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阅读次数:271]
    一、送别诗简说 1、认识常见意象 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 2、意境: 幽静、宁谧、繁丽、?..
  • [阅读次数:297]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 长亭送别教学实录(两课时)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阅读次数:699]
    班级:丰惠中学高二(7)班 教师:刘建松 师:《红楼梦》中的第一才女林黛玉看完一本书后,出示投影(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词。)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能让林黛玉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有如此大的触动,这本书就是元代的戏曲经典 生:《西厢记》 师:什么?..
  • [阅读次数:628]
    长亭送别(第一课时) 【本堂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2、感受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课前检查】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吞噬()咆哮(&n...
  • [阅读次数:3647]
    【课题】诗四首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四首古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品过程与方法目标: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 [阅读次数:747]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专题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托现行必修、选修教材,从中开发、确立供学生选择的学习专题,让学生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专题选修研究”,力图在实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新的发展或学生的思想形成新的认识,便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
  • 人教版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二)[阅读次数:1163]
    课题:《长亭送别》 --王实甫 教师:殷卉茹 日期:2011/05/0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品味文中隽永的唱词,进而体味其曼妙幽怨的意境。 能力目标 把握莺莺这个?..
  • [阅读次数:141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了解作者和本剧剧情。 2、赏析艺术手法,重点赏析曲词的情景交融。 3、赏析人物形象。 二、导语:江淹在《别赋》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我们今天来学习王实甫的名篇《西厢记》中?..
  • 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上册)[阅读次数:662]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
  • [阅读次数:11036]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5.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6.分析四首诗中...
  • [阅读次数:2460]
    授课人;张含光班级:高二(9)班授课时间:2011年5月19 教学目的 1、 了解《西厢记》中与课文有关的剧情。 2、选取课文中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收尾】四支曲词,学习曲词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体会其对人物情感刻画的效...
  • [阅读次数:1803]
    主备人:张含光 一、课型:赏析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2.通过诵读、品味、赏析,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复杂、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解读文本,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
  • [阅读次数:2374]
    上海市光明中学刘吉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识《长亭送别》中的艺术手法并分析其作用与效果,并初步尝试与学生一起解读与分享《西厢记》的艺术价值与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品读与交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分析《长亭送别》艺术手法的过?..
  • [阅读次数:1659]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鲁发福 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实甫与《西厢记》,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特点; 2、 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3、 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4、人文素养: ○1、鉴赏崔莺莺形象之美,如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
  • [阅读次数:1644]
    一.《送别》引入 一曲长亭外古道边,将古道送别唱得悠扬婉转,催人泪下,那离别之伤已然铭刻在心间。 (此曲有学生会唱,一定强调只可轻声跟唱,重在用心体会送别之情) 二.由曲到诗 说道唐人的送别诗,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 [阅读次数:783]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记诵经典名句,体会莺莺的复杂感情; 2、学会从不同角度来鉴赏曲词的方法(能分析本文的修辞手法); 3、培养立体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和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
  • [阅读次数:1607]
    郭传斌 [简要说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刚刚走入文学鉴赏大门的高二学生来说,知识背景的缺失、戏曲唱词的陌生、人物关系的纠葛、剧情发展的错综都会成为进入《长亭送别》的障碍。而要在一节课中解决以上所有的?..
  • [阅读次数:1917]
    [学习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 回答元曲的文学常识. 二、 作家以及写作背景. 1. 作家作品: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
  • [阅读次数:2047]
    教学设想 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有不少被新教材所节选,如:《红楼?..
  • 送别诗(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阅读次数:44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赠汪伦...
  • 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阅读次数:2122]
    长亭送别 教材分析 《长亭送别》是著名的元代杂剧作品《西厢记》中颇为缠绵悱恻的一节。多少年来,它那精美绝伦的唱词被人们反复咏叹;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情人离别的场面令人感喟不已;而女主角莺莺的大胆痴情更是鼓舞了无数痴男怨女大胆冲破世俗的藩篱,为爱而斗争。 教学目的 1、品位文中隽永的唱词?..
