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7-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

    1.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2.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四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泪”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朗读《儿子眼中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听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25年10月,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2、字词检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 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 3.凄惨暗淡,不景气(    )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7.衰颓败落(    )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

第一次                  点背影                开篇点题

第二次                  绘背影                突出主题

第三次                  别背影                深化感情

第四次                  念背影                深化主题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   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   探、攀、缩、倾 行动不便,艰难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体会几次流泪包含的感情。

“到徐州见到父亲……。不禁簌簌地流下泪”(伤心难过的泪)

看见父亲爬月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激的泪)

父亲背影消失时……我的眼泪又来了。(依依惜别的泪)

读到父亲来信时……晶莹的泪光(相思的泪、饱含辛酸的泪)

4、理解本文朴实简练的语言表达方式: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把握主旨。

 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亲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他的爱。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

以歌曲《父亲》作为本节课结束,去深深体会那伟大的亲情。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父亲的背影                                 我的泪

 

点背影                开篇点题            伤心难过

绘背影                突出主题            感激

别背影                深化感情            依依惜别

念背影                深化主题            思念辛酸

中心         父疼子,    子爱父,父子情深

 

 

 教学反思: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看法。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凌焕新),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二)分析流泪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竟然出现四次流泪,是什么原因使得堂堂男儿的朱自清先生数次泪流满面呢?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对文本的解读。

(三)培养语感

语感对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课时导入、播放录音、学生的自由朗读,都有意识对学生进行了语感培养,但在学生探究问题及分析课文时却忽略了。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李荣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背影课件人教版

2.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背影》说课稿

4.教学设计与反思互评语

5.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6.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7.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8.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

1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