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以上。”那么,在初中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广泛有效的课内外阅读,将成为新一轮课改中,教师必将面临的挑战。从2004年,我县中小学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我就积极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收获。下边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整合阅读资源 培养阅读兴趣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向语文与教学要的是成绩,而很少注重语文各种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很少把课外阅读资源引进课堂和课程计划,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少,这严重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七年级新生开始进入中学校园时,我就适时将报刊、网络、图书馆、展览室、阅览室、校园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课外资源进行整合、渗透,引入语文课堂。通过对身边的这些常见的课外资源认识、了解和阅读,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随时都可以阅读,随时都能通过阅读获取一定的信息。如新生入学第二天,我带学生游览校园,并找出校园内的标语,记在心里。参观完校园,我们回到教室分组比赛交流。这是一次简单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训练,在学生中的反应却很大。当学生争先读出那些校园文化标语,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乐趣,更让学生受到文明的熏陶。我分明看见一些学生在读“我是绿衣天使,请不要践踏我好吗”“静我校园,不追赶喧哗”时,另一些学生的脸微红了,头也了低了下去。而一些同学读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却充满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另外,班内每天的读报时间,我都安排学生轮流上讲台读报,有选择地读一些重要的新闻消息。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要随时读报了解国内外大事、世界发展动态的习惯,而且还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此外班内还定期组织了收集广告语展示会,诵读优美散文诗歌大赛、故事大王争霸赛等来激发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经过大约一个学期时间的培养,我就改变了学生小学阶段只喜欢阅读童话、故事性质读物的状况。很多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也开始走进阅览室读书看报了,班内读书的氛围变浓了。在我的倡导下,班内流动图书营运而生,班内固定图书角初具规模,并在同学们精心呵护下蓬勃健康的发展。这让我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了阅读,才有可能让他们扩大阅读,增加阅读量,在阅读实践中获益。
二、指导阅读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只是阅读教学的开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学生课外阅读量要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大。但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驾驭阅读材料的能力,特别是阅读文学巨著时,那广泛阅读也只是泛泛而读,不仅阅读质量不会因多读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实际性的锻炼和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顺利有效地扩大阅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会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其具体做法是:课内阅读方法指导和训练--学生运用学习过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实践--课外阅读定期引入课内检验总结。
1、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形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常用的方法,这在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朗读指导与训练,还要求学生每天在读报课或早自习抽20分钟,大声的自由的课内外优美诗文。逐渐地,学生在读到好文章的时,就会忍不住大声朗读。这样做不但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也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在学生小学养成的默读习惯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最初的每堂语文课,我都让学生分组计时进行默读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快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快学生大脑运作的速度。而后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最快的速度默读,并回答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能全心身投入到阅读中去。对于学生的默读速度每学期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训练和提高要求,并对学生的默读速度进行记录。到学生初中毕业时,一般的学生默读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600字,快的可达到每分钟700--800字。眼睛的快速运转,让学生的阅读高度集中,也提高思维运转速度,这为学生扩大阅读量奠定了基础。朗读和默读熟练后,我又开始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根据不同的材料和阅读要求熟练掌握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我还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时要养成三大习惯:(1)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的习惯。每学期、每学月、每周学生都必须制定相应阅读计划。(2)边读边查的习惯。学生还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查找资料,并经常用来解决阅读的实际问题。(3)随时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先在课内课文预习时要求学生摘记要点,积累重点词句段落,及时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体验和评价,提出疑问等等,让学生在阅读材料前面变被动为主动。而课外阅读笔记则精心设计成格式,尽可能做到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记。带领学生制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本后,我要求他们坚持做到不管人到那,凡阅读课本以外的书,必须做课外阅读笔记。
2、提高课外阅读要求,不断扩大阅读范围
经过一年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在掌握了一定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口、手、脑,使学生善读、勤记、会思考。随之,我通过对课外阅读提高要求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这对学生阅读是一种挑战,因为课外阅读的材料更广泛,难度更大。为了让学生有信心能顺利驾驭课外材料,我首先让学生先从作文、报刊、《伊索寓言》等简单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且每周还拿出一节课,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结果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程的体验、收获、存在的困难进行全班定期轮流汇报交流。教师在学生阅读上的取得的成功之处给以鼓励,对存在的困难之处进行讨论疏导,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大大提高,这为大量广泛阅读奠定了基础。这时,教师可放手,向学生推出更多的阅读书目了。
三、倡导探究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使学生阅读更深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改变以往阅读的盲目性,提倡探究性阅读。从七年级开始,我便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把全组分成13个小组,4-6人一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不但要把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记录下来,同时要求学生要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探究性阅读的第一步。探究性阅读的问题源于阅读文章,既可在内容上提出,又可在表达上提出,既是疑难问题,也可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小组或班集为单位,集中问题,然后分小组再读课文,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各自发表意见,谈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找出支持自己的观点的理由。通过这样的相互讨论和争辩,学生使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变得明朗起来,阅读也变得顺利了,理解更深了,思维变得更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明确得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阅读的体验和感受是独一无二的,让他们明白“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让他们学生既要诊视自己阅读体验,也要尊重他人独特感受,为“个性化阅读”开辟空间。探究性阅读,摆脱了个人独自阅读,无人交流的困境,使学生有了交流的机会,能进一步地提高阅读水平,自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更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探究性阅读对于课外阅读同样有重要意义。我经常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定期研读的文学性作品,把探究性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如有的小组阅读《哈利波特》,以个人的力量把难独立有效完成其巨大的阅读量。但小组内相约阅读,定期讨论交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保证阅读的进度,而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引发了阅读的兴趣,使课外阅读变得积极有效。
探究性阅读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相互合作、交流、探究的全新阅读方式。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为广阔阅读学习空间。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成为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阅读的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没有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没有学生这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高品质的学习,合作就没有坚实的基础,探究更无从谈起。
阅读不仅是搜集处、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更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要改革。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真正让学生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还必须不断努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语文教学规律,使学生得到多向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我们探索之路才刚起步。
邓建
[桥架桥梁引读入胜]相关文章:
1.宣读入党申请书示范
2.呼朋引伴造句
3.桥梁专业实习日记
4.建桥梁教学课件
5.桥梁专业实习报告
6.桥梁认识实习报告
7.桥梁实习报告例文
9.吸引的反义词
10.华胥引感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