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全文比较阅读(朱自清+俞平伯)[阅读次数:37]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 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 小的灯舫初次在河?..
  • [阅读次数:80]
    肖培东 读张圣华主编的“大师背影书系”之《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很有感触。读到朱先生的《教育的信仰》,为之一振。 先看朱先生文中的主要观点,他首先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只是技能的事,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为人如何。他以二十年代的浙江内地为例,说校长一职,是肥缺,得...
  • [阅读次数:153]
    段增勇 曾于无意间看到池田大作的一句话:“每一句话里都有一颗心灵。”我很喜欢这句话,恰好也共鸣了我在语文教学上的诸多困惑。当上了语文教师,免不了咬文嚼字,免不了微言大义的深究,免不了对作者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探秘。愈是如此强求自己,也就愈多逼迫和煎熬。积多年的习气,渐渐地,也就有了一些兴?..
  • [阅读次数:74]
    缪加奇 两年前,我来到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支教,最吸引我的是位于餐厅前的那一片荷塘。也许是因为喜欢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也可能是受周敦颐《爱莲说》的影响,我平生最喜欢荷了。站在荷塘边,我仿佛走进了《荷塘月色》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也自然联想到《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 现在的这段时?..
  • [阅读次数:209]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 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 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 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
  • [阅读次数:342]
    箭桥中学乌晓丽 如何上好朗读课是我们这一学期探讨和践行的微课题,很荣幸胡主任给我执教朗读课的机会。如何定位朗读课,语文朗读课和语文阅读课有何区别?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境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始终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 ?..
  • [阅读次数:249]
    熊仕喜 写于1925年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散文名篇,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杰作。它曾长期被选为教材,影响深远。吴晗说过:“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以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一篇散文为何给朱先生这样大的声誉呢?一篇散文何以广为传颂,历久不衰呢?我认为极...
  • [阅读次数:253]
    《背影》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借了甚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只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产生极大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也正好代表了作者之为...
  • [阅读次数:4714]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
  • [阅读次数:638]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但究竟美在哪里?历来莫衷一是,有的说美在意境,有的说美在思想,有的说美在感情,我认为它美在孤独。 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们历来教学是把它看作文眼的,可没有人想过,朱先生这句话在语法上是不通的,“心里”?..
  • [阅读次数:1183]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
  • 朱自清中年后脾气很大孩子都不敢惹他[阅读次数:181]
    《荷塘月色》中“妻”拍着的小小的闰儿,在《儿女》中也只是个话也讲不清的小孩子;如今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笑容可掬的老人了。荷塘依旧,蛙声依旧,月光依旧,时间却已是七十年后了。是朱自清先生的百年诞辰唤回了他分散各地的儿女,也使我终于见到了在散文中相识以久的闰儿和思俞。 “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
  • [阅读次数:632]
    岐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经常让我迷惑的是如何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整理了思绪后,发现就俩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景,那么是如何写景的?其次,“我”在哪?当给学生提出这俩问题以后,我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当中。 &nbsp...
  • [阅读次数:1184]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叶子。 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似点:圆形,舒展,形态相似。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 本体:白花。 喻体:一...
  • [阅读次数:270]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 [阅读次数:10884]
    春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 [阅读次数:3353]
    【内容摘要】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①《匆匆》、《背影》、《春》等名篇,一直...
  • [阅读次数:320]
    原载《中国历史的宿命》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朱自清真的是被饿死的吗 1948年是朱自清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对于一个学者、作家,这意味着思考和创作的终结,对于曾经从其思想文化遗产里受益的人,意味着深长的思念和不尽的感戴。但朱自清1948年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因这一年里他的某些言论、...
  •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探究[阅读次数:7897]
    【内容提要】: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在他的散文中能够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其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当然,这种人生适合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
  • [阅读次数:372]
    生活是含着新意的,但能否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第一步得靠敏锐的感觉,诗人的触觉得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道的底里去,那里有新鲜的东西。&n...
  • 《荷塘月色》主题之探微[阅读次数:763]
    甘肃省陇西一中 陈建昌 [提 要] 朱自清把他在“象牙塔”里对古诗词研究的“奥义”运用于“荷塘月色”的创作之中,并以意象的组合、显现,传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揭露并批判了国民政府的阴毒,以及反动文人的叫嚣和小人般的暗算。 [关键词] 意象的?..
  • [阅读次数:1468]
    1927年,已在北平的朱自清先生在一封信中说:“我不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我也不能忘记S。” 朱自清先生是民国11年来台州的,那时他应省立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邀请,就风尘仆仆地赶到台州来教书。 朱自清先生是乘船来台州的。当时的台州府城在临海,是一个山城,可以?..
