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2-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背影》教学设计

北京第一六一中学 蒋红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赏析词句的思路。

2.学会以抓住关键词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

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解读课文,采用整体感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

2.采用朗读品味的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3.采用先自读文本,再补充背景的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潜移默化,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面义──品味深层义。

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

四、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导入

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清贫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称颂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就是朱自清。这样一位在民族大业面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

老师:第1~3段;学生1:第4、5段;学生2:第6段;名师:第7段。

2.思考的相关问题:

(1)老师、同学、大师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

(2)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的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重要的时间、地点不能丢。)

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奔丧之后,于浦口车站,父亲送儿子。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巩固事件概括的方法。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分段讨论。

1.作者眼里,他的父亲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

(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

举例:体贴、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

(2)请你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面到深层,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

举例: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父亲还是“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爬得辛苦艰难的样子,正表达父亲深厚真挚的爱子之心。

(3)文字往往不能把所有情形都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留白,体会父亲的情感。

举例:父子初见,见儿子簌簌落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处可以补充父亲的心里活动,理解其实最艰难的是父亲安慰儿子时的坚强、体贴、担当等特点。

2.能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父亲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寻找儿子在送别之时和写文章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寻找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儿子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将情感逐渐细化,培养学生的赏析文字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是双向的。

(四)主旨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分析理解最后一段。

(1)你如何理解父亲心中所说“膀子疼痛厉害”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2)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掌握的朱自清父子的实际生活,体会父子之间的想念与依恋之情。

2.联系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主旨。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站在时代的特点中品读文章。

(2)引发了人们怎样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当时人们的反响和现代人读《背影》的思考。

3.出示季羡林先生读《背影》的感言,与学生共读品味。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迁移到从古至今的其他名言或作品,体会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伦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基础。

【设计意图】1.卒章显志,从文章结尾的剖析引向创作背景。2.本文与背景、大家解读和其他文字的互文阅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写法探究

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这样感人至深而又含蕴丰厚的文章,是怎样用文字传递这种深情和含蕴的呢?

2.教师小结:

(1)善于从生活的平凡琐事中提炼,福橘送吉祥、背影喻离别等,让文章意蕴丰厚。

(2)四个“背影”,两实两虚,反复呼应,首尾呼应,让深情在文中回环往复。

(3)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二者结合,感人至深。

【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本课写作手法,为以后的写作指导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你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相似吗?结合生活事例讲讲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2.播放学生家庭的“父与子”温馨照片,讲经历,谈感动。

3.播放卜劳恩《父与子》中的几幅漫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到的父子之情。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文本素材“《背影》同步检测”。

2.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中品味生活。

课外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背影》,然后写一件父母让你感动的小事。

【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发现身边亲情并练笔。

 

老作

[《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背影》说课稿

2.背影课件人教版

3.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4.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5.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课件

6.《背影》课件

7.《背影》的课件

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9.朱自清的背影

10.语文背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