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本设计始终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科特点来看,让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学习中培训语言素养和情感素养;从学习的特点来看,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建构,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下,学生自主走向成长。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吟诵青春” 板块。学习要求是在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与鉴赏中,学会珍爱青春,热爱生命。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表达了作者在苦难中“相信未来”的坚定信念;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具有语言美、内容美、节奏美、情感美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吟诵和鉴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他们已经有一定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能力,而且同学们刚刚学过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对礼赞青春的诗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对青春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但由于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比较陌生,因而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体悟诗歌主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主要是以诵读涵泳法为主要方法,结合入情体验、点评批注等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本篇课文的学习。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2. 能阐释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3. 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a) 能在诵读涵泳过程中把握诗歌的内容;
b) 能通过入情体验感悟作者的情感蕴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在苦难中坚定相信未来的决心。
2.能体会作者对年轻坚定、执着的态度。
五、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二)教学难点
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六、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
七、 【教学准备】
(一)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三) 课时准备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生动感知
首先我将播放青春励志歌曲《红日》。“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青春就是一曲不惧风不怕雨的奋斗之歌,对未来的信念和对生命的热爱,像大海上的红日那样喷薄而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食指的《相信未来》,感受诗歌对青春激情的礼赞,一起为青春举杯。
(二):初读品情感之美
首先我将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请同学们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并尝试用一句话来概括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求简洁、准确、全面。并请几位同学来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我也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并借此向同学们介绍作者食指及其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播放示范朗读音频,能吸引学生兴趣,并给他们美的享受。接下来的介绍写作背景,目的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为进一步深入做好准备。
(三):再读品内容之美
在这一环节,我准备让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内容美。请同学们说说作者运用了那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相信未来”的情感的,并尝试分析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找出意象,然后初步分析特点,是对文本的深入。希望能在由浅渐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精读品语言之美
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我会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感受诗歌语言的对称整齐同时又富有变化的魅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对诗歌的节奏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五):齐读品节奏之美;
在这一环节,我将先让同学们自由诵读,并说说每一句诗在朗读时应该采用什么节奏,具体包括诗歌的停顿、重音以及语气的变化。在你明确节奏的变化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读,共同体验,读出感受,读出享受。
(六):课外延伸;
我会并推荐同学们课后自主解读食指的另一首诗《热爱生命》,运用学到的和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
九、【课堂小结】
我的设计亮点是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诗歌的文体特点,就学科特点来说,抓住了诗歌的特点来设计,围绕诗歌的情感、内容、语言和节奏展开欣赏和研读。就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环节设置上环环相扣。积极运用归纳法来设计过程。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文本的主观情感与学生的个人体验相结合。
曹志平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