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16---17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来看这是什么?(拿起学生的书,指向书的边),再看看这个,(再拿起学生的本、格尺,指向桌边等)。这些都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铅笔盒的边、门、窗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三个图。
2、你能像书上那样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着画。
3、观察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分别叫什么名?
4、这三种线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如何读。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7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7 看一看 量一量 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
五、小结
今天学到什么?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线,再通过书上的情境图使学生提高认识,抽象出数学知识。虽然比较平淡,但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是对于直线在生活中没有找到实例,所以在此处教学时总有种英雄气短的感觉。
第二课时 平移和平行
一、教学内容
平移和平行(教材18~20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2、会画平行线。
四、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的认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线。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个面上的二条线段,通过观察得出这二条线段不相交,从而得到平行线段。
(二)探究新知
线段有平行的特点,那射线有这个特点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得出平行射线。
那么有平行直线吗?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
我们知道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经常不说平行线段、平行射线、平行直线,统称为平行线。
(三)再次感受平行线
1、观察书上的看一看寻找平行线。
做试一试(1)、(2)在书上找到平行线,并用笔画出来。
2、折一折。
请学生将手里的长方形张对折,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你还会怎样折?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画一画。
你能画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一画平行线。
教师讲解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学生再次尝试,各别辅导不会的学生。
(三)小结
反思:
本节课前边进行的很顺利,到了画平行线时,出现了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几遍,可是学生就是不会,三角板和直尺怎么也转不明白,自己对此处预设的也不到位,今后要加强动手操作的预设。
第三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21~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二条直线,大家观察一下这二条直线,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什么发现!
请大家将它们分别延长,你会发现,全都会相交于一点,即使没有相交的,如果本足够大,你想想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肯定这个事实。爱思考的同学也许会提问:老师我画的是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教师要给予肯定,你真是爱思考呀,确实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条直线如果不平行的话,一定相交于一点。
二、垂直
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线,在教室内找到垂直的线,(如房子一角,桌子边,文具盒及书本等)
教师给出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再次寻找垂直线。
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真的垂直呢?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判定。
让学生通过折线再次来感受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然后教学画法。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七、小结
反思:
有了前节课的教学,本节课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学生接受的也比较好。尤其是课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争论。
第四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 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 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 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五、小结:
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评价反思”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1)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1)一个圆柱体的罐头盒外面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什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体的侧面积的?
(2)要做一个圆柱底面油桶现在已经有了一块长25.12分米,宽5分米的铁皮,现在要给它配上合适的底和盖,需要边长几分米的正方形几块?做成的圆柱体的容积是多少?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提供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除了题目中画图的摆的方法外有没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摆时纸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小结
你有何收获?评价反思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利率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谁愿意把课前调查知道的有关储蓄的其他知识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存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实践延伸,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利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为了给亮亮准备2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4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
第二课时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 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下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课找同学汇报。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
板书:搭帐篷 烧烤食物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
(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板书:26=12。
(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
我提出的问题是( ),发现( )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烧烤活动。
①学生可能提出: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据图意,学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都予以鼓励。
②学生可能提出: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
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
(2)洗菜活动。
①学生可能得出:在河边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边洗菜有3组,每组有2人,23=6)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菜篮子?(每组有4个菜篮子,一共有3组,34=12)
(3)给小鸟做窝。
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每棵树放2个鸟窝,有5棵树,25=10)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4)钓鱼。
①学生可能提出:扛鱼竿的小朋友钓了多少条鱼?(左边的小朋友说:我钓了4条鱼。扛鱼竿的小朋友说: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可见扛鱼竿的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②学生可能提出:两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4+4=8或42=8)
教师对于能够根据对话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及时小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
3.总结延伸。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6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 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收集一个图像
二、教材精读
1.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问题,请根据图形,回答下列各题:
(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低温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大?从最低温到最高温度经历了多长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A点表示是什么?B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 .这一方法的特点:
注意事项: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 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 )上的点表示 。
模块二 合作探究
沙漠之舟——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1)一天中,骆驼的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他时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骆驼的趣事?与同伴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盐粉末同时加以搅拌,能正确加入的食盐量W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关系的图像是图中的( )
2. 如图,向高为H的圆柱形空水瓶中注入水,表示注水量y与水深x的关系的图像是图中的( )
3.某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些零用钱备用,如用y表示该农民身上的总钱数(元),x表示所售出的土豆的重量(千克),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_______元;
(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的出售价是_______元;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的土豆售完,
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 ________千克土豆。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课知识
1.会用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关系式求值。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我最棒
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
2、算一算
43=21= 64—32= 56—41= 77—43=
学生上黑板笔算,教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3、(出示第17页奥运金牌榜的表格)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是要研究各国奥运金牌的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针对这张表格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谁还记得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
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
6、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7、小结。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三、拓展运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三第5题,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7题和第10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退位减
例:51—36=15例3:50—24=26
5 1 5 0— 3 6 — 2 4_______ _______1 5 2 6
七、课后反思: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学会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率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掌握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阅读、例题讲解、练习巩固。
学法: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 渗透法制教育:
(1)《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二)结合情境,探索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自学教材第10页)
(1)纳税的意义。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5%就是指的是税率。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交流,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
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板书设计:
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营业额×营业税税率
例3:30×5%=1.5(万元)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3、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位置
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
(第几组第几排……)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举例……)
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
(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
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这2个数对有什么不同?
