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该将中等生放在被遗忘的角落

发布时间:2016-5-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摘要:相对于“差生”和”优生”来说,“中等生”在每个班级中往往占据多数,他们理应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但是,因为他们不“突出”的表现,导致了老师们将其放在“被遗忘的角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走出教育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关注“中等生”意义,找准切入点,从各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关注,这对推动“中等生”全面进步,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等生关注;认识误区;关注意义;切入点

在一个班级中,很多老师对“优生”总是印象深刻、倍加关照,对“差生”也了如指掌,且深怀“恨铁不成钢”之憾。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缺乏主见,缺乏学习和活动的热情,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勇气,思想、纪律、学习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而且他们在班级学生中往往占据多数。这就是老师眼中所谓的“中等生”。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教育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种局面给“中等生”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使教育偏离了“公平、均衡、协调发展”的轨道。为了认真贯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和正确对待“中等生”教育。

一、走出“中等生”教育认识的“误区”

工作中,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在中等生身上下工夫,因为他们认为“中等生”比较“稳定”。在他们心中,这类学生能管住自己,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只是学习能力比”优生”稍差而已。其实,这是教育认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教师应该尽快从这种认识中走出来。因为“中等生”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稳定”,他们也悄悄地在“差生”和“优生”之间游离。对于他们中的部分学生来说,如果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多加鼓励,再加上自身刻苦努力,他们就会转化为“优生”;而一部分自我约束力稍差的学生,如与“差生”过多接触,思想行为就会逐渐涣散,学习也会慢慢下降,最终可能会沦为“差生”。

二、深刻认识关注“中等生”的积极意义

1、教师关注,有利于培养“中等生”自信。

课堂上,“中等生”总是习惯地保持沉默,不会主动地与老师互动,积极与同学交流,似乎教学活动“事不关己”。当教师提问时,他们往往不愿举手回答,原因是对自己缺乏足够自信。在他们看来,自己与”优生”同时举手,老师多半会挑选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自己根本不会被“选中”;就即使偶尔被选中,也担心自己回答错误,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课下,中等生也不愿与别人主动交往,更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交往中,常保持中立态度,人云亦云,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因为长时间的“沉默”,他们的自信就会慢慢消失,所以教师的关注对于培养“中等生”自信心显得十分必要。

2、教师关注,有利于提高“中等生”学习效能。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在他们心中,老师的简短的话语往往比家长的“苦口婆心”更具效力,如果哪位教师的关注多,自己就喜欢这位教师,也就乐于学习他(她)所教的学科,且该学科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某老师对自己缺乏关注,不仅会对他(她)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而且该科成绩也会迅速下滑。可见,教师的关注能够给予学生学习动力,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3、教师关注,有利于培养“中等生”认知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青少年学生尚不能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客观评价,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常常依赖于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基于他们表现不“突出”,导致了他们得不到老师得的“偏爱”,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了较低的自我评价。由于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价,“中等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常常处于劣势,多表现为缺少朋友、不善表达、缺乏主动精神等,因此,老师的关注对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4、教师关注,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在专家的呼吁下,老师们高度关注“差生” 发展,加之深受“抓两头,带中间”教育模式的影响,结果教师的工作常常陷入“忙两头,丢中间”的困境,辛苦付出却收效甚微。其实,“中等生”同样渴望受到教师关注,他们也渴求进步,而且他们才是班上真正的“中坚力量”。所以,在重视“两头”的同时,如果教师能够给予“中等生”适当关注,那么,不仅能使他们获得更好发展,还能起到带动“差生”、鞭策”优生”的积极作用,有效保障班上学生的公平、均衡发展,推动整体协调进步。

三、找准切入点,提高对“中等生”的关注实效

首先,创造机会,表扬鼓励,点燃“中等生”学习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自信。

渴求进步是每个“中等生”心里所具有的积极能动因素,也是他们转化为“优生”的关键。教师应当在教学环节中适当为“中等生”创造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多地为他们搭建与别人沟通交流和体验成功的平台;在学习和活动中,坚持对他们采取激励性评价。只要做到过些,学生的兴趣、热情就会逐渐产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其次,因材施教,培养“中等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他们向“差生”退化。

在“中等生”中,有的安于现状,有的畏惧困难,有的孤僻内向。这些都是造成他们向“差生”退化的不良因素,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加以克服。1、针对满足现状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鼓励和鞭策,引导他们正确比较,更新目标。如果这种心态得不到及时调整,那对他们将会贻害终身。2、对畏惧困难者,教师要在意志方面进行针对性磨练和培养,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3、对孤僻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亲近他们,了解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其逐渐改变性格,学会大胆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再次,培养能力,挖掘潜力,使“中等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相对“优生”来说,“中等生”的学习能力稍有逊色,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因此,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极为重要。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大胆质疑、积极互动,课后及时复习、反思小结,学会理解记忆等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理由,用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能力训练,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应适时点拨、启发、诱导,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切实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中等生”并非不求上进、甘于“平庸”,也并非没有特长和潜力。他们也想追求进步,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亟待开发的某种潜能。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才使他们暂居“中等”。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中等生”的潜在能力和兴趣,从实际出发,用心挖掘,大胆鼓励,使他们能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同时,我们还要培养“中等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竞争,正确应对竞争可能带来的心理失衡,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其人格逐步趋于健全。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公平、均衡原则不容许我们忽略任何一个学生。“优生”、“差生”固然值得重视,但“中等生”也不该被“遗忘”。 

韦世万

[教师不该将中等生放在被遗忘的角落]相关文章:

1.把灵魂放在高处

2.中等生评语100条

3.中等生阅读答案

4.小学中等生期末评语集锦

5.用力爱过的人,就不该计较

6.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门槛将提高

7.现代诗歌:我们不该这样分手

8.不该丢弃的个性随笔

9.学习吧,你的人生不该停滞不前

10.不该浪费青春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