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基础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
⑴《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 。他字介甫,号半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⑵《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 。本文采用 和 两种表达方式,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
道理。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1)从方仲永个人来看 ;(2)从道理上来说 。(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4.按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已变得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二.解释加点字。
⑴.世隶耕( ) ⑵.未尝识书具( )
⑶.借旁近与之( ) 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⑸.稍稍宾客其父( ) ⑹. 父利其然也
⑺.从先人在家( ) ⑻.受之天也( )
⑼.卒之为众人( ) ⑽.今夫不受之天( )
⑾.泯然众人矣( ) ⑿.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⒀.称前世之闻( ) ⒁.父异焉( )
或以钱币乞之( ) 固众人(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
四、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你怎样认识文中的“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伤仲永》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12分)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回答问题。(10分)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4分)
3)你从方仲永的变化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5)你怎样认识文中的“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6)方仲永的故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写出其对不同人的不同启迪。
对家长:
对学生:
对教师:
《木兰诗》练习
一、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代 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 ) 2、愿为市鞍马( ) 3、旦辞爷娘去( )
4、但闻( ) 5、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
7、不用尚书郎( ) 8、策勋( ) 9、赏赐百千强( ) 10、出郭相扶将( ) 11、著我旧时裳( ) 12、傍地走( )13、安能辨我是雄雌( )14、对镜帖花黄:( ) 15、出门看火伴:( )16.扑朔迷离: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9.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四、理解性默写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句子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
五、问题
1 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单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2 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你还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故事,请说出至少两个。
3.找出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的一系列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木兰当时怎样的心情?
《孙权劝学》练习
一、重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治经为博士邪 ( )( )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4、孰 若孤 ( )( )
5、蒙乃始就学( )( ) 6、即更刮目相待 ( )
7、何见事之晚乎( )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
10.权谓吕蒙曰( )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
11.蒙辞以军中多务( ) 12.及鲁肃过寻阳( )( )
13.非复吴下阿蒙( ) 14.遂拜蒙母(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蒙辞以军中多务。
6、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答:
三、用原文语句填空。
1.能表现孙权
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
2.在你眼中,孙权与吕蒙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3、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答:劝学。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4,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的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_____”为由加以推辞。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3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1炳烛:点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3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略)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A.恐已暮矣 ( ) B.安敢戏君乎 ( )C.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 _.(不超过五个字)
5.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世隶耕 ( )(2)日扳仲永(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仲永从一个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而吕蒙由“吴下阿蒙”让鲁肃“刮目相待”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4、仲永毁于 之手,而吕蒙成于 之劝。这两个关于学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6分)
5.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 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 __;文末“________ _ 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口技》复习
一、文学常识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字铁崖,这篇文章选自 朝 编的 小说 ,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2.《社戏》体裁 ,作者 ,这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 》。
3.《竹影》作者 。《观舞记》作者 ,原名 ,她的诗集有《 》《 》。
二、重点字词
满坐寂然(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名作动,举行宴会)
施八尺屏障( ) 但闻( ) 便有妇人惊觉欠 伸( )( )
妇抚儿乳( ) 众妙毕备( ) 宾客意 少舒(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虽人有百手( )侧目( ) 几欲先走(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当是时( )
变色离席(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曳屋许许声( )
三、重点句子翻译:
①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
④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⑤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⑦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四、默写:
1、默出文章首尾相照应的部分:
开头: 。
结尾: 。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
3、当是时, , , , ,
,一时齐发, 。
4、默写出文中模拟火场百象这段侧面描写的句子:
于是 , , , 。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 。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
七、问题探究
1、第2、3、4段这三段分别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1) ;(2) ;(3) 。
2、文中多次写听众反应的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4、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短文两篇
补全短文内容。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
昔者,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共工怒触不周山》)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①、昔者,……,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2天柱折,地维绝。
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归焉。
。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6、你从共工氏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7、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在中国还有很多神话传说,请你说出两个。
8.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9、文中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产生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狼》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重点字词
1、止有剩骨( ) 2、顾野有麦场( )
3、苫蔽成丘( )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 ) 5、一狼洞其中 ( )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7乃悟前狼假寐 ( ) 8、意暇甚( )
9、恐前后受其敌( ) 10、止增笑耳(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投以骨。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四、请用原文回答
1屠夫杀前狼的经过: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3 前狼假寐的神态:
4 前狼假寐的目的:
5 后狼径去的目的
6.《狼》选自 ,作者是 代的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课文 《 》 。
刘军
[七年级下文言文系统复习 (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