  • [阅读次数:5318]
    文/幻影 他的一生,有了她的悉心帮扶,事业进步、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与鲁迅是亲戚关系,他的姑母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住在北平八道湾鲁迅的故居。朱自清先生原籍虽是绍兴,但出生却不在绍兴,而是在江苏的扬州。他的原配武仲谦女士是扬州的才女,虽是父...
  • 朱自清在清华(爱国、苦闷的知识分子)[阅读次数:2108]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位朋友的家里。他在北大读了四年书,虽也玩过几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着,始终没到过清华,对它很是陌生。 清华设在北京西北部的清华园,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原是端王载漪的王府。这位红极一时的王爷,由于支持过义和团的活动?..
  • [阅读次数:1249]
    韩石山 他是个怎样的人 朱自清先生是个内向的人,腼腆的人,从品行上说,绝对是个正人君子,看看他讲课,就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忠厚人了。 他那时是矮矮胖胖的身体,方方正正的脸,配上一件青布大褂,一个平顶头,完全像个乡下土佬。讲的是扬州官话,听来不甚好懂,但从上讲台起?..
  • [阅读次数:545]
    朱自清有过一段历时5年的中学教师岁月(包括属于中学层次的师范与公学),其间一个穷书生成家立业后可能遭遇的生计与精神之苦,他可谓尝尽了。 朱自清工作过的中学曾让他有过何种快乐的专业生活,以至他留恋不已呢?5年后,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朱自清对所在中学感到失望了呢? 但他最终...
  • [阅读次数:3068]
    朱自清父子的现实矛盾、五四精神对朱自清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原忧”这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考察《背影》的文化语境。 (一)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冲突是尖锐的、长时间的 关于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朱自清本人在《笑的历史》[1] 中通过一个少妇的口吻,有所透露:“你...
  • [阅读次数:2547]
    许多作家往往都有浓浓的故土情结,朱自清也不例外。不过说起朱自清的家乡,情况却有些复杂,他似乎更愿意将扬州当作自己的家乡。毕竟在这里,他不仅度过了长达13年的年少时光,而且埋下了他的初恋和第一次婚姻。在扬州城安乐巷,朱自清的故居现在还保存完好。但事实上,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地却是在江苏东海。另外...
  • [阅读次数:5726]
    朱自清的怀人散文,文艺界评论较多的是他的名篇《背影》。它构思精巧,真挚感人。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父子间相互体贴,又不让对方知道,文章的深情便漫散开来,悠长深远。实际上,类?..
  • [阅读次数:11747]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梦醒...
  • [阅读次数:997]
    江南的朱自清 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儿是山乡水乡! 那儿是醉乡梦乡! 五年来的彷徨, 羽毛般的飞扬1 1925年秋天,朱自清告别了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也结束了五年辗转奔波、动荡不定的江南生活,来到清华大学工作。刚到北京?..
  • 关于《荷塘月色》之朱自清“惦着江南”分析[阅读次数:2236]
    张学义 在《荷塘月色》结尾时,朱自清在兴趣盎然地回忆了江南采莲的旧俗后,深情地写道:“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惦着江南了”怎么理解,《中学语文教参》上认为是作者对“江南采莲情景的惦念”,教师在教学中也依此向学生解释。我以为,这种解释是不符合朱自清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朱自清在写...
  • [阅读次数:3939]
    《背影》写于一九二五年,后来收在了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在一千五百字的篇幅中,作者只描写了一个片断,却能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这使我们不能不佩服朱先生的写作技巧了。 那么,《背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呢? 第一,善于抒情?..
  • [阅读次数:1116]
    孙绍振 前言:《名著欣赏》2003年第四期姚敏勇先生的文章《荷塘――一代知识分子的‘桃花源’》我以为这几年研究《荷塘月色》的突破之作。姚先生提出了,朱自清所写的荷塘不是平常的荷塘,而是一个虚拟的、理想的荷塘。这在思想方法已经摆脱的了机械反映的俗套,在方法论上,也比较坚决地运用了辩证法,着眼于...
  • [阅读次数:422]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文本拓展课堂意义重大,通过上朱自清《背影》文本拓展课,领会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现代网络科技,使教师真正可以“视通万里”、真正能够“思接千载”,极大丰富了教师选择语文教学资源的时空概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极大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 [阅读次数:10154]
    四川省剑阁县白龙中学蒲茂贤 &...
