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数:159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3、 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说理动情的艺术。 重难点: 1、 积累本课要求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文句式。 2、 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奋斗精神。 教法:讲授法、诵读?..
  • [阅读次数:360]
    第二课时 一、思考 我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军事典籍,曾被美国军校作为教科书。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有消息报道美军几乎人手一册。它向人们介绍战争谋略,在各种环境下克敌制胜或避敌锋芒、保存力量的高招,是我国古代长期军事谋略的概括总结,也为后世军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这就是...
  • [阅读次数:381]
    18.*勾践灭吴(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3、了解“帅、政、取、有”等通假字;认真诵读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
  • [阅读次数:1093]
    《勾践灭吴》教案 原野 教学目标:通过适当忽略文言知识,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克服文言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学习在纷繁芜杂的事件中,详略得当、重...
  • [阅读次数:753]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10月10日)第1课时(总31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勾践灭吴 1.了解背景知识及作家、作品。 2.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课文内容,&nbsp...
  • [阅读次数:606]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 3、学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写法; 4、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 2、学习勾践卧...
  • [阅读次数:1894]
    《勾践灭吴》(节选) 学习目标:1.了解《国语》的文学常识2.学习勾践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3.学习鲜明生动的人物描写方法4.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的词) 学法指导: 了解《越王勾践灭吴》的背景,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
  • [阅读次数:4733]
    勾践灭吴教案 教学目的 1、解《国语》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握文言词“知”、“复”、“既”、“劝”、“遂”、“当”在本文中的用法。 3、掌握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培养直译课文的基本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
  • [阅读次数:1773]
    学习目的: 1.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3. 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4. 认真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与其奋斗成功的具体缘由,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 [阅读次数:1333]
    勾践灭吴自读课文学案 2007-8-16 张老师赠言:自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能力,这好比我们吃苹果,自己去细细咀嚼它的滋味,总比别人吃过后才告诉你那是什么味道要好. 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国语》 《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
  • [阅读次数:5316]
    勾践是否重男轻女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节选) 湖北省黄石市第五中学孔祥跃 《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人教社高语第一册必修本第18课)在描述...
  • [阅读次数:5269]
    勾践灭吴 崇庆中学语文组谭双虎 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的基本知识。 2、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自励,报仇雪恨的故事。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4、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
  • [阅读次数:6679]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课文中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现象,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2.学习通过人物的议论和对话来展开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思考、评判、翻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忧劳可...
  • [阅读次数:9274]
    邱龙涛 教学目的 1. 解《国语》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 握文言词“知”、“复”、“既”、“劝”、“遂”、“当”在本文中的用法。 3. 掌握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 培养直译课文的基本能力。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
  • [阅读次数:6706]
    ybck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常被广大青少年引用。这个故事和成语密切相关,导 入课文可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成语是什么,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这个成语故事。这样做可以调 动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本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有必要对背景加以介...
  • [阅读次数:5427]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 侯朝晖 教学目标: 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自励,报仇雪恨的故事。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 作品简介 《国语》作者没有定论,相传与《左传》都是左丘明作。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
  • [阅读次数:5652]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 侯朝晖 教学目标: 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自励,报仇雪恨的故事。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 作品简介 《国语》作者没有定论,相传与《左传》都是左丘明作。是我国?..
  • [阅读次数:6800]
    课题:勾践灭吴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2、 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其说话艺术。 3、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
  • [阅读次数:6448]
    施永忠 【学习目标】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3.了解“帅、政、取、有”等通假字;认真诵读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
  • [阅读次数:9883]
    吐鲁番铁中刘松义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
  • [阅读次数:5653]
    吐鲁番铁中刘松义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一课时&...
  • [阅读次数:4250]
    梁万年江苏省金湖中学 学习要点: 1、了解《国语》的相关常识 2、掌握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4、多义词积累:知、复、既、劝、遂、当 5、分析勾践灭吴的原因,吸取历...
  • [阅读次数:963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n...
  • [阅读次数:4864]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勾践灭吴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常被广大青少年引用。这个故事和成语密切相关,导入课文可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成语是什么,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这个成语故事。这样做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本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有必要对背景加以介绍,?..
  • [阅读次数:10572]
    宋发旺 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
  • [阅读次数:6249]
    蔡雁斌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习越王勾践励精图治的精神。 掌握文言词语“知”、“复”、“劝”等。 进一步学习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教学设计: 介绍知识,教师讲解重点词句一课时; 学生自译重点段落,总结重点字词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熟读课?..
  • [阅读次数:12401]
    郁洪千 教学目的 1.解《国语》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握文言词“知”、“复”、“既”、“劝”、“遂”、“当”在本文中的用法。 3.掌握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培养直译课文的基本能力。 教学时数 ?..
  • [阅读次数:8943]
    中学语文 张超 一、课文悟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越灭吴的故事,是春秋末年的著名史实。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典籍很多,民间传闻也很丰富,而尤以《国语》中的《勾践灭吴》写得最为简练、精彩,最富文学意味。统观全篇,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外交辞令巧妙传神,特别是史实所提...
  • 勾践灭吴[阅读次数:8662]
    [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法与学法] 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
  •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节选)[阅读次数:11131]
    新会陈经纶中学实习队徐徽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强调本文的出处,提示标划文学常识。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是否对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有一个初步认识? 生:有。 问:是怎样的?(学生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