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
《合欢树》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立足文本,阅读品味语言,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及字里行间浓浓的情意;超越文本,体会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
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作者: ,1951年生,北京人。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
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奖。
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作品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奖对史铁生的颁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2、标题解读:合欢树,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为偶数。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出而开,日落而合。有“马缨花”、“绒花”之称。常象征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3、正字音: 呛 敷 熏 灸 虔诚 瞎逛 惊惶 侍弄
二、课文分析
1、浏览全文,并思考: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本文是一篇表现 的优美散文。它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写母亲 的事,后面部分写母亲 的事;前者以写“ ”为主,后者以写“ ”为主。两大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 和对母爱的高度 。
2、诵读课文1--6段,思考问题:
作者写了人生中几个年龄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形象?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总结:文中对母亲的描写,可以以 为界线,之前母亲的性格是怎样的?之后又怎样?要结合有关情节回答。
(1)20岁以前,作者的家庭生活是 并充满 的。作者选取自己小时候与母亲的一次小冲突来与后面生活中出现的变故形成 。在这次小冲突中,母亲也
(2)作者残疾以后,母亲的生活与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 。“母亲的全副心思 ”,每一回求医问药,她都“ ”。在第二段中有一个细节,母亲为“我”治病造成我烫伤,母亲“ ”,儿子的病煎熬着母亲的身心,但她始终对生活充满 。当母亲发现“我”治病无望,而在写小说的时候,母亲到处给“我” ,母亲用这些行为建立起儿子生活的 。母爱的博大深沉拯救了儿子的精神。第二、三段,体会母亲在痛苦中 的性格。
3、浏览课文7-12段,思考问题:母亲与合欢树有什么关联?
合欢树 母亲
路边的“含羞草”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有一年 种在花盆
&nsp;
母亲对合欢树也倾注了很多心血。她从路边将合欢树捡回家中,开始植入花盆,后来又移栽窗前。合欢树第二年没有发芽、几近夭亡,对此,母亲虽然“叹息了一回”,但“还不舍得扔掉”。正是在母亲的爱护和照料下,小合欢树终于“起死回生”并茁壮成长。可以说,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母爱的濡养,就没有合欢树的生机勃勃的今天。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当合欢树年年开花、枝繁叶茂的时候,母亲已去世多年,同样没能看到亲手培育的希望。合欢树仿佛是“我”的患难兄弟,又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我”对合欢树那种既渴望相见,又刻意回避的复杂情感,正是“我”对母亲无比怀念之情的深刻表现。
总结:
幼小可怜的合欢树仿佛当年 的作者,虽然母亲是爱花草的人,但她此时的全部心思都放在 身上。当这棵小树逐渐茂盛时,母亲非常 ,经常侍弄小树。这棵小树已成为儿子的 ,母亲对小树倾注的爱源自于对儿子 。合欢树上寄托着 。
4、“我”是如何对待合欢树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把握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
总结:母亲走后,尽管“我” ,合欢树 ,但“我们”都体验到 。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好心好意”采访使“我”“ ”,让“我”宁肯“ ”,也不想 ;热情友好的街坊邻居虽然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但并不能理解 。
刘芳
[《合欢树》第一课时,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5.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