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央视首届汉字听写大会上成绩好得出奇,杭外这段时间声名大噪。上个星期,多家媒体记者从全国各地赶到杭州,密集采访这座位于城西小和山的“神奇”学校。而杭外领队、教务处副主任倪江老师接受采访时,把这次杭外学子能走到最后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们平时大量而丰富的阅读积累,课外阅读是杭外一项优良传统,已经成为校园文化。
去年,韩寒与方舟子的论战,在网上意外带红了“杭外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书单”。这份长长的书单背后,让我有些好奇的是,杭外学生在紧张的课业之余,究竟怎么读书?什么时间看书?看些什么书?……
百闻不如一见。前些天,我赶到小和山,走进了杭外校园,我采取的方式是:不让老师推荐采访对象,而是我自己进行随机采访,做一项小调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采访不同的学生,我都问同一个问题:同学,你最近在读什么课外书?
中午11:50,初一(3)班俞欣扬同学已经坐在图书馆里,这时候阅览室还空空荡荡,他是第一个赶来的学生。初中部11:30下课,俞同学说他下课后马上向着食堂飞奔,打菜吃饭花了大概10分钟,马上往图书馆赶。
这个12岁、皮肤黝黑的男孩小学就读于下沙文海实验学校,9月初刚刚进入杭外。
我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他递过手里正翻的一本书--《热血!中国军校》,一部军事题材小说,讲一个80后年轻高中生经过军校铁血训练成为一名优秀军人的故事。俞同学说,书是自己在图书馆偶然看到的,因为特别迷军事题材,这段时间借了不少这类书。
征得俞同学同意,加上借阅处老师帮忙,我用俞同学的校园卡查到了他在杭外上学以来的完全的借书记录,一共19本。
最早的两本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集,从借书时间看是9月3日正式入校开学第2天。几天后,换成《晴天霹雳狙击手》和《铁甲枭雄坦克兵》,再后面是《二战装甲战术》、《五号特工组》……9月25日,俞同学突然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接连借了三本,《心理学一本通》、《心理学自用自查全书》和《心理操纵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战略》,10月9日又借3本,《FBI读心术》《FBI攻心术》和《风靡日本的心理测试》。10月21日是两本《第五部队》,10月23日的三本是《狙击手》、《热血!中国军校》和《旗袍旗袍》。
最后一本书名让我有些惊讶,看过简介知道,其实书名还有个副题--特工王对决暗杀王,取材于民国第一“暗杀王”王亚樵和军统“特工王”戴笠之间的生死搏杀故事。
和俞同学聊天的十几分钟,阅览室几乎已经坐满,大概问了一圈,发现将近一半都是像俞同学这样的9月初刚刚入校的初一新生。做习题作业的和看课外书的大约各半,正在做题的学生手边,大多放着一本课外书,《迷雾围城》、《泡沫之夏》、《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暮光之城》……
天蚕土豆的玄幻小说《斗破苍穹》在初一学生中也很受欢迎,我看到有5个男孩子捧着在看,一问,都是初一学生。
阅览室门口常年贴着一张空白表格,让学生把喜欢但图书馆没有的书名填上去,一张表格已经基本填满,《精神分析导论》《明代家具鉴赏》《李泽厚作品集》《中国画学全史》……也有不少玄幻和盗墓题材小说,南派三叔的《藏海花》、《沙海》,唐家三少的《绝世唐门》……
图书馆借阅处胡老师说,每学期图书馆都要进几次新书,书单除排行榜经典本之外,主要源自学校各科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推荐,还有一大批是从学生那里收集的需求。
胡老师说,要不要给学生们买这些玄幻小说?也曾经犹豫过,但后来还是买了,因为“就算我们不进,学生爱看自己也会偷偷去买”,而且大多数老师都极力主张,读书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阅读”理念在杭外贯彻得非常彻底,老师们认为保护阅读兴趣远比灌输来得重要,只有保持自由阅读的兴趣,在一定氛围中经过引导,将来学生自然会有鉴别高下的能力。
在初二(4)班教室,王一帆同学告诉我,他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迷上了玄幻小说,当时全班几乎所有男生都在暗地里传看。刚上杭外初一军训,同学之间互不认识,男生就以小说中神通广大的各色人物为共同话题,开始交流并慢慢熟悉。
王同学说,初一时他也看过好几本玄幻小说,教语文的程东文老师在上课时说了一句:这种漂在情节上的小说,无法让你感悟到真正的文字魅力,但也没有劝阻同学去借去看。为了掌握动态,博览群书的程东文老师自己也看了大堆的玄幻作品,他在指导学生阅读和提升阅读品质上已臻游刃有余之境。
“从初二开始我就再也没看过了,”王同学说,“因为读过别的书,你会觉得里面的文字很幼稚,读不下去。”
王同学现在正看的,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名著《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两本书都是程老师在课堂上的推荐。
他们班的小骆同学正看一本《三国演义》,已经陈旧泛黄,是图书馆1983年的版本。骆同学说他借这本书,是为了准备一星期后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前演讲。题目是在上学期末报上去的--《关于曹操的一生》。前几天图书馆翻书,无意中翻到这本,发现里面有一张三国时的地图,能清晰绘出曹操戎马一生走过的地理轨迹,马上借了出来,准备扫描后做成PPT。骆同学说,他关于曹操的演讲,PPT已经做了120页,还有60页就完成了。
180页PPT的课前演讲,那么这节课还怎么上?