C、归纳: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两个)
这两个数分别表示怎样的含义?(前一个表示列数,后一个表示行数)
(6)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是哪个同学的位置。
2、教学例2
(1)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师: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那么你们看这个动物园示意图时又要怎样确定位置呢?【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2)、(3)后老师再来明确说明和例1的区别】
观察示意图,说一说这张图分成了几列几行?
师讲解:横着数0~6表示从左往右数有6列,竖着数0~6表示从下往上数有6行,0表示原点。
(2)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在图上表示场馆的位置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4)练习
A:第21页第3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B:第22页第5题
(1)观察棋盘,与第3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车”所处的位置。
(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第23页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0页、第21页“做一做”。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空间概念。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探究案
一、自学释疑
结合身边的实物,找到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左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右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请你举起来。这只手就是右手。
探究点二、做动作记右手,
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左动作。
(1)用你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2)伸出你的右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3)模仿老师行队礼。
探究点三、认识左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这只手就是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伸出你的左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探究点四、区分左右手
(1)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
(2)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左手做什么?
(3)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4)跟老师说儿歌: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探究点五、区分左右面
(1)听口令做动作: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找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坐在你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3)整理书桌: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4)小游戏: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
(5)按要求摆一摆:香蕉摆在西瓜的右边。菠萝摆在西瓜的左边。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左右,通常我们回答问题时举起来的手,是我们的右手,这一方向就是我们的右方。另一只手的方向就是我们的左方。
放学后请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随堂检测
1、按要求,说一说。
(1)蚂蚁怎么走才能到南瓜处。
(2)蚂蚁怎么走才能吃到苹果。
(3)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回答吗?
2、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3、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地14-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借助分类思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并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在百数表中正确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方法推导出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奇数加偶数的和是奇数,偶数加偶数的和还是偶数的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感悟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同时注意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教具: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小黑板出示)1-20的各数中,看到者需数字你能想到最近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1,3,5,7,9,11,13,15,17,19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还是什么的倍数?
5,10,15,20都是什么的倍数?
3,6,9,12,15,18都是什么的倍数?
10,20既是什么的倍数,也是什么的倍数?
………
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说明你们做的太棒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些可爱的数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意想不到的发现。
二、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说明方法
师:你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很有价值,怎么研究这些问题呢?先让我们来共同回忆以前研究数的方法,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该怎么做?
我们一般是找一组数据,再观察,讨论,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小组合作研究
科学的论证都来自于实践,下面就请同学们以1-20这些数入手来共同研究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小组合作提示:
找出这些数的因数有哪些?
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发现?
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这20个数进行分类,小组交流。
3、老师巡视合作情况,点名学生汇报
2的因数有(1,2)
3的因数有(1,3)
4的因数有(1、2,4)
5的因数有(1、5)
6的因数有(1,2,3,6)
7的因数有(1,7)
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11的因数有(1,11)
12的因数有(1,2,3,4,6,12)
13的因数有(1,13)
14的因数有(1,2,7,14)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7的因数有(1,17)
18的因数有(1,2,3,6,9,18)
19的因数有(1,19)
20的因数有(1,2,4,5,10,20)
前面我们根据什么,就把自然数分为了哪两种数?
而现在我们找的是1至20里的什么数呢?
我们又可以根据什么数的个数,又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呢?
第一类是只有一个因数的:1
第二类是有两个因数的:2,3,5,7,11,13,17,19。
第三类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4,6,8,9,10,12,14,15,16,18,20。
你们的发现特别有价值说明你们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下面还有哪个小组也这样分?
4、总结概念
像上面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也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就叫合数。
哪1呢?
1不符合质数的特征,也不符合合数的特征,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谁来说一说0属不属于上面三种里面的哪一种呢?
师:0虽然是自然数。上面的三种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按它的因数个数来分”。而我们前面学因数和倍数时就特别说明,所研究的数是指非0自然数。0不属于我们研究的数,所以它都不属于三种里的任何一种。
5、找百以内的质数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
(2)点名说一说怎么找。
(3)时引导学生找。
(4)、请学生说说找的方法。
6、师引领总结叙述:自然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三类,既质数、合数和1三类);如果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两类,既奇数和偶数两类)。下面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出示例2:奇数+奇数=什么数
偶数+偶数=什么数
奇数+偶数=什么数
小组活动提示: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结果?
