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词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1.反复阅读,背诵诗词。
2.鉴赏分析,理解意境。
3.细研体悟,领会主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导读,把握节奏停顿。
2.自读,理解诗句大意。
3.研析,领会诗词意境。
4.诵读,背诵诗词全文。
媒体设计
1.录音机、范读带。
2.投影仪、配画面。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辨识体例,了解出处。
2.导读诗词,体悟节奏。
3.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实施步骤
一、导语设计
文言诗词,在古代文学长廊中,是一颗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优秀诗人,胸襟豁达,深受我们喜爱,如杜甫、李贺、陆游、龚自珍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们的诗词。
二、解题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被。歌:诗的体例。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2)南园
见注释,既为所居地,又是组诗名。
(3)梦江南
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起。
(5)己亥杂诗
诗集,写于己亥年(1839),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三、研习课文
1.看注释,填文学常识表,订正:
2.导读诗词,体悟节奏
(1)播放朗读带,生静座闭目聆听。
(2)再放朗读带,继续体味节奏、停顿。
师板书或投影如下诗句,生试画节奏,然后订正为: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
(3)师或生范读(生可一人一首),画出生难字词,提示如下:
号(háo) 重(chóng) 坳(ào) 燥(zào) 衾(qīn) 庇(pì) 兀(wǜ) 晖(huī) 蘋(pín)戍(shù)
3.整体感知,串讲诗词
(1)结合注解,了解诗词大意。
(2)口述大意,相互补正。
(3)投影画面,反复体味。
四、作业
1.熟读诗词,提问质疑。
2.画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的停顿节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析诗词,领会情趣,反复吟诵,把握手法。
实施步骤
一、齐读诗词,领会意趣
二、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2.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愿
3.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4.关键语句
最末一段,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5.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6.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7.作业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诗词,领会情怀。
2.继续研习,注意手法。
3.归纳小结,明确中心。
实施步骤
一、研习《南园》
1.读背全诗。
2.指导阅读。
3.关键词语。
南园:既是居地,又是组诗名。
体例:七绝。
上:登上,动词。
若:哪,疑问代词。
[板书设计]
二、研习《梦江南》
1.读背全词。
2.指导阅读。
3.要点撷录。
[板书设计]
梦江南
温庭筠
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温庭筠,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三、研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读背全诗。
2.指导阅读。
[板书设计]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四、研习《己亥杂诗》
1. 读杯全诗
2. 指导读析
3. 内容撷要
[板书设计]
五、小结
五首诗词中有四首诗,共同点:
1.均为七言;
2.均是写景咏怀之作;
3.均发忧国忧民之志。一首词,是花间派代表人物之作,思亲之意情真意切。
六、作业
1.试谈谈《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爱国情调。
2.《己亥杂诗》的心境有几种?名句及其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南园》充满豪情,壮怀激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凄哀托梦,戍国情切。
2.述愁,吟愿,抒情,达意。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借喻作者虽然辞官,不在政坛,但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方案二
改变方案一的总体思路总一分一总式为分一总式。
实施步骤
1.先上方案一的第2课时、第3课时,再上第1课时。
2.字、词同方案一,分解到第2课时。
3.文学常识表调到第3课时与第2课时末的小结连接。
方案三
选摘余映潮老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多角度教例。
教例简述
课型、教学设计:读读、讲讲、议议。
教学设计思想:巧变角度,使课文讲析始终富有吸引力。
角度之一:反复诵读,概括全诗的段意。
角度之二:分组诵读,用四字句概括全诗的情节脉络。
明确:风吹屋破,茅草散失;群童抢茅,呼唤不得;娇儿受冻,夜雨侵迫;思得广厦,大庇寒士;若见此屋,冻死亦足。
角度之三:分段诵读,讲析字词、结构、写法、主题。
明确:第1段描写风的狂态,分析风声、风力、风势及“飞”、“雨”、“挂”、“飘转”、“沉”等动词。第2段描写群童的恶作剧,咀嚼“叹息”中蕴涵的丰富内容。第3段写夜雨骤至,分析天之昏黑、气候之冷、家境之贫、夜雨之密,体会诗人如何在风雨飘摇之中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煎熬。第4段抒发诗人的希望,分析诗中表达出的深沉、激昂、坚决的救世济人的热情。
角度之四:全文背诵,探讨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发展脉络。
明确:焦急的心态--茅屋被破坏;气愤的心绪--连顽童也与己为难;凄苦的心情--娇儿受冻和寒雨不断使他感到困厄不安;高尚的心境--推己及人,愿意舍己为人而至死不悔。
角度之五: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别有新意的理解。
明确:
“唇焦口燥呼不得”可理解为“由于喊得唇焦口燥而不能再喊”;
“恶卧”不仅仅只是指睡相不好,它的含义是指孩子在冰冷潮湿的被子里翻来覆去睡不安稳;
“秋高”似乎可以理解为秋季天空高远辽阔;这首诗使用了“开门见山”开头法和“引申升华”结尾法……[备教资料]
●索引①: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
●索引②:
《语丈同步预习设计》米庆身,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0年3期P40
●索引③:
《答疑释难》朱乾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1年3期,P42-43
●索引④:
《中学语文单元能力综合检测》高志毕、赵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1-2期P91
●索引⑤:
《单元教案》何养浩,《语文教学通讯》1992午4期P41
●索引⑥:《高中第二册四单元教学思路》谢贞祥,《语丈教学与研究》1994年4期P12
●索引⑦:《“一课一法”学用指导》蒲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年4期P40
●索引⑧:《创新教学设计》鲍志伸,《中学语文教学参考320m年1-2期P84
●索引⑨:《中学语文板书图示辞典》,何永生主编,P190
●索引⑩:《中学语文教例品评》,余映潮编著,武汉出版社P201-202.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6月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 诗词五首教学课件
2.《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7.关于唐诗五首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