骆同学说,他已经和老师算过了,全部讲完差不多要一个小时。
“王老师让我分成4节课,每节课前可以给我15分钟。”
教历史与社会的王建文老师,在班上有个颇有历史感的绰号“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原本以为只是孩子们私下叫叫,没想到上周五下午第二节课,让我看到后忍俊不禁。
上课时间到,敦敦实实的王建文老师大步走进课堂,站定。不知哪位同学拉了个长音高呼“上--朝--”,全班男女同学一起站立,弯腰九十度鞠躬,同时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老师双手向上平托:“众爱卿平身。”众人齐呼,“谢陛下!”落座,开始上课。
这节课是刘同学课前演讲,他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十几页PPT,主题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屋大维。
我发现,班上因为喜欢“建文帝”而喜欢看历史书的同学不少,陈丹青同学正准备的课前演讲,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师傅、真实的历史人物陈永华(陈近南),他现在手头正在读的,除了《鹿鼎记4》,还有一部《台湾通史》,暑假期间他已经看完了一套7本《明朝那些事》,上星期刚刚买了《24史》中的6本。
杭外学生一天有多少时间可以拿来读课外书?
从杭外校办,我拿到一张学生每日作息时间表,初一到高三学生全部住校,学生们从周一到周五,在校的每一天都安排得密密实实,满满当当。
拿一个初中生来说,早晨7:00铃响起床,上午8点上课。上午4节课上完,中午11:30到下午1:20,有1小时50分自由时间。下午上三节正课加一节拓展课或社团活动,16:40下课后到18:20晚自修之间,又有1小时40分钟。两节晚自修一直上到20:40,回到宿舍,21:20上床,统一熄灯睡觉。
经过我采访了解,杭外学生在校读课外书的时间主要来自三大块:中午,下午放学后和晚自习--这也是一天里他们最充裕的三大块时间。这三段时间里,中饭晚饭和体育运动课外活动要占去一部分,剩下的,几乎就只有两个内容,做作业,或者读课外书。作业多,读书时间就少,作业少,读书时间就多,二者你进我退,此消彼长。
不过从我采访过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来看,个人感觉,总体上做作业和读书时间差不多。多数学生一天下来,作业花一个小时左右,看书也是一个小时左右。读课外书的时间一天不到半小时或者超过1个半小时的,都蛮少。
初三高三,情况有些“特殊”。社会上广泛流传,杭外学生不用参加中考高考,其实不尽然。
初三上学期末有个分流考,一部分考试排名靠后的学生会离开杭外,单独组成一个“中考班”,准备迎接社会中考,比如现在的初三年级,4个班160多个孩子,将被分流的估计会有30名左右。比例虽然不大,但平时成绩下游中游甚至中游偏上的学生,都会有比较强烈的竞争压力和紧迫感。
这天中午,我看到留在班里的十几个同学全都埋头在做试题。简单问了一下,其中四个学生说,他们手头有正在看着的课外书,分别是莫泊桑的《羊脂球》、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张爱玲的《小团圆》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不过他们几个也讲,这学期看书的时间,比上学期大大缩减了。
不过,等到明年1月分流考考完,或去或留尘埃落定,形势就会迅速扭转。因为我采访过的几乎所有高中同学都说,初三下学期是他们在杭外几年里心情最放松课外书也读得最多的一段时光。
一位高一女生回忆,初三上分流考刚结束那几天,哇,教室里所有人人手一本,全都是课外书。
关于杭外学生高中毕业后的去向,多年来一直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1∶1∶1--保送大学、出国留学和参加高考,三类学生人数相当,各占1/3。
此时的他们,未来走向已经大致清晰。准备保送或高考的学生,此刻在教室苦读,每个人桌上都有一尺多厚的教辅习题,脚下都有一个装满复习资料的巨大收纳箱。
决定了出国的同学,眼下都正忙着向国外大学提交申请,投递简历。下午上课时间,学校图书馆中文和期刊阅览室空无一人,我只在外文资料阅览室里看到一个女孩,一问,是正在申请国外大学的高三学生。
