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数:198]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孟子论学的角度和具体意义。 2. 背诵孔子的四则语录,熟读孟子的两则语录。 3. 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学常识及文言词。 2. 理解孔孟论学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孟言论所阐明的道理。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
  • [阅读次数:2234]
    《孔孟论学习》学案 设计人闫淼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如罔、殆、愤、悱、而、之等。 理解文中孔孟所论述的读书之道的观点;比较其观点和论述方法的异同。 学习古人的读书...
  • [阅读次数:411]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生平及《论语》、《孟子》的基本情况。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感受孔孟的人格魅力,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说明: 孔子和孟子作?..
  • [阅读次数:139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深邃的读书精神,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具 课文音频资料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
  • [阅读次数:2566]
    14、孔孟二章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 2.初步了解孔子“修文德以来远人”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 3.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 4.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 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
  • [阅读次数:709]
    《孔孟》第1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目的: 1、 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2、 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3、 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 4、 感悟文化与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 1、 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
  • [阅读次数:4132]
    《孔孟》教案 《孔孟》教案 教学目的: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2.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nbs...
  • [阅读次数:7698]
    《孔孟》精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每段的要点,明确孔孟二者的差异。 2.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3.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4.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 5.感悟文化与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 ...
  • [阅读次数:5098]
    《孔孟》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想 本课文拟用一个教学时完成。如有可能,建议语、政、历三科老师能集中一起备课,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分析本课文,以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讲授,亦可从文科综合的角度,不光是从语文的角度,可以揉进哲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 [阅读次数:6455]
    邓浩 黄仁宇 教学目的: 1. 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2. 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3. 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 4. 感悟文化与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品读法。 教学过?..
  • [阅读次数:8932]
    4孔孟 湖北省监利县汪桥中学(433318)张见亭 相关试题搜索:https://www.ruiwen.com?level=4 联系我:jian_ting@163.comQQ:83180147 本课属于自读篇目,课文结构清楚,层次清晰,阐述的观点也并不深奥,再加上高三学生此时对孔孟已?..
  • [阅读次数:10249]
    中学语文 魏华中 一、课文悟读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朽。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和孟子,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如炬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就像现代的基督徒,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文化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