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评试卷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卷了,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究竟学到了什么?需要试卷来帮我们检验。一份什么样的试卷才能称之为好试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评试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评试卷 1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石以为底(用) 心乐之(高兴) 增其旧制(制度)
B.横无际涯(广远) 连月不开(放晴) 朝晖夕阴(日光)
C.冻风时作(起) 波色乍明(初、始) 大庇天下寒士(掩护)
D.以游堕事(耽误) 问君何能尔(这样) 风掣红旗(拉、扯)
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拟人)
4.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他是清代作家,我们还学过清代作家的作品有王维的《童趣》和蒲松龄的《山市》。
B.、《行路难》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本首诗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C.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D.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代表作。
5.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思(6分)
⑴玉盘珍羞直万钱 同 意思
⑵百废具兴 同 意思
⑶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意思
6. 名句积累(1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欲渡黄河冰塞川,___ ______。《行路难》
(4)采菊东篱下,_ ________。《饮酒》
(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7)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二、阅读理解(46分 )
(一)醉翁亭记(23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心情 ) 或异二者之为 ( 或许 )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睡着了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做官 )
C.故自号曰醉翁也 ( 取号 ) 往来而不绝者 ( 断 )
D.野芳发而幽香 ( 香花 ) 伛偻提携 ( 提拔 )
8.下列句中加粗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钱币乞之
C.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
D.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行者休于树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0.“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所指的内容依次是(各用两个字回答); (2分)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的政治抱负是什么?(2分)
12.①甲文中加粗的句子可以翻译为:(4分)
②乙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为:
13.乙文第○1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2分)
14.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为主,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思想。(2分)
15.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3分)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找出第一自然段后三句中动态描写的词,说说从这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4分)
(1)动态描写的词:
(2)诗人当时的心情:
1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的杜甫的哪首诗也与这历史背景有关?(4分)
18.说说下面诗句的含义。(2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三)小石潭记 (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9.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2分)
20.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倘徊欢( ) (2)悄怆幽邃( )
(3)斗折蛇行( ) (4)往来翕乎( )
21.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3分)
第一段写鱼 ,既写静态,如:______________ ;又写动态,如:___________ 。还写了鱼似通人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三段写小石潭周围的气氛,借以显示自己的心情,这可从语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中体会到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分)
三、作文(30分)
没有目标的人,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一旦设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请你以“为 设定目标”为题,把要讲述的生动故事,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要抒写的愿望或阐述的观点写下来。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可供填选的词语如“自己”、“人生”、“生活”、“学习”、“健康”等等,也可自行选填词语)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评试卷 2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愧怍(zuò) 轩榭(x iè) 寒噤(jīn) 伧俗(cāng)
B、额枋(fǎng) 洨河(xiáo) 差使(chāi) 疟子(yào)
C、匀称(chèn) 伛偻(yǔ) 镂空(lòu) 属引(zhǔ)
D、飞漱(sù) 阌乡(wén) 蟠龙(fán) 与能(j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雅俗之别 重峦迭嶂 锐不可当 失之毫厘
B、张皇失措 因地制宜 荡然无存 惟妙惟肖
C、巧 妙绝伦 自出新裁 黄发垂髫 井然有序
D、四时具备 转弯抹角 切切察察 微不足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 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是个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诗集。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D、《背影》和《春》都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得散文。
5、古诗文默写(10分)
(1) ,猿鸟乱命;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送友人》中借落日将下抒写故人之情的句子是 , 。
(6)《黄鹤楼》中最能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6、综合性学习(3分)
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八年级(1)班要举行以“桥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历史上关于桥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如鹊桥相会,长桥梁山伯十八相送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桥的故事或传说,请写出来。(1分)
(2)生活中与许多“桥”,它们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它们的建造不费一砖一瓦,但却发挥了桥的作用,它就是心桥,我们心中想象之桥。同学们请展开联想,以“ 是一座桥, ”的句式写一句话。(2分)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2分)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三峡》一文回答8——12题(12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加粗的字。(2分)
(1)略无阙处( ) (2)哀转久绝( )
(3)沿溯阻绝( ) (4)属引凄异( )
9、翻译下列语句。(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2分)
11、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第四段中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 的手法,其作用是
(3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二)阅读《凶手WiFi》一文,回答第13—16题。(共13分)
凶手WiFi
①近日,一 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 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 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3、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
答:
14、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第⑥段中加粗的“极”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6、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3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2分)
快 递
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教。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 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17、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2分)
(1)第②段 “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第④段 “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18、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4分)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19、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3分)
20、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分)
三、写作(40分)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作品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评试卷 3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字音和书写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澎湃(bài)踉跄(liàng)蓦然(mò)万赖俱寂(lài)
B.绚丽(xuàn)膝盖(xī)繁衍(yǎn)毛骨悚然(sǒng)
C.山岚(lán)踱步(duó)龟裂(juī)受益匪浅(fěi)
D.哺乳(pǔ)编撰(zhuàn)贿赂(lù)如火如茶(t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文学如茶,越品越知▁;文学如酒,越品越感▁。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根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A.醇厚幽香清冽B.清冽醇厚幽香
C.醇厚清冽幽香D.清冽幽香醇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 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B.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C.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D.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我们已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回忆性散文。
B.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王羲之,东晋人。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汉语中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个小类。“已经、再三、不、很”都是副词。
6.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1分)
⑴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⑵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⑶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⑷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⑸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⑹《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作者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的诗句是:。
⑻汉乐府《长歌行》中点明主题,提醒人们及时努力、珍惜少年时代的诗句是:
7、根据下面的内容,依照加点的语句,在横线上各写一句话。(4分)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满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翰的海洋;白云;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
第二部分(8-25题 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下面的诗歌出自诗圣杜工部笔下的是(2分) ……………………………………()
A.《石壕吏》B.《早寒江上有怀》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野望》
9.下面对杜甫的《春望》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B.颔联运用夸张和互文手法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进行生动描写,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C.颈联中“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感情。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2分,不超过60字)
答: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4分)
1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4—17题。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 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4.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的要求。(2分)
15.阅读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18.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2分)
答:
19.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
地 位 尴 尬,滋 生 仇 恨
回 报 亲 情,收 获 快 乐
20.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答: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答: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答:
21.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答:
22.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3分)
答: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23.请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50分)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评试卷】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08-16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08-29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10-29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09-05
关于三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过关试卷05-08
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11-04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03-24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要点08-20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10-13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