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泉映月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泉映月说课稿1
一、教材简析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准备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里我运用一个过渡性的小结,既回忆了前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学习)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结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我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练,指名读,再进行评价。有目的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其间巡视,个别交流、点拨。这部分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教师先点明的基础上,放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自学。
4、谁能说说你的体会、感受?
(指名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根据回答小结特点:①三次写到旋律变化,又三次写到旋律表达的内涵;②语句表达整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句中的部分词语,如: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引导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懂得怎样在阅读中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色彩,体会文本情感,在研读过程中,感悟内涵,回味无穷)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以竞赛为切点,掀起朗读高潮,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以“趣”教学,更能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享受。)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这个环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亲身参与阅读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这部分的设计,我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继续保存,迎接更高一层的挑战)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懂了乐曲,融进了阿炳的内心,再来练习写话,就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读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动脑筋,对对子,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领悟到文章的意蕴美,琴声的意境美)
二泉映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九课。本文记述了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以及对《二泉映月》乐曲内容的介绍,展示了阿炳的苦难生活,赞扬了阿炳通过乐曲表达出的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以及对命运的抗争。《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我运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情感的美,乐曲的美。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揣摩文章的能力,能够体会到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了本节课的生字、生词。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依据学情,结合教材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简略。
能力目标:用心倾听,感悟《二泉映月》的乐曲意境,反复品读,了解阿炳的苦难生活。
情感目标:体味阿炳通过乐曲表达出的光明,未来的向往以及对命运的抗争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课教学,我试图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展示,音乐感染让学生自主感悟,品评诵读,从而有所思,所想。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初读、检查预习,再读、理解文章,拓展升华情感,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一)初读,检查预习
1、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检查《二泉映月》的大概内容,并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精心听,从这首曲子中能听到什么?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指点指导“月光如水”“静影沉璧”等,从而使学生理解字意,能够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字词的美。
(二)、再读,理解文章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同情等感受。《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在此设计中,我注重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他们自己体悟,揣摩,因此,我从以下3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阿炳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找出带有“听”的句子,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按照段落顺序,采取启发教学法,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依次品读2,3,4,5段,按照由扶到放的顺序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导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来理解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2、创情景,谈感悟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味阿炳生活的苦难,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阿炳怎样卖艺度日的,课件配《二泉映月》出示四个场景分别为:大雪纷飞的冬天,骄阳似火的夏天,生病高烧时,倾盆大雨时,双目失明的阿炳是如何卖艺的?通过这情景感染,学生会不知不觉的展开想象,再现了当时阿炳的苦难生活,通过用心感受使学生再次交流感悟,从而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读出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伴着《二泉映月》让学生展示自我,感受这首曲子的深层含义,进一步的让学生感悟这篇课文内容。
经过上述三点的引导,层层推进,使教学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给学生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三)、拓展,升华情感
语言过渡:阿炳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乐带给了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他安定的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声誉,享有怎样的声誉呢?接着出示课件补充材料:1978年小泽征尔认为该怎么样听《二泉映月》?学生很容易回答跪着听,从而深入启发学生,小泽征尔跪得是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向往这种不屈的精神,经过这一番的渲染使学生情感再次升华,鼓励学生向阿炳学习,勇敢的面对苦难。
(四)、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家庭作业:
1、用“月光如水”,“静影沉璧”造句。
2、搜集整理有关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资料,让学生做更深的了解,拓展了知识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泉声
二泉映月琴声
心声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本课的板书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的主动,学的生动,学会创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
二泉映月说课稿3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志竟成”。
一、教材分析
这是江苏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种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课堂中“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其乐曲丰富的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题导入、揭示课题。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怀。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虽然无锡二泉就在身边,阿炳也是我们无锡人的骄傲,但是由于年代比较遥远,学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叹”的朗读方法,大量的补充资料。一、展现二泉美景图片,加上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丽的二泉。二、启发学生想象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经历。三、通过老师的描述来感受阿炳的.“人穷志不穷”,不向命运屈服的骨气。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的…”这句话,一唱三叹,在感知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渗透!浓重的为学生定下感情基调,为下文服务。
