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药》的意象群

发布时间:2016-7-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文/周平弟

 

  《药》是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剖析当时中国社会群体心态和解读知识分子灵魂的凝重而又沉郁顿挫的杰作。在教学中,我发现其中几组意象是理解这篇小说的重点和难点,试剖析如下:

ァ∫弧ⅰ耙”的意象经营

ァ∥颐嵌贾道,在鲁迅的内心深处,对“药”本身是怀有极复杂的情感的,他从小就因父亲的病而奔走于质铺和药店之间,尤其是那些老中医开的奇特的药方,更使少年时代的他心灵蒙上了阴影。而在本篇中,“药”作为文题和统摄全篇的中心意象,就蕴藏着深深的悲剧性情感体验。药是医病的手段,中国的“医”字就包含双重意蕴。《国语》说:“上医医国,其次疾人。”文中的那味饱醮志士鲜血的“药”,就牵系着中国文字“医”的双重含义,即误用拯救民族危机的志士之血,去医治一个小百姓家中独根独苗的痨病,从而酿成国疾、人病两不治的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作者选取作为中国古称的华、夏而为两个家庭的姓氏,其象征意味十分明显。而小栓吃夏瑜血就意味着在一种愚昧状态中,无辜者被伤害以及民族精华被糟践的悲哀。因而作品以“药”这一独特意象,令人难以忘怀地勾勒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和愚昧两相乘除、热血虚掷的社会、历史悲剧,同时也就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社会根源。

ァ《、关于“鸭”的比喻

ァ⌒∷档谝徽略诙孕坛』肪车拿栊粗校老栓眼里聚焦了一群观看夏瑜就义的群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从这个尖刻的比喻中,我们不难想象出这群看客们现出这般模样并不是很自在舒服的,但他们内心仍以观赏别人的不幸为幸事,这里又融注着作者对这些看客的无限感慨。作者为什么如此顺手地把“鸭”拿来和这群人对号?而且是“被捏住脖子”“向上提着”,仅仅是因为二者之间如此相似的外部形态吗,还是其中包含作者深层次的思考呢?这不能不令人想到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中的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里的鸭是多么灵动而又自由啊!我曾这样认为,具有一种自由意识的东坡,在这里是把“鸭”作为站在社会历史潮头的“先知”先觉者的意象而经营的,体现了一种“先知”者能够独领风骚的自豪感。我们也可以这样解析:在鲁迅心中,在一种愚昧和浑沌状态中,群众和知识者都是被“捏住脖子”的“鸭”,而当有一丝“春风”时,知识者又是最先去体悟“春江水暖”的“先知”的“鸭”。而可悲的是:一方面,我们的群众已被“捏住脖子”而不自知,不自知自己在赏鉴别人、评头品足的同时,也即将被放上砧板;另一方面,鲁迅又深味中国这只“黑色的染缸”黑之浓重,作为最先觉醒的“鸭”中一员,他已深刻体验着中国改革的艰辛。所以,这一意象又是变革社会的改革者的激情与对自身悲剧命运的深切体验,是先觉者对自身行动价值以及自身与社会联系的一种自我观照。

  三、“丛冢馒头”和“人血馒头”

  第四章开头在布排坟场环境时,又用了一个新奇的比喻:“……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在这里,作者把阔人家“吉礼”时的馒头和穷人丧嗣“凶礼”后的丛冢相比拟,吉凶互喻,是悲悯也是反讽,同时又和前文的“人血馒头”这味奇药的意象隐然呼应了。

  花掉老栓一生心血和寄寓老栓全部期望的“人血馒头”终于没能挽救小栓的生命,“人血馒头”最终变成了“丛冢馒头”,这里的设喻又蕴含深沉的哲理和复杂的审美旨趣。“人血馒头”是生的希望,也是革命被愚昧扼杀的死的见证;“丛冢馒头”(坟墓)是死的见证,是个体生命终结的标志,而坟墓却又是人的生命、人的灵魂永恒不灭的外在形式。作者把一个革命者和一个小市民的双坟并列在一起,把“人血馒头”艳艳的鲜活色与“丛冢馒头”沉沉的死寂色重叠在一起,就正和主题“药”的双重意蕴相暗合。

  在这渗透着悲哀的场景中,生和死就这样如沉钟鸣动于风沙鸿洞中,最深刻体现了作者对改革命运的思考,而小说的悲剧感也在这生与死的对照中得到最终的表达。

  四、花环和乌鸦

  小说的结尾部分给我们安排了两个触目惊心的特写镜头。

  触目如:瑜儿坟头的花环。它是小说中唯一一点亮色,稍稍透出了一丝令人快活的生机,和前文老栓买药时刑场的阴冷灰暗,小栓吃药“盛典”中父母发黑的眼圈、焦黑的馒头相比,就更是亮丽无比了。作者故意在夏瑜的坟头(死)布置一个花环(生),就深刻地把绝望、虚无、悲观与希望、乐观、信念揉合在一起,用沉重的音符奏响着历史发展的乐章和生命演进的乐曲。所以这里的坟场不应只是一个结局,而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旅程的开始。

  惊心如:最后,作者又给这幅原本就苍凉的情境画上了一只令人心惊魄动的“铁铸”的乌鸦。我们可以把课文中范增所画插图中的那只乌鸦垂直下移(示意如下:) 

 

  这只不祥、冰冷的乌鸦--本不愿为人所见而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事实,如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横亘于生者与死者之间。作者试图以此作为生与死之间的一个联结点,作为沟通生者与死者之间心灵的信使,而这只“铁铸”的信使似乎又复活为一只“箭”“飞去了”,只给生者留下一串悲哀、一串思考……

  总之,《药》这篇小说,透视着鲁迅先生对中国改革者命运的冷峻思考。从对老栓们茶客们夏瑜等人物情态的表露,再加上以上几组意象的苦心经营,我们完全可以触摸到作者一颗关注华夏民族前途命运的拳拳之心。

 

[解读《药》的意象群]相关文章:

1.阅读《愤怒的象群》读后感

2.《愤怒的象群》读后感范文

3.方程的意义课件

4.猥琐的意思造句

5.屹立的意思并造句

6.仿佛的意思及造句

7.果然的意思并造句

8.药厂制药实习报告

9.病区药房摆药工作总结

10.中药药理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