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7-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今天由我来主备课。课文的题目是《在沙漠中心》。请各位老师上线,我先把整合好的课件传给大家。(边说边传课件)由于时间匆忙,会有不少问题,请大家讨论修改。慧丽,你电脑操作速度快,今天由你来修改课件。其他老师认真备课。一会儿让慧丽再把修改好的课件传给大家。

    《在沙漠中心》节选自黄荭翻译的《人类的大地》。其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二战期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踪。

    我先把教学流程大致讲一下。

    首先用描写沙漠辽远荒凉的古代诗词导入;然后展示几幅沙漠的图片;引出课题;简介20世纪的航空事业;简介作者;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置若干问题;拓展延伸。下面请大家跟着我的课件进入课文。

 

一、介绍几句古诗句。(课件内容)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  李  贺

昼伏宵行径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唐  白居易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            --唐  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    --唐  岑  参   

                                              

胡晓彬:我看最后一句“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可以删去。里边有生僻的字“碛”不说,意思也不好懂,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王娟:不如换成同学们熟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慧丽,你修改一下吧。

宋爱馨:二、下面是几幅沙漠图片。(展示五幅图片)

文素玲:第一幅怎么看着不像沙漠啊?要不删掉吧?

孙红亮:这是航拍的照片,它更大范围地展示了沙漠的荒凉。我看还是保留着吧。(大家都表示同意)

 宋爱馨:三、出示课题。(出示课件)

                       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         

 四、20世纪的航空事业简介  (出示课件)

20世纪的航空事业简介

    20世纪初的飞行,飞机的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件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下面是两个例子。

1、       美尔默兹跌落在四千公尺的山上,四周是白雪皑皑的悬崖绝壁。困了两天两夜。靠了同机机械师的巧手,勉强修复了摔坏的飞机。他坐上驾驶座,使飞机沿山坡朝悬崖滚去,轮子达到一定的转速再操作,拉起飞机,擦过挡在前面的高峰,飞离了险境。

2、       吉约梅迫降在终年冰封雪飘的安第斯山嶂,赤手空拳,身无干粮,零下40度的气温,攀陡坡,爬峭壁。风雪的鞭打,冰地的摔跌,皮开肉绽的剧痛,教人感到死的幸福。但是吉约梅靠顽强的意志,像蚂蚁似的一刻不停地走了五天五夜,终于从死神怀抱中夺回了自己的生命。

王娟: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不是介绍得有点多了?

田慧丽:不多。这一点《教参》上有提示。大家可以翻《教参》看看。(大家翻看《教参》后讨论,最后认同。)

宋爱馨:下面是一幅圣埃克絮佩里驾驶战鹰的照片。是一位英雄的飞行员的形象。

五、作者简介(展示课件)

    安东尼 德圣埃克絮佩里,1900年生于法国里昂,1944年消失在地中海上空。他的文学创作时间不长,第一部作品《南方邮航》发表于1929年,接着《夜航》(1931年)获得法国有威望的费米娜奖,《人类的大地》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其后在美国发表《空军飞行员》(1942年)、《给一个人质的信》和《小王子》(1943年)。《小王子》使他蜚声国外,但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杰作。不久他的生命在战火中结束了。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他的小说的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文素玲:这些内容太庞杂,可以让学生只记住作者的姓名、国籍、身份和主要作品就行了。大家看怎么样?(大家表示赞同)

宋爱馨:六、扫清文字障碍。我选出了一些生字词,大家看还有没有别的。(出示生字及解词)

扫清文字障碍

硌ge 犁lí铧huá    筛shāi糠    真谛dì    乙醚mí     虫豸zhì    躯壳qiào      脐qí带      辐fú射  遮蔽  遗憾

补充解词

1、斗智斗勇: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2、芸芸众生:佛教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百姓。

3、死得其所:死在值得死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王娟:宋老师,学生还没有读课文呢,就让学习生字解词,是不是早了点?

文素玲:是啊!更何况解词是要看语言环境的呀!不熟悉课文,就是查字典,也不知道选哪个义项啊!

宋爱馨:对对对!那就把它放在课文的整体感知后面吧。

 

七、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标上段序划出生字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田慧丽:我把生字和解词调换到这个地方了。(大家都说“可以”。)

 

宋爱馨:

八、初读感知   (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是以第几人称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人称。可以充分展示“我”的内心世界,情境显得更为真切,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九、下面是文章思路梳理。(出示课件)

文章思路梳理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注意语言标志。

1、(1--2)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2、(3--19)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理活动。

3、(20--21)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这篇文章心理描写比较多,分层的标志不是特别明显,有没有必要进行思路梳理?(没人发言。)那就自主安排吧,不作统一规定。

十、(缺)

十一、继续展示课件。

    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沙漠环境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了我此时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

十二、合作探究    (继续展示课件)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寒冷  干渴

    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1、产生幻影

  2、 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继续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1、喝了两三口乙醚,90度的酒精

  2、把自己埋在沙土里

  3、试图收集露水

(继续展示课件)

  在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之后,“我”想了些什么?

  1、回顾了被困沙漠的窘态

  2、与朋友告别

  3、“生活”的意义

  4、抒发自己“死得其所”的情感

(继续展示课件)

自己的生活意义是什么呢?

    自己的生活就是冒险,但冒险不是一种简单的寻求刺激的行为,不是为了冒险而冒险,而是出于一种对责任的承担。

(继续展示课件)

   用了什么方法来阐释“生活”的意义?

  对比

  1、与农人做对比

  2、与芸芸众生作对比

  3、与斗牛士作对比

十三、思考讨论(继续展示课件)

  思考讨论

    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痛苦--绝望--乐观--平静

(继续展示课件)

作者为我们揭示的“探险”的真谛是什么?(据课文内容和课后第三题)

冒险,不是简单的寻求刺激的行为,不是说只要有胆量或者说靠年少冲动就可以去实践的。作者并不是为了冒险而冒险,而是出于一种责任感。

十四、拓展延伸 (继续展示课件)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探险勇士?

  大家看我选的这几个例子行不行?(继续展示课件,并配有图片)                                        

 余纯顺   麦哲伦   阿蒙森  斯文赫定  张骞  郑和  徐霞客

 

十五、结束语

   结束语:向探险家们致敬!

  我的发言结束,大家提提意见。

胡晓彬:文中有几个句子我不太懂。例如168页的第十自然段的“在所有这些痛苦之后,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错乱的协奏了。一切都变成画册,变成有点儿残忍的童话故事……”

文素玲:我看这句话是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绝望的心情。

王娟:另外169页第十二段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这句该怎样理解?

宋爱馨:我想这里的“人”不是指的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指像“我”一样的具有冒险精神、不怕牺牲、具有责任感的人。这种人已经不太适应过城市安稳的生活了。他们渴望过有激情、有刺激、有挑战的战斗生活!

田慧丽:168页第六段的“我仍然跪在地上”有教参书上说是“我”在祈求神灵的保佑,我怎么体会不到这一点啊?

孙红亮:我有同感!因为联系上下文来看,找不到与其相关的内容。而且整篇文章中都没有提到相同的意思。我倒觉得很好地表现了他在沙漠中痛苦和绝望的心情。(大家表示赞同)

宋爱馨: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如果暂时没有,我今天备课就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备课后的个人反思

1、是否有必要运用课件?它是不是束缚住了老师的手脚?牵制住了老师的课堂?

2、这样设计好的套路,课堂上不会有生成!师生的思想在程序中禁锢着,让课件牵着鼻子走,怎能有发散思维?

杨宇

[在沙漠中心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课件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课件

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4.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

6.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7.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8.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

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1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英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