第三部分: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在前面扎实的铺垫上,学生来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教学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首先是读懂,让学生潜心、用心的听一边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的整个人知过程,强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层的读,问:乐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内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
第四部分,总结成就,课外延伸。
本着语文积累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记住《二泉映月》,记住一个平凡的名字——阿炳。
二泉映月说课稿4
教材解读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一部传世之作。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作者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淀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向人们倾诉了对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痛苦生活无尽的愤怒与抗争,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慨叹,动人心弦。
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关资料。
学情分析
乐曲柔中带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这是一位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学生不易产生共鸣。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学生较远,学生对其坎坷经历及情感的理解是难点。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是重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物是人非,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许是人生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苦难也许就是一笔财富。可通过三点解决:1品读文字,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领悟阿炳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2听曲子,在鉴赏中体味韵律美,与语文的审美功能相结合。3读中悟,悟中读,在批注中静思,在与同学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
媒体运用: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课题及作者、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让学生谈谈从这悠扬的琴声,你听到了什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阿炳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高超的乐曲?)
2、认识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四、三自然段。
1、拿出笔来,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二泉风景”的句子。
2、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名读。问:小啊炳听到了奇妙的声音了吗?引入第四段教学。
3、教学第四段。激情:为什么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
4、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闭眼感受”环节。引入第五段教学。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问: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让学生感受啊炳的孤苦伶仃。
2、指导朗读。读出起初的委婉连绵,高潮部分的升腾跌宕。
3、学生练习朗读。
五、总结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感受《二泉映月》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
2、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进一步感受阿炳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3、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生活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下课。
二泉映月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二泉映月》第二课时,课文既浓缩了阿炳苦难的一生,也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文情皆美,适宜朗读感悟。在教学中,我结合信息技术,以情感为纽带,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为此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因为学生对阿炳其人其事了解甚少,课文呈现的又只是文字符号,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学科、教材及学生特点,我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大容量的优势,创设情境,实现视、听等多感官的联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我将电子白板与语文教学作了如下有机整合:
整合一、音乐先声夺人,形成阅读期待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学内容也仅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板书、插图,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而在本课上课伊始,我便“先声夺人”——利用媒体呈现《二泉映月》的音乐和画面,创设一个基于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课文,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整合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
语言文字是单一的,可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相当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我将图文影音俱全的资源与文本、想象等进行有效整合,在活动二的学习中插入《二泉映月》影片片段以及“夏天卖艺”、“冬天卖艺”、“生病卖艺”的相关图片,利用电子白板的播放、拖动等功能,带领学生试着走进七十年前阿炳“卖艺度日”的艰难岁月。提高了视觉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地体现了互动课堂的特点。
整合三、配乐深情朗读,走进阿炳内心
没有信息技术加入的阅读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太令人满意的。而信息技术的参予可以为朗读平添色彩,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为了深刻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真正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圈画功能,引导学生圈画有关乐曲旋律变化的词句,接着反复朗读,反复涵咏,揣摩意蕴,配乐朗读,深入感悟语言的文字美和乐曲的意境美。
在开发教学资源时,我精心筛选了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针对性强的信息,与文本资源整合制作了白板,激活了形象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拓展了交流空间。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得以延伸,真正实现了课内外的链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对比较突出的矛盾。
这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有机整合,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二泉映月说课稿(通用5篇)】相关文章:
《二泉映月》说课稿11-14
《二泉映月》说课稿11-14
二泉映月说课稿13篇11-10
《二泉映月》语文说课稿03-1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0、二泉映月》说课稿12-17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04-02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04-02
读《二泉映月》有感9篇04-01
英语说课稿(通用11篇)04-24
二泉映月读后感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