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显示出它的魅力。
它的优势明显: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在导学案中,教师事先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知识链接和一些练习题都印好,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使用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选材”能力,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方法中的“导演”能力);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导学案的使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还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是鉴于导学案和我们常规教学方式相比而具有的优势而言,我们应该坚持摸索。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运用,我们觉得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导学案还不是得心应手,还没有真正做到高效,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我们认为造成这个状况有教师、学生和班级三方面的原因。
先说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所以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课前预习不够深入(基础知识尤其是朗读难以落实),课后矫正不落实,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强,这也是学习效率不高的现实问题。
对策:我想,只要我们各个年级的老师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提高,这个问题会随着时间而逐渐缓解甚至消除。
再说班级方面。班级和班级之间存在差异,使用同一份流水线上出来的学案,层次差一点的班级自然难以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任务。此外,合作小组的划分不尽合理,通常采用4人制合作小组,分组太多,交流评价必然费时过多,而且这不利于教师督促每一个学生都深入进行课前预习,不利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情况等诸多困难。
对策:针对各班级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小组以6人为宜。过少,没有人分别担任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等角色,更不能真正体现集思广益;过多,场面混乱,难以控制,容易流于形式。展示的时候,不追求全部展示,而是小组轮流展示,除非你的意见特别有展示的价值(这个需要老师深入小组中进行发现)。随着一节节课的进行,每个小组总会得到展示的机会。
最后说说教师方面。
我们都是第一次吃螃蟹,没有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对于导学案的认识不够深入,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设计的导学案还有问题,加之使用不够熟练,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我们语文课的导学案设计有这些问题:
1、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目标不明确,贪多求全,一节课动辄四五个目标。所以对于导学案中体现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没有得到优化,没有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进。
对策:吃透教材,细读文本,排查知识点,确定重难点,设置具体、合理、可操作的总目标及课时操作目标,筛选、拟定自测题及达标题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力争每节课设计一两个主问题展开教学,为教学减负,真正的实现课堂的高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导学案显示的内容繁杂,有“练习题”倾向。看看每份导学案,从“预习”到“巩固”全部是填空题、问答题。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不是上语文课,而是上“试卷讲评课”。通篇的问题,教学起来耗时费力,加上一些不自觉学生本身的惰性,学生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导学案抄袭严重。
3、导学案“预设”过多,没能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实际上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控制。我们目前编写的导学案,都是把课堂教学的环节详尽地出示在导学案上,致使导学案的内容很多,满篇全是问题。学生自然会手忙脚乱,一心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不会(主要是没有时间)“三心二意”地去深入思考,质疑文本。这样的课堂,没有体现“老师的讲授针对于学生的不懂之处”的教学思想,造成老师的讲授缺乏目的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也许我们讲的学生已经明白,我们没讲的,恰恰是学生不懂,渴望了解的问题。课前预习后让学生提出疑问,导学案的设计也许更具有针对性。课后设置质疑环节,有利于知识的反馈矫正。
4、使用导学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预设问题的同时,课堂朗读和语文味难以觅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被一个个问题肢解了,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对写作方法的感知。
对策:导学案在学习研讨环节应简化问题,力争设计一两个能统领整篇文章的学习主问题来带动学习和研讨。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诵读课文,达到积累、感受、领悟、运用的目的。在课堂最后十分钟(也可更多或更少)里让学生集中动笔完成、订正导学案。这样就能再现我们以往书声琅琅、语文味浓郁的课堂了。
5.由于教学任务较重,或者是课程编排方面的原因,很多时候来不及查阅学生的学案,使教学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导学案”设计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学案的结构框架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定位。
一是定向,确立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二是课前学习,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如字音字形、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三是学习研讨,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两个主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积累、感受、品味语言。四是拓展延伸,扩大知识面。五是巩固练习。
这个框架是否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否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敢妄言,但我们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揣浅陋,请予赐教!谢谢!
2013年3月30日
王健龙
[初中语文使用导学案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8.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导学案
10.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