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7 13:03: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领域。虽然本单元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但是写生这种形式对初一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很有难度的。本节主要是让同学对风景画中的空间表示法——透视,有所认识了解,为后面的风景写生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在小学学习过美术,有的没上过美术课,总体来说基础薄弱,兴趣也不一。本节课将带着学生了解风景画的相关知识,学习透视图画法。尝试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为主要目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欣赏·探究·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感和才能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视平线,心点,余点。

  2.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法。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特点,展示大量实景图片和绘画作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互动教学法(师生生生组组)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审美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增强探究意识,感悟获得新知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视平线,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规律

  难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画法

  六、教具及电教手段

  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

  自然界的物象虽然千姿百态,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状态主要就是两种:一种是平行状态,一种是成角状态。提问:观察下面的几幅风景图,你能不能判断出哪幅是平行,哪幅是成角?

  利用学生喜欢的情景引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师引领总结:若有一个面正朝着我们就是平行,如果一个正面也看不到则是成角。

  引出本节课题: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二)进行新课

  1、自主合作 探究方法

  1)、视平线。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视平线。什么是视平线呢?教师出示视平线概念,强调关键字:平视时,眼睛高度相等,假设的水平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自己思考。同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美术,从美术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如果在室外写生,看到的地平线,就是视平线,如天地,天海相接的这条地平线就是视平线。此时,地平线和视平线是同一条。站在教室的后面往前看,这个红线——视平线,就是画者眼睛的高度。观看楼房我们正常视觉也就看到一楼这里,所以,跟眼睛等高的视平线在这里。

  视平线对画面有什么影响?高低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展示相应图片。

  总结:视平线对画面有支配作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2、平行透视

  用粉笔盒展示立方体的平行状态,帮助理解平行透视概念

  展示平行透视图(物体在左侧),引导同学观察,正对着我们的这个平行面可以看成正方形,其它的面如果朝向我们也是正方形,但是现在由于不与我们平行,所以在视觉上产生了变形,观察一下在平行透视图中发生了哪些有规律的变化?找一下它们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教师引导得出主点:这个消失点叫主点(心点/消失点)

  产生透视变化的立方体很有立体感,空间感。

  景物空间就是利用透视变形来表现的。

  同学们想不想画出具有空间感的立方体?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画法,注意观察绘画步骤,动画演示:平行透视画法步骤

  3、成角透视

  粉笔盒展示成角透视状态,

  出示成角透视图,引领观察成角透视规律。引导出两个余点。

  成角透视画法演示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才能

  4、课堂练习: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画法

  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共同进行作业讲评:

  1)、好的作业

  2)、有问题的作业

  视时间情况可补充此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播放: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注意其中视平线的高低变化,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5、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总结概括本节知识要点,并巩固记忆。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巩固,学生记忆牢固。

  (三)巩固练习

  通过简单的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八、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环节完整,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是,感觉平淡无奇。跟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够激烈。整堂课教师还是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偏少,今后还要在授课形式上寻求突破,力主在学生活动中传达出知识点。体现学生为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这篇文章被编在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在多情的作家笔下,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些壮阔美丽的景象,都化做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动我们的心。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本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据此,我以深层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格也是朗读时必须掌握的知识;体会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体会文中对比、衬托象征等写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意图:

  1、“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本设计力求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

  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二、目标引领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细致的描写分析海燕形象。

  (2)体会本文运用对比、衬托、象征写法的运用。

  2、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燕的第一课时,初步的了解了海燕的形象,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学习第二课时,细致、具体深入地理解海燕的形象。

  三、自学精导

  1、自学指导一

  任务:跳读全文,分析海燕的形象。

  方法: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海燕的句子,简要赏析并做好批注。遇到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前3分钟自己勾画,后2分钟小组讨论)

  时间:5分钟

  检测方式:抽各小组代表回答回答,朗读所找的语句,分析全面加2分,不全面加1分。

  2、自学指导(二)

  任务:跳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分析写其他动物的作用。

  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的4----9段,勾画出描写其他动物相关语句,分析其作用,并做好批注。

  时间:3分钟

  检测方式:找同学汇报自学结果。

  3、自学指导(三)

  任务:文中只是单纯的写海燕吗?如果不是,那作者想写什么?填好表格,总结文章主旨。

  四、目标测试

  1、完成当堂训练一题、二题。

  五、作业

  教师下发阅读材料------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长城》。我将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长城》是本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方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声音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本掌握“读——悟——品”三步学习方法。

  三、说过程

  现在,我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首先是:

  (一)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课始,我让学生观看长城的视频,让学生先从感性上了解长城,进而引出作者对长城的赞美:“这样气白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后针对这一中心句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入文。这一设计,激发学生探究长城文化的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初步印象。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3、在学生汇报中理清课文思路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准备一幅长城远景图。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并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而对于数字“一万三千多里”,我用具体的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次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2、“长城近景”教学

  学习长城的近景,在结合图片了解了“垛子”等以及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之后,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联想”教学

