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初级zhxue摘要:“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初中语文课中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多数教师对该项内容的教学常常无从着手。其实,“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必须深入的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充分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其次,要深钻教学内容,恰当确立教学目标;最后,结合学生实际找准教学的着眼点,掌控好每一步教学环节。如果都做好了以上几点,相信你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教学 特点 意义 环节掌控
“综合性学习” 是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它对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对于如何上好这一课题深感棘手,在教学中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徒劳无功。本人也曾经因此感到过迷茫,后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才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想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取得实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综合性学习”特点的重要性
对于每个语文教师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课题。我们对它就好比一个骑士对新买的一匹跑马一样,如果不对它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便匆忙“驾驭”,自己劳心劳力不说,学生一旦厌倦可就难以挽回。因此,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之前了解它的特点对我们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关键在“综合性”三个字上,即该课题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目标等都不是单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四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只有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我们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
二、认识“综合性学习”意义的必要性
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认识了这些意义,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
三、教师开展好活动须掌控的重要环节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开展活动。
1、根据主题确定活动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的指针,一般包括三维目标,其中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次活动的主题,正确确立活动目标。例如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主题活动时,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活动主题来确立活动目标。其具体目标可这样确立:(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文化,体会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工与合作方式搞好资料收集、整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朗诵、讲故事、成果展示等形式参与并完成课堂活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黄河文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2、教师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指导每次综合性学习之前必须做好三项准备:(1)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2)强化自己对相关知识、资料的积累;(3)搞好活动有关联络。
3、学生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尽管一次综合性学习只有一个主题,但开展本次活动的形式却多种多样。如果要求学生每项活动都参加,那么,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疲惫,无所适从。所以,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根据小组活动项目确定每组应当收集的资料范围。
即便划分活动了小组,教师也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面面俱到地去收集资料,因为资料查找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课内各学科包含的相关资料外,还有报刊、影视、广播、网络、课外书籍、风俗民情等等,它们往往与我们开展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如此复杂的的查找对象中,网络和书籍查找又是最为便捷的。在小组收集资料时,我们同样可以指导学生采取组内分工合作方式来完成。
资料收集以后,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根据活动需要,认真审视所有资料,利用“去粗取精”的方法筛选资料,并按一定的性质、特点以卡片或笔记等方式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在活动中“信手拈来”。
4、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首先,我们必须学会学会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或按照兴趣分组开展有关活动;其次,实行激励性评价。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突出表扬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肯定他们每一点进步,让其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一班学生,虽年龄相当,知识相近,但思维却不尽相同。在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切实做到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及时发现并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以激发他们思维的求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指导学生上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这一内容时,我曾试着根据活动的项目【“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妈妈(爸爸......)少年时期的烦恼”、“替朋友解脱烦恼”】和学生的意愿、兴趣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后,在课堂上完成交流。其中第一、三两项活动安排一课时完成,第二个活动用一课时交流成果。从活动的情况来看,全班同学都表现得比较积极,几乎所有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很多同学敢于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烦恼,其他同学也能真诚、主动地与老师一起帮他们解脱烦恼。极少数学生虽不好意思当众说出自己的烦恼,但他们却通过纸条的方式向老师传达信息。于是,我也变换方式,委婉说出这部分同学的烦恼,让其他同学帮他们解脱。在第二项活动的准备(采访父母、老师、朋友等)过程中,个别学生设置的问题很有创新性,穿插了不少课本没有的关键性问题,有的采访不是笔录,而是用录音设备记录,这样,采访不仅省时省事,而且内容详尽。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在评价时也特别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亮点和进步。往后的教学亦是如此。通过不断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且创新能力也不断凸显,活动氛围自然也比以往轻松愉悦许多。
5、重视实践活动的知识转化。
“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活动,既是学生走出书本、融入社会、感受自然的机会,也是学生检验真理、消化“难题”的最佳方式。学生往往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感性知识,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正误,并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理解。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使活动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并让在知识转化方面取得相应成效。
“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地位极为重要,其活动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关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只要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正确引导,时常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反思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效果。
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12月第1次印刷)中《致老师们》
韦世万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相关文章:
3.初中语文学习计划
5.初中语文教学心得随笔
10.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