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14中 刘伟华
教学的教育性是一条客观规律,这是不可否认的。现代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对学生心理层次的关注。
注重教学过程的育人,利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来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引导他们认识文化知识对他们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是承担每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的重要职责。在语文教学中,更应特别注意用真情去感受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营造教学和育人佳境。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我更多注重情感因素,总是努力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得近一些,着眼于情,巧妙“指路”,灵活“搭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首先让学生静听全文的配乐朗诵,努力想象文章的意境;然后学生自读、分组讨论文章优美的意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各抒己见,各小组归纳总结,推荐代表阐述意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匠心,进行专题答问。讨论中,一个学生问“为什么文章中弥漫一种淡淡的忧伤?”同学们联系历史背景得到了正确解释。另一个同学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写得很好,我问他“为什么觉得很好?”这个学生回答不上。一个学生抢答:“‘亭亭’一词使我们想起了芭蕾舞演员穿着舞裙竖起脚尖轻柔地跳天鹅舞的情景。”我及时抓住学生这一形象的联想,引导他们体会“亭亭”描绘出的荷叶出水的风致和神韵,体味作者用词句的精当。文章中几个连用的比喻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通感等修辞格的妙用,又避免了“解剖文章”后对整体美的破坏。讨论深入后,学生的情感世界敞开了,对于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加深了,既与作者心境交融,又与教师产生了感情共鸣,师生共同沉浸在艺术欣赏的乐趣之中,仿佛一起聆听了“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起嗅到了沁人肺腑的荷香,一起目睹了夏夜荷塘月色的迷人风姿。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画面,给学生讲述以荷塘为背景的影片《爱在三季》,以及孙犁的《荷花淀》,体味3种荷塘的不同风韵,比较它们表现的不同的思想含义及情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审美教育,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课堂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拓展情感空间的阵地。通过一篇美文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心灵的冶炼、道德品质的净化,整个课堂有张有弛,情感教育贯穿其中,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增强。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于用真心真情去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达到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趣味盎然。教师,就是一个“琴师”,只有工于“音律”,富于激情,弹准音符,学生这把“琴”才会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2日第4版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726
[善拨学生情感之弦(论坛精华帖)]相关文章:
2.伯牙绝弦课件
3.日行一善日记
4.关于善的名言
5.有关善的名言
6.用拨弄造句大全
8.伯牙绝弦教案范文
10.25课伯牙绝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