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积累一定量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
【学习重点】
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习清单】
1、 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 划分停顿、读出语感;
3、 再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写了什么物,什么特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分析讨论。
【课前热身】
1、给下列词注音:
罔不( ) 椎髻( ) 箬篷( ) 篆章( )
壬戌( ) 糁之( ) 多髯( ) 虞山(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罔不因势象形: 、 ⑵.其两膝相比者:
⑶.佛印绝类弥勒: ⑷、长曾不盈寸:
⑸、启窗而观: ⑹、神情与苏黄不属: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⑵、诎右臂支船:
⑶、左手倚一衡木: ⑷、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辨析加点词意思。
⑴、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
⑵、为宫室、器皿: 中轩敞者为窗:
⑶、佛印绝类弥勒: 以为妙绝:
⑷、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5、自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
【课堂学习】
1、 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情况引入课文。
2、 简介“记”和作者。
3、 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展示。
4、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语感。(采用不同方式)
5、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 以小组为单位,准确翻译课文,学生互动解决遇到的问题。
⑵、 填空:
A、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B、作者在说明核舟上所刻画的人物时,先写 三人,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再写 二人时,则是按照 的顺序。总之,在这两个语段中,作者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使其说明 。
C、文章中采用了的说明方法有: ,请举一例 。
6、讨论:像核雕这样的技艺民间已经不多见了,如何让中国传统工艺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并且发扬光大呢?
7、自读课文,背诵课文2--4段。
【拓展延伸】
1、找出通假字,并分别写出本字。(3分)
⑴诎右臂支船 ( )通( )意:
⑵左手倚一衡木 ( )通( )意:
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通( )意:
2翻译下面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核舟雕刻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这一画面,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怎样的神情?
5、从什么地方看出船是顺流而下的?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薜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在文中的含义。
(1)薛谭学(讴) 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辞归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响(遏)行云 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乃谢求(反)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的意义与“薛谭乃谢求反”中“乃”字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4、翻译下列句子。
(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谭乃谢求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学后反思】
张维兵
[《核舟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核舟记》教案
4.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6.核舟记原文及译文
7.核舟记教学课件
10.《谈中国诗》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