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数:280]
    在中国古代礼法中,尊者、长辈的名是不能直呼的,由此产生了一种今天看来既有趣又严酷的规矩--避讳。有的避讳是被动的,如皇帝名字;有的却是民间主动创造的“避讳”,特别是那种朝廷不许说,百姓们又很想说的人或事。 在国家政治生活与民间对接的桥梁中,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隐喻、隐语是构成这个国家语言?..
  • [阅读次数:206]
    1.下列加线的词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朝(zhāo)服衣冠(guàn)谤(bàng)讥 B.窥(kuī)镜期(jī)年皆朝(cháo)于齐 C.昳(yì)丽时时而间(jiān)进臣妾(qiè) D.弗(fú)如孰(shú)与数(shuò)月之后 2...
  • [阅读次数:216]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我校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作为普通的语文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的调整。为此,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
  • [阅读次数:291]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nb...
  • [阅读次数:397]
    内容摘要: “讽谏”是中国历史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是调节皇权与相权的一种手段。其间有“士”的担当和抱负,但更有他的无奈与屈从。《邹》文的说理技巧结合劝谏者的角色定位,是讽谏成功的要素。但以人格丧失为代价的讽谏文化,其文化逻辑却具有二律背反的特质。它在制约皇权的功能上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而?..
  • [阅读次数:1091]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nbs...
  • [阅读次数:415]
    (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 ...
  • [阅读次数:273]
    一、阅读训练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nbs...
  • [阅读次数:6982]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
  • [阅读次数:4835]
    万树相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教我们怎样说理的典范小故事。文章先用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述邹忌和妻妾客人的对话,生动地刻画了邹忌的心理活动经过和神态动作,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理趣。作者以自己与徐公比美受到妻妾客人的不切实际的赞扬一件生活小事,讽喻了高高在上的国君更易受臣民蒙蔽的道理。作者先以妻?..
  • [阅读次数:1668]
    海原三中海三中 九年义务教育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这个部分的第六条中,要求初中生达到“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水平,充分体现了大纲对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
  •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译注[于髡、优孟、优旃讽谏](网友来稿)[阅读次数:1354]
    范君石 译注 【说明】这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滑稽是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没有阻难之意。后世用作诙谐幽默之意。《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
  •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网友来稿)[阅读次数:1752]
    广东省化州市第二中学 陈秀兰 邹忌的进谏艺术,历来被人赞颂有加。因为他巧妙地将本来逆耳的忠言包上了糖衣,使齐威王不知不觉地被“糖弹”命中,束手就擒。古语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告诫人们(特别是当权者)要听得进逆耳之言的,然而,喜欢被肯定、讨厌被否定是人类的通?..
  • [阅读次数:2550]
    福建南安市第二中学 潘志敏 第一幕 人物: 邹忌 邹妻 邹妾 客人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相国府邸 (旁白:早晨,阳光明媚,齐国相国邹忌一大早就起床,正在整理衣冠。只见他身高八尺多,脸色白皙,容光焕发) 邹忌(整理一下襟袖,打量着...
  • [阅读次数:3509]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邹忌讽齐王纳谏》运用简洁精练、朴素晓畅的文笔刻绘了一个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忧君爱国的谋臣策士邹忌的形象。不管是邹忌的发问思考、类比联想,还是妻妾客人的察言观色、随机应答,也不管是齐王的悬赏纳谏,还是诏令下达后的进谏效果,这些描写、议论都别具匠心地运用了“三叠法?..
  • [阅读次数:2238]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 《战国策》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 [阅读次数:4239]
    翁基芹 语文老师在讲授散文、诗歌、小说时,往往精雕细刻,力求把散文的韵味、诗歌的意象、小说的人物讲深讲透。总想把文章的语言细细品味,把文章的内容充分赏析,让学生领略名 家名篇的精妙所在。而在讲授文言文时,却往往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点出文...
  • [阅读次数:8557]
    --浙江苍南成教中心朱伟 一、关于题眼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己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时(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