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2-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2、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3、探究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4、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         (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今漳州)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 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作品集: 

古典小说-- 《京华烟云》 

散文-- 《脸与法治》 《纪元旦》 《孤崖一枝花》 《秋天的况味》 《说避暑之益》 《我的戒烟》 

《粘指民族》 《论政治病》 《中国人之聪明》 《脸与法治》 

随笔札记-- 《冬至之晨杀人记》 《女人》 

岁月留痕-- 《鲁迅之死》 

现代人物-- 《林语堂自传》 

现代小说-- 《冬至之晨杀人记》 《生活的艺术》 《大自然的享受》 《人生的盛宴》 

杂文-- 《论解嘲》 《林语堂语录》 

2、感受到林语堂笔下的北平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6)                           (6)(7)                       (8)

                             (9)                                 (10)

3、读出这篇散文的“神”是?

围绕着北平的“           ”来写,精神上聚得拢。

二、文本分析:

本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        ,既描写了当时北平种种自然的、        的和       的各种景象,又写出了北平的独特“        ”和它的“动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        感情。 

【文章第1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特点:                                                                                    

作用:是全文的             ,概括介绍了北平的           ,具有          全文的作用

开篇一段很重要,总体上写北平的          ,作者以“品格”名之:“老成”                  。与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         ”的形象。如果说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的形式,那么这一段就是全文的一个            。

【第2、3段写了北平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写出北平                       的特点。体现了北平                          。

句子:                                                                                                

作用:用              手法,呈现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

第二段以下的几段写就集中表达这两种特点:           、       相杂共容,体现         ;“一株古木老树”之喻,体现       。也就是说这几段恰当地表现北平“    ”和“    ”的特点。 

【怎样理解第4段结尾“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作者将北平比喻成“                  ”。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           为“在它的树荫下与肢躯上寄生的”“               ”。昆虫对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       将北平形容的全面而恰当的。这样说是为了突出北平                             的特点。

作者虽然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仿佛北平是难以整体全面地观照和描写的,但是他仍然试图写出北平的立体全景,其中不光有物化的、静态的景象,更有活动的、流动的市民生活景象,还有深远的历史景象。一般来说整体全面地写一个地方,难免流于抽象概括,而本文则处处是具体可感的画面,尽管这些画面都“浮光掠影”而过,但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开始,文章从多个方面展现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写的方面有:宫殿亭园楼榭湖水、            、院落住家、                、建城布局、        、道路、              、休闲方式等。

【试着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

1、           久远,            浓厚;2、道路极其            3、生活“           ”4、老百姓                  

【作者对北平的动人之处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能否找几处,细细品位一下,在看似琐屑的细节后面,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7段,“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写了饭馆的       、      、堂倌。看出氛围浓,北平特有的热情、亲切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        之情溢于言表

第8段“北平是清静的,……柿就是柿”。写居民院落、                、               、院里种植的蔬菜。写出居民院落的清净明亮,表现它的丰富内涵,突出北平            的种种好处,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            。

第13段,细说了北平建筑布局,以            为中心,写了城壕、        、亭台、       、鼓楼,如数家珍,不嫌啰嗦,是作者                   之情的真实表露。

《动人的北平》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当然,本文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描写了身居北平所见景象,还在于写出了一种情怀、情调、情韵。作者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故土与西方文化新壤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具有多方面的优雅情怀,表现在文章中即有对本国历史的        、对故都文化的        、对故都包容新旧事物的       、对故都平民百姓的           。可见他既不是一个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个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个                                   的文化人。不过从他细数故都风物时那么沉醉的情态看,他的故国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最可称道的是作者的                         。他的眼里不只有高耸的北京饭店、原先皇家宫殿花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馆、大学专校等,还有平民院落、城外村庄麦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还有着木屐的东北老妪、踢毽子的老人、裸体的儿童。文章行将结束时写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们不是圣贤和教授,而是人力车夫。”作者虽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对劳苦大众                         。 

在过去那个年代,不少作家写了故都北平的散文,郁达夫写了《故都的秋》,老舍写了《想北平》,他们在文中也同样表达了                  。所不同的是,郁达夫、老舍眼里只有平民形象和平民生活,而林语堂眼光更加全面一些,看到的是                                     的生活。

三、品味语言,感受情怀

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大家,从本文看他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神韵流动其间,甚至感觉不到“语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闪现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全文都是                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试看开篇一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再如下面一些话:“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还有这样的话:“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却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全文都是                 的语句,前面提到的语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既是叙述,又是抒情;更富有诗意的是“清晨在花园中拔出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这样的话,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另外,文中多处以“你”称呼读者,仿佛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本文之间的距离。 

全文有多种             的句式,如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提示读者的注意。

四、问题探究 

(一)、作者眼中的北平“动人”之处何在? 

在作者看来,古老而时新的北平无处不动人。一、是                  ,你看:“……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数月忘返。”可见作者极其沉醉这于故都的自然风光。二、是                 ,这里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无数充满文化艺术的建筑物,整体城市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                          。四、是                               。五、是                                (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 

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里再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进入《动人的北平》后会变得如此美丽动人?一方面                                ,另一方面作者带有              的眼光,他看见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觉得是审美的对象。说到底,作者写的不只是客观外物,而是写自己的               ,写一种审美的心境,写一种心灵的镜像。 

(二)、文章描写“动人的北平”采用了什么角度? 

作者意在写尽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可见文章采取一种          的描写角度。不过文章又避免了粗线条的抽象勾勒,而是采取类似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即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景小物尽情地描绘出来。从一个个局部看,是微观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体描绘。所以全文的描写所取角度是                                                          。 

 (三)、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样统整起来的呢? 

      初读本文确实会产生散而无序的感觉,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说到了,可是又什么没有说充分。其实深思细察,会发现文章的一些内在肌理,即组织成文的特殊方式。首先,它采用           的结构方式,以第一段为全文        ,提纲挈领,统领全篇,余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开       ;其次,文章围绕北平的“        ”--老成、豪爽、包容、守旧融新等来写,尽管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散文                 的特点。 

五、文本阅读训练。请阅读课文第4至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了北平的动人之处,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这一比喻十分精妙,因为这个巧妙的比喻,“根脉深入地中”就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就是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有概括的粗略介绍,也有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分析这样粗与细结合的写作手法的作用。

答:                                                                                  

                                                                                         

                                                                                                  

                                                                                        

4.作为散文大家,作者林语堂运用语言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韵味流动其间。试分析“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和“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的内在情味。

答:                                                                                  

                                                                                     

                                                                                              

                                                                                        

 

刘芳

[《动人的北平》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动人的北平教案

2.《谈中国诗》导学案

3.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4.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5.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6.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7.汉语拼音复习导学案

8.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9.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10.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