  • [阅读次数:2406]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在散文百花园中独放异彩,其魅力令读者久久不能释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继承了古代文学作品讲究音乐美的传统,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优美的乐曲,诵读起来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或一咏三叹,或回环往复,或一泻千里,每一个字、词、语句,都是跳宕的充满灵性的音符。朱自清先生是语...
  • [阅读次数:1122]
    孝感高级中学周雁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全国推行之际,我仅以一篇课文《荷塘月色》的教学实录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新思路:在“激发”、“提升”中探求真知、在“品味”、“融合”中培养能力。 关键词:荷塘月色激发探究...
  • [阅读次数:1265]
    南山中学语文组:范美艳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现在的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害怕。他们的怕,都是?..
  • [阅读次数:517]
    (江苏省泗洪中学邮编223900)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篇散文名作,也一直被选在教科书里,成为经典之作。朱先生深得中国传统散文的真传,他用典雅清丽、蕴藉深厚的散文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散文意境。该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虽让人难以把握,却像维娜斯的断臂一样一直深深吸引着读者、研...
  • [阅读次数:644]
    《背影》里朱自清的眼泪的内涵是丰富的,不是浅薄的“伤感”,其中蕴涵着不可明言的复杂的矛盾。要解开这个谜底,关键在于“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不好”从何而来呢? 从朱自清的传记材料看,不难找到答案。 朱自清1920年从北大毕业以后,到杭州某中学任教,每月薪资七十元,寄一半回家。仍然不能满...
  • [阅读次数:6266]
    古人们爱说“文如其人”,是指“为人与其文章之相似[①]”。文章归根结蒂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不同的文章彰显着不同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然而在纸醉金迷的当今盛世“文如其人”成了稀有物种。君不见在“作者不作,主编不编”的某些院校,在“小人物捉刀,大人物署名,总编总是不编”的某些社团,在盛行抄袭的学界,在...
  • 教师下水作文:秋--仿朱自清《春》<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阅读次数:2255]
    探索发现@ https://bbs.ruiwen.com/thread-35333-1-1.html 前言: 朱自清《春》,选在初中一册语文课本上,秋季教学。在写作课时,我出了一个题目--《秋》,要求学生用《春》的写法仿写。结果学生效果较差,于是我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对学生有一定启发。如有不妥,敬请读者指正。 ...
  • 被误读的朱自清,被曲解的《荷塘月色》[阅读次数:988]
    一 争议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太熟悉了。这样的熟悉,通常会让人读而无感,只能堆出一摞拾人牙慧的陈词。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朱自清的散文在众多散播仇恨的课文里俏然孑立着,如他描写过的梅雨潭,绿玉般澄澈,令人于浑浊中见到了清新。 这篇散文,几十年来被反复咀嚼,图解派、解剖派、索隐派...
  • [阅读次数:269]
    以前经常讲朱自清委婉深切、谨严周密、自然朴实的散文,讲他温柔敦厚的诗人气质,讲多了,看多了,不自觉发现他的一些爱好来。 鲁迅先生说自己写作总爱“拖出月亮来用一用”,而在朱自清的散文里,也喜欢拖出杨柳来写一写,比如“园外田亩和沼泽地,又时时送过?..
  • [阅读次数:886]
    阜宁中学 蔡如运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风格。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最重要的原因,而蕴藏其中的人情美是朱自清散文能打动成千上万读者心灵,经久不衰、广为传诵的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在他的那...
  • [阅读次数:1509]
    《荷塘月色》主旨再探 (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第5期) 深圳市沙井中学刘洪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自诞生以来,散文文坛就为之“颇不宁静”。八十多年来,解读者、分析者、质疑者、争辩者热闹非凡,尤其是对《荷》的“不宁静”情愫的探讨,莫衷一是。许...
  • [阅读次数:1503]
    朱自清先生 费县胡阳中学李庆毅 摘要 五四之后,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持续高涨,对此,朱自清先生一直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支持。他的散文创作也是对白话文运动最有力的推动;同时朱自清先生还在他的许多著述中阐述了他的中国语文观。本文是对朱自清先生的著述中有关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论...
  • [阅读次数:1621]
    【提要】 朱自清一次荷塘之行经历了两次心灵求索。一次向外界,实体的荷塘;一次向内心,虚幻的记忆。 朱自清求索的不是内心的平静,而是心情的愉悦,诗意的景色和诗意的生活。 荷塘是美景,自不必说。只须到了赏...
  • [阅读次数:705]
    434300湖北公安一中邱刚(hqiugang@163.com)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历来对他的解读读者习惯于把眼光停留在“荷塘月色”的描写下,而对于作者提到的“江南采莲”则较为忽略甚至是不理解。笔者在此则认为,后者正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重心所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文章的第四、五两段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