  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的形式汇报。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汇报完后,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尽情地展开想象,学生可能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可能会想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或者“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等。此时,学生通过交流,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便产生了朗读的欲望。于是,我尝试着将这部分内容改写成分行的形式,配上音乐,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读。老师适当地评价和鼓励,学生的情感便自然与文本融为一体了。这样,信息技术与教学获得了很好整合。

  4、陶冶情操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我设计读各国总统的题词来结束教学,并以“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来作为下课的结束语,这样做,首尾呼应,结构精致。

  (四)拓展延伸,提升感情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是情感还在延续。我设计了选做题:

  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1、本节主要内容的特点和地位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

  (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这需要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由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因为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二是因为这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等这几个基本概念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4.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教学课件(2)预防接种证。

  学生:(1)调查自己或他人打预防针的情况(2)预防接种证。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2.说学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师生活动主干线: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资料分析一: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问题一: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资料分析二: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问题二: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你说我说:生活中常见狗、牛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这是怎么回事?

  试一试,我能行:

  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

  师生共同小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分析三:

  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问题三: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然后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道防线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并总结出抗体、抗原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我来试一试: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与前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相同吗?有何独特的特点?

  我们来总结:

  (二)免疫的功能

  自读提示:

  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

  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

  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三)计划免疫

  还记得小时候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吗?让带预防接种证的同学说出自己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预防疾病的类型。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后出示“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卡”,让学生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师根据课本插图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交流一下吧!

  能力展示台:

  比一比,谁的课堂效率高:

  1、某人与甲肝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甲肝,你知道为什么吗?

  2、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你知道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为什么吗?

  3、20xx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曾发生了利用邮件传播炭疽病的事件,造成人员死亡。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就对牲口炭疽病进行了研究。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4、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的皮肤,而不用别人的皮肤,这是为什么?

  5、若某儿童口服“糖丸”后,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儿童是否不患此病?请你说出原因。

说课稿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学练结合,合理的搭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到成功,更使有技术特长的学生张扬其个性,满足其展示自我的愿望。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篮球的基本技术之一,掌握了该技术可以丰富个人的得分手段;

  通过此练习,可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素质;

  初二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自尊心强,好表现,但自制力较差;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好;学生喜欢篮球,但该教材对女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明确动作要领,初步形成技术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8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20%的学生脚步节奏明显,并基本做到上下肢协调配合,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脚部动作;难点:脚步节奏、上下肢协调配合

  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中,脚步动作的掌握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第一次课我将以脚步动作作为本次课的重点;而要掌握好脚步动作,脚步节奏的控制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且在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过程中手脚的动作是需要协调完成的,例如:第一步跨步的同时手要接球(请加上手与脚的示范,做第一步的示范动作)。所以,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次课我将脚步节奏和手脚的协调配合作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了:讲解法、动作示范法、游戏法、练习法以及预防纠错法

  六、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2分钟课堂常规后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大西瓜和小西瓜。

  准备部分:为了活动学生的内脏器官,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精心选择了一个游戏 叫作“地球与卫星“,时间为3分钟小强度;为了活动学生的各个关节以免受伤,我安排了5分钟的徒手操主要活动学生的肩、膝、踝等关节。

  基本部分,30分钟。

  第一部分是主教材,新授内容:行进间运球上篮,安排了18分钟、

  第一步我先进行完整示范,让学生对行进间运球上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我边讲解边示范,读出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稳,二跨小步向上跳;低手托球将臂伸,指腕上挑球前旋。同时做出示范。)接下去我做第三次慢动作示范,并提醒学生重点看脚步动作,因为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脚步动作,并同时让学生记住口诀的第一二句。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掌握脚步动作,我选择了四个练习手段,第一个练习手段是上两步起跳,模拟上篮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为了提高练习密度我采用了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这个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分四组一排一排进行第二个练习,行进间连续脚步动作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连续的行进中基本掌握徒手脚步动作。

  这两个练习的'强度都是中等强度。

  因为篮球是手脚配合的练习,虽然本节课手部的动作不是重点,但是在掌握脚步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手脚协调配合,有利于下一课的学习,所以我采用了第三个练习,跨步拿球上篮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第一步跨出时的接球和第二步后向上跳的手臂伸展动作。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第四个练习,慢跑中拿球上篮练习。

  这两个练习也是中等强度,为了与实战紧密结合这两个练习将学生分成了八组在两片篮球场的8个球架下练习,而且为了提高练习密度与强度第四个练习我设置了三组标志物让学生连续进行(边说边在黑板上画)。通过这四个手段的练习,期望使学生基本上掌握脚步动作,并体会手脚的配合,在练习中我将不断用语言提示学生练习的重点,并根据学生错误动作的出现,视情况采用集体或个别纠错,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因为本节课的主教材主要是下肢练习,所以我选择了利用篮球进行的上肢和腰腹的“传球接龙”游戏,并通过此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力量,同时通过集体的合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游戏安排了12分钟,较大强度。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我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天气预报”游戏, “大雨”就拍打大腿;“小雨”就拍打小腿;“中雨”就拍打手臂;“暴雨”就全身抖动。

