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教案 (语文版高三选修)

发布时间:2016-1-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 

诵读式、整理式。

一、孔子简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 ,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 

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读熟全文,读背其中脍炙人口的章节。 

  

三、德政主张 

逐章把握孔子的德政主张。 

本课记载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以德从政、以礼从政是其主要思想。 

2.1章:主张为政以德,即以德从政(为政)  出示板书。 

2.3章: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出示板书。  并且说出了“以德从政、以礼从政”的手段是教民。

一、教材内容归纳 

教材共选了十二章有关孔子德政思想的语录,其中一章没有提到孔子,只提到孔子弟子有若。 

第一章,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并指出其中的好处是你即使不动,大家也都会紧密团结在以你为中心的周围。 

第二章,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对违反规范却不会有羞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遵守。 

观点很鲜明。 

第三章,孔子主张对民要富而教之。在孔子看来,富是治国前提,教才是治国目标。有意思的是,孔子的这种主张似乎表明他深知今天所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第四章,孔子认为为政要讲经济建设,要讲国防,还要让老百姓信任他,只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牺牲国防、经济,也要让百姓信任。可见取信于民,在孔子眼里是很重要的。 

第五章,孔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做事要认真,要讲信用,要节约,要爱民。 

第六章,孔子反对季氏讨伐颛臾,认为治理国家要靠均、和、安,要修文德 

第七章,孔子反对学生帮季氏搜刮民财 

第八章,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第九章,通过对比,孔子认为统治者应正身 

第十章,孔子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 

第十一章,孔子主张统治者要庄、孝、慈,要举善、教不能,这样百姓就能敬、忠且劝 

第十二章,通过称赞南宫适,表明孔子主张统治者不应靠杀伐而应靠以身作则来统治 

二、问题探讨 

前两节课,我们对孔子的德政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今天学习《论语》,不能仅停留在对它思想的简单了解上,必须结合现实,加深对它的理解。 

   以德为政思想,是孔子对统治者而言的。在孔子看来,统治得成功的标志是:百姓信任、众望所归、百姓规范且有羞耻心、百姓富足,远人来服。如何做到?孔子认为法律、杀伐只能让人表面遵守规矩,而不能打心眼里服从,只有靠“德”才能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上面对每一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心中的“德政”的手段包括富民、教民、举善、正身等,具体说来,“富民”(第三、四、八章)、“教民”(第二、三、十、十一章)、“举贤”(第十一章)、“正己”(第四、五、六、八、九、十一、十二)等。 

为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两个话题:以孔子的德政思想为标准来看待我们这个现实,你觉得我们这个现实如何?(要抓住孔子德政思想的四方面的内容)以我们的现实看孔子的德政思想,你觉得孔子的德政思想有什么价值或不足?

立:“民无信则国不立”的省略说法。信,信任。立,存在,生存。 

不能者止:不能(胜任)就该辞去。者,的人。止,停止。 

危而不持: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护持。危,危险。持,扶持。 

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颠,跌倒。扶,搀扶。 

尔言过:你的话是错误的。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增加,增益。附:附着。引申为增益。《荀子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惑。”(对活人刻薄,对死人厚待叫作糊涂。)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用度,费用。 

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敬、忠以劝: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以,连词,而。 

  

三、通假字 

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补充说明: 

通假字指某一个字借用为另一个字。这两字在形、义上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读音相同或相近,才临时通用。 

通哪个字,读哪个字的音。 

通假字一般是单向的,如“共”通“拱”,而“拱”不通“共”。

 

徐慧丽

[《为政以德》教案 (语文版高三选修)]相关文章:

1.为政以德原文翻译

2.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3.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4.语文版小学课件

5.关于高三主题班会教案

6.高中化学选修5《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7.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设计

8.高中数学选修《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9.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10.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