(3)你的结论正确吗?你怎样证明?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从题目中谁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什么数和数什么相加,什么数和什么数相加,什么,看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可不可以举例子来说明呢?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所采用的方法和刚开始上课时所用的方法一样,先找一组数据,找出其中的奇数和偶数,然后用其中的数据来证明就行了吧”。
例、1,2,3,4,5,6,7。然后来证明。
奇数+奇数=偶数(1+3=41+5=61+7=8)
偶数+偶数=偶数(2+4=62+6=84+6=10)
奇数+奇数=奇数(1+2=31+4=51+6=7)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那我们来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还可以举一些大数试一试,如:235+123=358246+368=614123+248=371)得到的结论还是和上面一样。
三、巩固练习
1、请你来判断。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中,除了指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根据所给提示写电话号码
师:你想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吗?
它是最小的奇数()
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3()
它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它是10以内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它是10以内3的最大倍数()
它是最小的合数()
它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它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五个自然数()
它是10以内的自然数中相邻的合数,而且是第一个合数()
它是10以内中3的最大倍数()
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作业布置(课本练习四的1-4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来分的?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1
自然数按什么来分而分为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又按什么来分又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1呢?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3
一、教学目的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
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
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 一 搭
游戏一
游戏二
练 习 三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教学工具:白板课件、白板内的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回忆一下什么叫做角?
生: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追问,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顶点)这两条射线就是这个角的什么?(边)
(二)、白板出示两个角。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比1大.
生:1比2大。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测只是凭眼睛看,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
生:利用活动角比一比。
生:可以把两个角重合比一比。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两个角重合比一比。
(强调,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观察,哪个角大?)
生: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2的另一条边在1的外部,所以,2比1的大。
师:2比1大多少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而度量工具就是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的功能,拖动1与2重合,一目了然比较出2大。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比1大多少呢?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生:量角器上有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
生: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
生:量角器上还有一个中心点。
(3)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荧光笔边画边补充并小结归纳。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追问: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字想一想把量角器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平均分成180份.
师: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一度,(从白板工具栏中取出笔在白板中的量角器上边说边画1角)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计作1(板书)。
追问:5份所对的角是几度?10份呢?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白板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铺垫。】
(二)、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
1、在准备好的纸量角器上找出内圈刻度150的角和外圈刻度
100的角
2、说一说量角器上的这几个角各是几度?(白板出示指名读出度数)
(三)、量角
引入:同学们对量角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了,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呢?请看演示。(示范量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功能,很直观地拖动量角器演示量角的过程。注重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很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1、同桌交流讨论量角的步骤。
2、指名上白板操作量角(边操作边说一说量角的步骤)。
生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指的刻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生2:要分清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角的一条边如果和量角器的内圈刻度重合,角的另外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要读内圈的刻度。
【此环操作活动可以在白板上清楚地展示出来,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发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师小结量角的步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压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板书)
【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他们备感亲切、生动,所以易学、易记。】
4、利用儿歌练习量一量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读儿歌,根据儿歌量一量角。
(白板出示一个角)
5、(解决质疑问题)角2比角1大多少呢?
师:我们已经学会量角了,你们会不会利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402=50 所以2比1大10
(四)、研究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
师: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动脑研究问题,现在老师还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利用白板的功能直观且形象演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的功能直观且形象演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师生交流取得共识。力求使数学知识化、情趣化,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实用数学。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体现出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角我们能不能用今天的知识量出它们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量一量钟面上2时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角 的 度 量
度 1
中 心 对 顶 点,
零 线 压 一 边,
它 边 看 度 数,
内 外 要 分 辨。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也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刚刚接触这内容,比较抽象,对量角器的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学生量角器内外圈的读数会混淆,而且学生在量角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了白板强大的功能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利用白板,促进了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
角的度量比较抽象,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因为课件的内容无法更改。电子白板可随意放大缩小、拖动、复制、粘贴、即写、即画、即擦等多种教学功能,不仅让学生的目光始终集中在白板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变得易操作,可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知识。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白板,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
以往的课堂,因为受所用媒体的限制,有些环节中的互动性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现在有了电子白板的引进,学生有很多操作活动可以在白板上清楚地展示出来,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如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角,学生亲自到白板上操作等。这样的教学带给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机会。
三、利用白板,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性
电子白板的介入,让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过程中得到更深刻透彻的理解。
总之,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白板中的量角器可以旋转、拖拉、缩放、复制、粘贴等强大的处理功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5
教学内容:P3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6、7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反思: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08-26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08-14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08-26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5篇08-27
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4-09
第二单元练习课数学教案07-23
第二单元教案07-23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试题05-01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