  此外,准备部分要说清楚

  1、热身采用了什么手段

  2、操,主要活动了那几个关节(涵盖了目的)

  基本部分主教材一定要说清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选择了多少练习手段与步骤,每一步骤的目的、组织形式 (可图示)及你的意图以及你是如何指导的,主要说指导中要强调的关键话语,点明你的亮点。要紧扣本课的目标与重难点

  辅助教材要讲明你选择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和组织形式(可在黑板上图示)

  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也要说明目的、组织形式。

  七、场地器材与安全措施

  场地器材:本节课我准备用两片篮球场,40个篮球、36个标志物。

  安全措施:在课前我做好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检查工作;在准备活动中,我提醒学生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以免受伤;练习中我强调学生不要乱传接球,以免砸伤别人。

说课稿 篇6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任务、说过程、说自我评价五个方面展开展开本次说课。

  【说教材】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一样思考”中的感悟自然版块,本文是柳宗元在遭贬的境遇中写的文言游记散文,主要写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过柳宗元的相关文章,对作者并不陌生从知识能力上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而且刚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所以理解文章的难度不会太大但毕竟古文的学习比较难,所以在引领学生感悟自然和人生的同时学习相关文言知识

  【说任务】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再结合专题教学要求和本科特点,依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比较与《赤壁赋》的异同

  教学难点:领会到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说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1新课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大文豪苏轼一起泛游赤壁,那么今天呢,我们将和柳宗元一块宴游西山,感受一下西山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感悟我认为如此导入不仅在温故《赤壁赋》时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2作者简介: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柳宗元的资料,让学生借助资料来介绍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将强调与本文创作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师的补充强调则是为理解文章主旨打下基础

  3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诵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书中画出难读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通过看注解和讨论解决这些难点后逐段疏通课文,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的依据是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重点研读: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三个问题,

  ①是西山与众山相比有何怪特之处?

  ②是文章紧扣“始”字落笔,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

  ③为什么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通过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我之所以设计了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合作讨论来突破课文的难点

  5拓展延伸:我将带领学生对比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游众山:异态: 幽泉怪石 醉而思归

  对比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 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自我评价】本次说课亮点充分体现了先生后师的原则,任何环节学生先行,以学生为主导。实施过程时注意事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要只关注明星学生。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7的乘法口诀》,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延续,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结合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小朋友熟悉的昆虫七星瓢虫为载体)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在情智涌动的课堂中夯实基础。

  课标要求掌握双基,类似于“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做到“朗朗上口”、张口就来的,只不过要求学生背的时候,不能是“死记硬背”,应该是学生经过“感情加温”,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背”,经过个体体验加工后的背及交流方法后的背,是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背”。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我运用了很多变式引导学生加深印象,以便进行记忆。如:大家一起读,老师写;擦的时候孩子们轻声齐读;谁记在脑子里了有节奏地背一背;对口令、围绕“背”字进行的一连串练习方式,将孩子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背口诀变成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了7的乘法口诀,但是不知道口诀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不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拉会到知识的原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口诀编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物(七星瓢虫身上的斑点)——图表——算式——口诀”的思考过程。经历这一次,学生对乘法口诀实际意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在课堂上没有老师过多地讲解,有的只是学生的交流、质疑、体会和相互启发。虽然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意义,因为课堂最有活力的地方莫过于学生研究问题后的顿悟。

  3、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计算刻舟求剑用了多少块薄板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新课改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8

  说学情

  学生在诗歌鉴赏的能力上有点薄弱,并且他们积累的东西稍微有点少。所以遇到诗歌鉴赏只能是想当然,回答题目毫无边际,导致丢分严重。在诗歌赏析上要多下功夫,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说教材

  一、选修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诗词鉴赏;(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本词

  2、让学生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的学习,结合词中的景分析词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说学法

  一、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当堂背诵这首词。

  二、 小组交流合作探讨,找出词中的景,并分析抒发的情感。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说教法

  一、诵读感悟法。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词人的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词的情感美。

  二、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中体会词人的愁情。

  三、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词人前期和后期词的风格。。

  二、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三、赏析

  四、板书

  1、板书按行文思路来安排。

  2 、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背诵。

  五、练习

  1 比较阅读李清照的词,体会词时期不同,风格就不同,情感就不同。

  教学原创

  本学期高二年级教学任务要完成必修5和选修教学,现在必修5已经完成,只能从选修中来选,结合选修内容,语文竞赛的两个组,我们只能选诗歌。再加上诗歌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平时考试及高考,引导学生学会一些鉴赏诗歌方法及技巧,来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并且在诗歌的赏析上有所提升。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相关文章:

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11-08

【精品】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10-05

【精品】关于说课稿11篇02-23

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11-05

【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10-11

《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12-17

惊弓之鸟精品说课稿11-03

《冰花》说课稿范文01-15

《离骚》说课稿范文12-09

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