小王同学的苹果笔记本旁边有两本书,一本是美国心理学博士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拖延心理学》,小王同学笑说,因为自己最近学习节奏慢,经常发现一件事情要拖很久才能做完。还有一本,是《逃离》。
我发现,采访过的不少高中学生手边都有这本《逃离》。
《逃离》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全篇由八个小故事组成,故事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的普通女性。
“再也受不了”丈夫的卡拉在邻居的帮助下坐上了去多伦多的大巴,有着令人羡慕的女校教职的朱丽叶毅然去追随了一个偶然结识的渔夫,已然谈婚论嫁的格雷斯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可是,最后没有人获得梦想中的自由与幸福,一番痛苦挣扎后重新回到曾经无比厌倦的庸常生活。
10月10日,门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当晚,高三语文老师倪江就在自己长年订阅的《世界文学》杂志中翻找,在2007年第一期发现了这篇短篇小说,彻夜阅读。倪老师家藏书极丰,仅国外短篇小说集就有100多本。
今年诺奖宣布,原本在国内极少人知道的门罗迅速火热起来,紧急加印依然供不应求,倪老师就去打印复印了很多份,已经在自己主讲的文学选修课上和学生阅读讨论过。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倪老师还打算跟自己任教的高三2班同学探讨《逃离》,笔者看到了倪老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每一个学生写下读后感,倪老师都一一提示点评。
俞天亦:逃离像个美好的梦,然而,真正面对它的时候,她们便退缩、退缩,缩到安全的现实的壳内,像一个孩子,做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梦,醒来后便像一只温顺的山羊那样,匍匐在现实的脚下,安心地吃着枯草。
倪老师:你没有表态,你是喜欢吃枯草的生活,还是不喜欢。请明示。
姜可依:我们偶然逃离生活之常轨,重拾内心之渴望,我相信这才是人类进步的真相。为逃离平凡而走向卓越,为逃离体制而走向真知,为逃离想象力的枯竭而走向诗意的世界,为逃离无意义之生而走向代表永生的死,哪一位艺术家,或是觉醒的人不在做这样的事?
倪老师:那么,你认为卡拉是一个不敢真正逃离的懦弱者吗?或者说是一个并未醒透的人?
吴越:曾经,我们以为我们逃离了,逃开了我们不喜欢的生活,却没发现自己只是从小笼子走出又进入了一个大笼子。逃离,不过是另一种束缚。直面真实,我们才能完成心灵的解脱。
倪老师:卡拉是一个智者?她充分领会了她逃往的世界是一个更大的牢笼,所以她回归一个更小的牢笼?如果是这样,你认为这是一篇讽刺作品?作者实际上在讽刺卡拉?
……
我问倪老师,为什么选择《逃离》这部小说给学生?
倪老师说,一方面,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都会第一时间找来推荐给学生,这是杭外语文组保持多年的一项传统。另外,“逃离”是一个人类永恒的生命论题,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是正在思考着关于逃离的问题。
除“逃离”外,倪老师的课件中还准备了其他一些人生“母题”的阅读推荐:
“等待”:贝克特《等待戈多》
“迷宫、循环”:博尔赫斯几乎所有短篇小说
“囚禁、选择、自由”:萨特《禁闭》
“流浪、漂泊、放逐”:奈保尔《河湾》
“逃离、回归”: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异化”:卡夫卡《变形记》
课件最后,是倪老师向学生们留的一道思考问题:
在高考作文中,同学们如何将上述资源转化为“正能量”?
看到这里,我想我理解了倪老师曾经被问及“杭外学生如何应对高考?”时用过的一个词:覆盖。用六年的阅读积累,让学生的知识层面远远超过高考试题,并将之覆盖。
同样的话,记得李莉老师也曾跟我说过:我们的学生,有了初一到高二5年积累的阅读,到高三时再教给他们那些应试技巧。“其实那些都是雕虫小技!”