  • 长亭送别(苏教版高二必修)[阅读次数:2488]
    一、导语 人间自古伤别离,但人生自古多别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朋友之间的别离,感伤中有着一份浓浓的牵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子间的别离,关爱中有着有一份深深的期盼;“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阅读次数:1718]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及作者。 2.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
  • [阅读次数:2520]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欣赏《长亭送别》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戏曲语言。 教?..
  • [阅读次数:1275]
    《长亭送别》学案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崔张约会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一、《西厢记》与元杂剧 1、《西厢记》的形成...
  • [阅读次数:2984]
    教学目标 1、 品味曲词多用修辞,化用古代诗词,富于文采的特点。 2、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3、 理解文中主题,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四美,品味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体悟莺莺别离时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确本剧的?..
  • [阅读次数:2391]
    淮海中学高三语文组学案序...
  • [阅读次数:1103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
  • [阅读次数:7025]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07页,今天我们来学习诗四首的后两首,首先请大家看到《渡荆门送别》,作者是李白。(转身板书)那么我们来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渡荆门送别就是指在经过荆门这个地方所做的一首送别诗。作者是李白,李白这个诗人是相当著名了吧。下面,们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作者简?..
  • [阅读次数:1057]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
  • [阅读次数:3641]
    教材分析:《送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的一首送别诗,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离愁别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nbsp...
  • [阅读次数:1266]
    《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诗的感情,分析诗的技巧。 3、了解有关的诗歌知识,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象征?..
  • [阅读次数:6736]
    《长亭送别》教案 香河三中语文组杨波BAOBEIDENI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能力目标:鉴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词;欣赏崔莺莺的形象;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表现...
  • 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阅读次数:10759]
    教学目的: 1.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 2.把握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3.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安排: ...
  • 长亭送别[阅读次数:502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
  • [阅读次数:618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读全文,理解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在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 〖能力目标〗 1、品味曲词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德育目标〗 ...
  •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3[阅读次数:5014]
    教学目的 1、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 2、把握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曲词语言艺术 教学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
  • [阅读次数:4859]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了解剧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 (二)体会课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体会课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
  • [阅读次数:2978]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
  • [阅读次数:4807]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感知把握戏曲文学的体裁特点。 &nbsp...
  • [阅读次数:4386]
    《长亭送别》 教学日期: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中戏剧角色和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运用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文,理清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诗文的主旨 品味本剧多用修辞融古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情感态度...
  • [阅读次数:4704]
    《长亭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有关知识,品析人物形象。 2.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学课时:2课?..
  • [阅读次数:4066]
    14.长亭送别 教学目标 1. 理解剧情结构,体会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理解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的社会意义. 2. 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2.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富于?..
  • [阅读次数:6674]
    江门市新会第Y中学 jiacy 【教学设计思想】 一、目的确定: 《长亭送别》是著名的元代杂剧作品《西厢记》中颇为缠绵悱恻的一节。多少年来,它那精美绝伦的唱词被人们反复咏叹;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情人离别的场面都令人感喟不已;而女主角莺莺的大胆痴情更是鼓舞了无数痴男怨女大胆冲破世俗的藩篱?..
  • [阅读次数:7740]
    蔡小平 教学目标: 1.把握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 2.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4.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个学期学习的北宋柳永的一篇词?《雨霖铃...
  • [阅读次数:6110]
    送别诗鉴赏 简阳市三岔中学吴翠英 教学目标: 1. 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 体会诗的感情,分析诗的技巧 教学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设想: 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送别诗 ...
  • [阅读次数:8454]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悲欢离合”,乃古...
  • [阅读次数:8441]
    雷雷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学生活动:请学生简介《西厢记》的故事梗概;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张生、红娘、莺莺。 教师引导:张生和莺莺在经历了佛殿相遇、一见钟情、月下吟诗、互通歌曲,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他们的爱情?..
  • [阅读次数:5738]
    哈市高中新课改教学大赛参赛教案 科目 语 文 课题 教师 韩 冰 学校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课型 讲读课 年级 高 二 日期 2003年9月20日 教龄 8年 年龄 31 岁 职称 中教一级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 境界; 鉴赏多种?..
  • [阅读次数:3560]
    课题:送别诗鉴赏 课型:选修课 学校: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授课教师:韩冰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送别诗内容分类方法; 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 体会诗歌韵律美。 能力目标:通过对送别诗的鉴赏了解有关的诗歌知识,掌握相关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