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是谁写出了这样优美的文句,是谁给我世外桃源式的美感?是他,沈从文,那美丽的边城,那美丽的湘西古城--凤凰令我梦萦魂牵。
当我们走近凤凰的时候,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自然造人,地灵必然人杰。我们感谢凤凰,是它为现代文学造就了一代巨匠。我们更要感谢沈从文,用他的优美的文字,用他别具一格的匠心,为我们塑造了美丽的仙境,为我们塑造了熠熠生辉的文学形象,为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生活。
走在凤凰城中, 小街弯弯曲曲地四通八达,我们由着性子四处转着。沈从文老先生的故居在我们的“神游”中平静地出现在眼前。沈从文故居的保护工作做得不露声色,进得门去,一切便如迈进小街任何一户人家一般,庭院的茵茵青草、石板地面、镂花门窗泛着生气和灵性。感慨之余,不由地想:到底是凤凰的灵气造就了沈从文这样一些的不凡人物,还是因有了他们,凤凰才如此美丽呢!
故居不大,古色古香,平和幽静,旧床旧柜一如先生平和低调。睹物思人,想起先生一生命运多舛,历尽坎坷,可是在痛苦生活中却盛开着灿烂的花朵!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1949年1月到8月,那时他因某权威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盼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他也感觉到,有些人其实是在等着看笑话。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他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以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她的妹妹张充和补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是呀,痛苦算得了什么,我们能够知道痛,说明我们的内心还不是麻木,我们还可以奋发。
逆境算什么,孟子说的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坎坷算什么,弯路的风景是另一种美丽……
打击算什么,能够经受打击,跟能够积蓄反弹的力气……
是呀,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可怕。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着,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当然,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站在先生的故居前,我如是想……
陶建军
[沈从文故居前的思索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2.美术教师随笔
3.教师工作随笔
4.历史教师随笔
5.音乐教师随笔
6.教师数学随笔
7.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9.教师研修随笔感言
10.教师假期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