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请同学们初读课文:(1)自读二遍--字音准,节奏对,句子通。(2)组内读--组长指名,大家倾听,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三.注意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阖户( )箧( ) 既薨( )龌龊( ) 牍( ) 掷地( )
四、翻译课文
1.个人自学,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要求:叫准会的,运用评注法标明不会的。)
2.二人合作,研究自学中“不会”的。(要求:运用评注法记号出二人合学的成果,标记出不会的和新发现的知识活问题。)
3.小组学习:集中问题,并研究解决,进行小组展示。(要求:组长掌握组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
五、质疑答疑,点拨精讲。
六.小组学习:探究问题:
1.课文写了赵普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七,师生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学术 ( ) (2)手不释卷 ( )
(3)每归私第 ( ) (4)阖户启箧 ( )
(5)既薨 ( ) (6)发箧视之 ( )
(7)龌龊 ( ) (8)碎裂 ( )
(9)及为相 ( ) (10)卒用其人( )
(11)颜色不变 ( ) (12)明日复奏其人( )
(13)处决( ) (14)深沉( )
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身上。
赵普, 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罢免了他。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准备重新起用赵普任宰相,有人就劝说:“赵普学识浅薄,没有什么学问,只读过一本《论语》。”
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一本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宋史》记载赵普:“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来历。
“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读完《论语》,只学了一半,或是说没有认真领会《论语》,只领会了很浅的一半内容呢?还是说《论语》的学识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得天下的学识,一半是治天下的学识。
在这里,赵普的话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赵普没有把《论语》读透,只参透了一半学识,他用这一半学识过去帮助宋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还用这一半学识来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也就是说这半部学识既可得天下,也可治天下。
另一种解释是说,赵普的确只读了《论语》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读透了。他用这本书的一半学识帮助太祖取得天下,现在将用另一半学识帮助太宗治理天下,使国泰民安。
刘晓梅
[《赵普》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2.《谈中国诗》导学案
8.赵普文言文课文
10.《赵普》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