这两天,倪老师还在给高二的外国文学选修班准备语文课件,下一节课的阅读和讨论的主题,是T.S.艾略特的《荒原》,这部至今没几个人读得懂的象征主义长诗。
至此我有些明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些自信满满的初二小朋友,为何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因为他们始终浸泡在语言里,浸泡在汉语里。
相关阅读:
杭州外国语学校今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完整版)
1
阅读第一轮文学作品和第二轮学术经典作品推荐书目上的书,完成两次读书摘记。要求撰写两篇文章,其中1篇为自由感悟,1篇为小论文,要求有足够的质量。
2
完成1篇观影文章:可以是电影感悟,也可以是观影小论文,要求从以下推荐电影中任选一部撰写,不得抄袭,下学期开学上交打印稿。
4
无论通过什么方式(电影、剧场、演出活动、电视节目、自己扮演等),参与一次中国古典戏曲演出观赏活动。制作一份与之相关的个性化报纸,开学后选取优秀作品布置年级展板。
经典的文化著作如何阅读?
与文学作品不同,以下著作更多的是给人理性的思索,智慧的启迪,一个人一生无法避免与人类的精英分子对话。可能我们的学养还无法企及学者或文人的高度,可能我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还非常粗浅,但是不要害怕阅读,不要害怕那些鸿篇巨制,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思想体系。我们借此明理,借此摆渡自我,借以步向更广阔的人生。经典著作可以参读编者的话或者译者的话,而晦涩处姑且放过,有心得处做点圈点勾画或者记录之。你会发现,宏阔的视野给人助益良多,你发现自己不会再被蒙蔽,不会再在洞穴里生存,光明会照亮你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们也慎重地提出,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认同而不崇拜,反对而不偏激,学术的种子才可能生根发芽。
你也可以选读自己认为堪称经典的文、史、哲等著作,只是,需要坚持,半途而废的阅读危害堪比一场草草结束的战争。为了阅读方便,特设以下一些专题,大家可按专题选读,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
3
普通级
(1)《蓝》(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生命伦理大作)
(2)《罗生门》(日本黑泽明导演,世界真相不可言说)
(3)《楚门的世界》(澳大利亚彼得威尔导演,我们都活在被窥视的世界里)
(4)《机遇之歌》(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赶火车与人生的三个版本)
(5)《入殓师》(日本泷田洋二郎导演,用生命守护死亡)
(6)《霸王别姬》(中国陈凯歌导演,戏。梦。人生。)
(7)《日瓦戈医生》(美国大卫里恩导演,鲍帕斯捷尔纳克原著小说改编,苏联革命中的人性悲歌)
(8)《钢琴师》(美国罗曼波兰斯基导演,音乐比战争永恒)
(9)《巴别塔》(美国亚里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导演,人类相互隔绝样本)
(10)《三峡好人》(中国贾樟柯导演,一个工程的建立与一段感情的消亡)
发烧级
(适合对电影有较多了解、对电影语言艺术有较好接受能力的同学):
(1)《狗镇》(丹麦拉斯冯提尔导演,“Dogma95电影”标志人物的杰出作品)
(2)《2001太空漫游》(英国库布里克导演,最伟大的科幻片)
(3)《Hello树先生!》(中国韩杰导演,后现代中国农村景象)
(4)《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国阿伦雷乃导演,阿兰罗伯-格里耶编剧,意识流电影经典)
(5)《十诫》(波兰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包括10部片子,对应圣经“十诫”,自选其中一部观赏即可)
(6)《让子弹飞》(中国姜文导演,寓言化的后现代狂欢)
(7)《白夜》(意大利卢奇诺维斯康蒂导演,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影史影像经典)
(8)《雾中风景》(希腊斯特赫安哲罗普洛斯导演,剧痛中成长)
(9)《暗恋桃花源》(台湾赖声川导演戏剧,后现代主义戏剧经典)
(10)《乡愁》(俄罗斯“诗人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导演,流浪的俄罗斯之魂)
推荐电影清单(请至少看其中5部电影,并选择其中一部撰写文章)。
[汉字听写成绩好得出奇,杭外学生平时都看什么课外书]相关文章:
1.
4.成语听写大会题库
5.
6.
8.赴国外学习计划书
10.课外书好词好句摘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