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6-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总(      )课时

主备人:朱龙江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            诗。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     诗、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            》和《            》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      言律诗、      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      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            、            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作者        ,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                                   ”这一联闻名。

3、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    海  (jié)    石(sǒngzhì)       (cháo)     平 

 归(yàn)     水何(dàn)         (xiāo)(sè)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整体感知

1、《观沧海》写景句子从“            ”到“              ”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      景,后四句写的是        景。这首诗借      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          融合在一起,诗人以       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           和          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             。次北固山下,就是                        的意思。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           的思想感情。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二)研读课文

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      ”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练习反馈】

1、按要求写出《次北固山下》相应的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钱塘湖春和行》和《天净沙秋思》

2、了解诗人白居易和马致远

   白居易(772~846),字         ,晚年自号            。      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           诗。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整体感知

1、《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        、早莺、      、       、浅草、       ,展现了一幅景色       、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           之情。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               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           之情。

(二)研读课文

1、研读《钱塘湖春行》

(1)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2)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          和        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这是总写。

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       ,从       觉和       觉角度,描写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写      ,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               ”和“            ”来表现早春的景象。

尾联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研读《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              图”。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           图,渲染了           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尾句:“                ”点明主旨。

3、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见解。

李家臣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的教案

2.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3.《谈中国诗》导学案

4.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5.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6.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7.四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8.边塞诗歌四首教案

9.爱国古代诗歌

10.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