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7-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熟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曹刿的民本思想和军事才能。

教学重点: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曹刿的民本思想对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式:诵读;理解记忆法。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有关《左传》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 、解题

   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③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曹刿是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为了鲁国的利益,他主动为鲁庄公谋划。又亲临战场,协助鲁庄公指挥,为战胜齐国起了重大作用。但课文标题的中心词是“论”字,可见课文侧重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的看法,表现曹刿的战略思想,而不是侧重记叙长勺之战的战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编(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轼(shì) 旗靡(mǐ)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疏通翻译

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3、提出问题,复述课文大意。

    解答疑问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4、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本文有几条线索?

   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第二课时             

   

   一、 分析课文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 

   ③庄公的态度?“公将战”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 

   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5、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分析课文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刿:“未可”,“可矣”,等待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 

       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 

   ②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③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决断能力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反攻和追击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分析课文第3段 

   ①表现庄公“鄙” 的句子?“公问其故” 

   ②一“未可”为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为何?“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后为何又“可矣”?“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 

   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第三课时             

   一、 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简练生动。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二、 重点句式及词语: 

   1、判断句式: 

   ①忠之属也。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2、古今异义的实词: 古 今 间:  参与 隔开,不连接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狱:  案件    监狱 

   可以:  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         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三、 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黄卫

[《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曹刿论战》教案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4.语文版小学课件

5.曹刿论战课件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7.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8.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0.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