描写的重要角度。
4.与同学合作,梳理小说环境描写的对象及特点,将这些环境描写的对象进行归类并加以概括。
5.总结提炼: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在小说中是借助哪些事物表现的?你是如何区分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这便是阅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区别自然环境遇社会环境的策略)
【延伸思考】寻找小说不同的环境描写,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小说中的主人公(人物)在做什么。
第二阶段鉴赏小说环境描写
【设计意图】第一阶段的学习,认识的是环境描写的外部特征,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粗轮廓的,属于理解层面。第二阶段的学习以第一阶段的学习为基础,是对第一阶段学习的深化。这个阶段的学习采取精读的策略、以独立学习为主,具体解读小说的环境描写,把握其特点,认识其作用,以促进对小说环境描写理解的深化,为探寻小说环境描写的阅读策略奠定基础。
第三、四课时
【学习任务】精读深思,聚焦问题
1.独立阅读小说,精读各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已经划分并归类的环境描写,用批注、点评等阅读方式加以品读。为研讨"环境"的特点及作用做好铺垫。
(1)借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后提供的"参考资料"(金圣叹评点《水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模块三第8页),学习运用批注、评点的阅读方式,深入理解分析各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初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对单篇小说逐篇点评、批注;也可以选取一个角度对这四篇小说进行横向的比较点评、批注。
(2)把精彩的环境描写中,最能体现环境特点的有关字、词、句、修辞手法等,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来,对勾画的文字重点赏析,写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或提出疑问。或对勾画出的环境描写做重点批注,把自己解读环境描写时的理解、感悟感想、疑问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
2.课堂上将自己的批注或点评与同学交流。
3.在阅读批注、评点过程中,记下遇到的问题,特别要记录环境描写方面的问题。同伴互助,解决一部分问题。
【延伸思考】根据小说的基础知识,及其小说人物、环境、情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归类,概括成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从环境与小说中其他要素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问题。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对象与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小说中的环境影响了哪些人物?影响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
第五课时
【学习任务】深入研读,由表及里
研讨:进一步分析理解各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与人物的关系,总结概括小说中的环境对在这个环境中存在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以某一篇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如何突出人物特点,提示小说主题的。
1.分析示例:
示例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环境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分析:这个环境体现出风高雪猛。正因风雪有如此之势,所以才让本已"四下里崩坏"的草厅"又被朔风吹撼,摇撼得动"。这场风雪对草厅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而草屋破败,摇摇欲坠,又促使林冲产生担心:"这屋如何过的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厅难抵严寒,于是林冲才有"向了一回火"的举动,但仍"觉得身上寒冷",又令林冲产生心理活动:"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可见,小说中风雪、草厅等环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先是共同带动人物的心理、行为的变化,进而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环境--人物心理、行为--故事情节。
2.独立对小说中的环境进行理解分析。
注意分析过程中选取与人物有关的典型环境,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重点分析各篇小说中环境影响到了在这个环境中存在哪些人物?产生了什么影响?
3.交流分析结果。
4.根据分析及其交流的结果,归纳各篇小说中的环境对在这个环境中存在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加以概括。
环境描写与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等外在特点的变化;影响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等内在活动及其变化;影响、决定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如祥林嫂的生存环境对她的生活、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的成因。
5.结论:环境与人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环境决定人,人反过来影响环境。
【延伸思考】小说的环境描写除对人物产生影响,还对哪些事物产生作用?
第六课时
【学习任务】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1.研讨:以前几课的学习为基础,回顾分析这几篇小说中的环境还对小说中的哪些因素(物、事)产生了影响?对它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选取小说中的某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刻画人物、表现情节的作用。
3.边讨论边交流,边总结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4.根据学习结果进行反思,通过什么方法,判断小说的环境描写,总结分析环境描写的策略。(这里的讨论是开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归纳概括。)
策略一:环境影响人。因此可以通过反观人物的言行、心理、情感等,观察他受到哪些客观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人物行为、心理、情感的外在因素,判断人物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策略二:环境影响在它之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在这些事物上会打上时代、社会、生活等烙印(标记)。小说中人、事、物折射环境。通过小说中人、事、物,观察它们的某些特点,具有怎样的时代、地域、社会烙印,判断分析小说的环境。
小说中描写的一切对象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交代环境,要通过这些描写看出打在它们之上的时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烙印。
第三阶段深入研讨、探究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讨论往往过口不过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思考与认识还处于表面层次。学习的最终目标,也不只是为了获得阅读的一般知识技能、技巧与方法,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将获取的知识、策略作为工具,将知识、策略转化为学习的生产力,从而能够自如地解决新的问题。
第七、八课时
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思维过程进行梳理,学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将对小说环境描写一个个散点的认识联系起来,将一个个具体的"个别"提炼为一般,获得新的知识,总结学习的经验,并将这些新知与经验迁移运用到其他篇目的分析,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任务】深化思维,固化成果
研讨交流。将环境描写作为专题研讨,下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小专题。任选"读本""选修"或课外的一篇小说(见"推荐阅读小说篇目"),分析其环境描写的特点或作用,撰写一篇分析文章(或小论文)。进一步深化思维,通过论文的形式对中国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更为准确、清晰、深入的思考,以加深对小说整体理解,提升探究能力。
推荐阅读小说篇目:(重点阅读加粗的篇目,做点有关环境描写的读书笔记)
读本③:鲁迅《药》、老舍《正红旗下》(节选)、阿城《棋王》、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读本⑤:孙犁《荷花淀》、铁凝《哦,香雪》、曹文轩《泥鳅》
选修:吴敬梓《严监生与严贡生》、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刘震云《一地鸡毛》(节选)
注:学生也可自行选择喜爱的篇目。
第九课时
交流成果,论文。
这个小说单元教学流程,是教学内容由少到多,学习难度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由表及里,由一般到个别,由现象到本质,综合、多角度逐层深入地认识研讨的文体的过程。
总之,学生的学习应是通过有目的地、扎实阅读,对学习资源获得初步感性的认识,把握其外部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自觉地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理性思考,认识问题内在本质特征。再后,学生提炼自己思考的结果,建构提炼语文知识,形成语文学习的经验。最终,将之转化为阅读策略,运用于新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谢冬冬
[《高中中国短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5.中国阅读答案
9.高中科学小论文
10.高中时事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