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
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2. 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上了解全文。 2、具体分析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10月5日的时候,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被誉为“计算机狂人”。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积累字词 戴君惕(tì ) 络绎不绝(yì ) 繁衍(yǎn ) 蠕虫(rú ) 媲美( pì ) 估 计(gū ) 焊接(hàn ) 殷勤(yīn ) 土壤(rǎng ) 妥然(tuǒ )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四、引导学生集体探究研讨阅读课文 探究研讨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段? 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类别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大约只有1500克 不到2.5瓦 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巨型机多上上万倍
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3.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注意差异是什么,可以同桌或者前后四人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请一组同学完成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1946 电子管 体积大,耗能高,运算快
第二代 1956 晶体管 体积较小,性能较好,效率和寿命高 第三代 1958 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性能更好
第四代 1975 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极快(巨型机);体积很小,耗能小,性能极高(微电脑)
第五代
197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微型化方面可与生物脑媲美 第六、七代 将来
生物集成电路
可逼真地模仿人脑(研制中)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电脑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突发猛进的特点,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
4.探究研讨第三部分
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1.全天候清洁工 2.机器护士小姐 3.侦探机器人 4.机器佣人等
五、综合概括总结。 本文以翔实,准确的材料和不动声色却饱含自豪感的语言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的特点、演变以及未来发展情况,同时也通过比较与人脑之间的差距。描绘出了电脑与人脑之间的“竞争”历程。从而使我们在了解科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人类智慧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温州版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
人脑和电脑
三部分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3
人脑与电脑的比较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大约只有1500克 不到2.5瓦 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巨型机多上上万倍 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七代
chenxiao
[职教基础模块上《人脑与电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