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数:238]
    伤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
  • [阅读次数:462]
    拖市一中张良西方代玉 【改编意图】 1、通过课本剧形式的改编,加之现代多媒体的科学运用,全面创新文言文的教法与学法; 2、巧妙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深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深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深度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全面?..
  • [阅读次数:170]
    《孙权劝学》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号数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课前预习: 1、读准?..
  • [阅读次数:413]
    案例自述: 《孙权劝学》教学初探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植“活”的灵魂,让语文课神采飞扬 盐亭县八角初中金龙 课前准备:探究三国历史,收集相关历史背景,上网查阅有关三国史料,了解三国主要历史人物及功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结合书下注释,扫除字词句...
  • [阅读次数:332]
    东汉末,荆州刘表去世,其幼子刘琮降曹,赤壁之战一触即发,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为求生存,刘备遂派诸葛亮为节使,前往东吴面见孙权,联吴抗曹的意图十分明显。 这个正史所载的历史事件,经过罗贯中的妙笔生花,为我们描绘出一则古人谈判的经典案例,其过程蕴含了磋商、妥协、方法、协议等诸多现代...
  • [阅读次数:7583]
    七下语文文言文译文 《伤仲永》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
  • [阅读次数:3316]
    1刘备摔子 有一点几乎是三国迷所公认的,阿斗的弱智低能与童年的遭遇有着很大的联系。 大家试想一下,不到一岁的小孩。被虎将裹在怀里,左冲又突,估计早已被震晕过去了。如赵云所说,“适才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好不容易逃脱曹军的魔爪,回到父亲的怀抱,却?..
  • 孙权称帝竟因枯井得玉玺?[阅读次数:200]
    孙权有一个智勇双全的父亲,有一个年少成名的哥哥。孙坚、孙策,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文学作品里,这对齐上阵的父子兵都给人留下了极深印象:一个号称“江东猛虎”,受封“破虏”;一个唤作“小霸王”,名为“讨逆”。 孙坚还没有出生时,祖坟上总是有五彩的祥云围绕,周围的人都看得到,大家都议论纷纷,说恐怕孙...
  • [阅读次数:4190]
    七年级下册:3、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当:掌管。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当:应当。见:了解 &nbsp...
  • [阅读次数:89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关键字词,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白读书对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学习重点 品味人物语言中分析人物个性。 学习方法 朗...
  • [阅读次数:497]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重点难?..
  • [阅读次数:6441]
    山西原平一中张锦丽034100 刮目相看: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另眼相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
  • [阅读次数:1165]
    三国鼎立时期,孙权和曹操、刘备是分别代表三国的人物,他像他的名字一样确实很有智谋,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描述得很多,其实在赤壁之战中孙权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毕竟他是一国之主,他的决策是很重要的。但到了晚年,孙权却昏庸起来,简直变了一个人,这也许和人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老人总是喜欢听顺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