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七言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原文及写作背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长恨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飘飘 一作:飘飖)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长恨歌》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翻译: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
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
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寂
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
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注释
汉皇:原指汉武帝。此处借指唐玄宗。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
重色:爱好女色。倾国:绝色女子。汉代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汉《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杨家有女:蜀州司户杨玄琰,有女杨玉环,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十七岁(开元二十三年)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二十七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此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作者有意为帝王避讳的说法。
丽质:美丽的姿质。
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后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
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经·卫风·硕人》语“肤如凝脂”。
侍儿:宫女。
新承恩泽: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云鬓:《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金步摇:一种金首饰,用金银丝盘成花之形状,上面缀着垂珠之类,插于发鬓,走路时摇曳生姿。
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帐子。形容帐之精美。《戏作体十三韵》: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春宵:新婚之夜。
佳丽三千:《后汉书·皇后纪》: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乃至掖庭三千。言后宫女子之多。
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列土:分封土地。
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骊宫:骊山华清宫。骊山在今陕西临潼。
凝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出舒缓的旋律。
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市平谷县和天津市的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史安禄山的辖区。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战争。
霓(ní)裳羽衣曲:舞曲名,据说为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
名。乐曲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阙,,意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乘:一人一骑为一乘。
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皇帝仪仗队用。《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百余里:指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
六军:指天子军队。
宛转:形容美人临死前哀怨缠绵的样子。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称,此指杨贵妃。《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委地:丢弃在地上。
翠翘:首饰,形如翡翠鸟尾。金雀:金雀钗,钗形似凤(古称朱雀)。玉搔头:玉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萦纡(yíngyū):萦回盘绕。剑阁:又称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由秦入蜀的要
道。此地群山如剑,峭壁中断处,两山对峙如门。相蜀时,凿石驾凌空栈道以通行。
峨嵋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玄宗奔蜀途中,并未经过峨嵋山,这里泛指蜀中高山。
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
天旋地转:指时局好转。肃宗至德二年(757),军收复长安。回龙驭:皇帝的车驾归来。
信马:意思是无心鞭马,任马前进。
太液:汉宫中有太液池。未央:汉有未央宫。此皆借指唐长安皇宫。
西宫南苑:皇宫之内称为大内。西宫即西内太极宫,南内为兴庆宫。玄宗返京后,初居南内。上元元年(760),权宦李辅国假借肃宗名义,胁迫玄宗迁往西内,并流贬玄宗亲信、陈玄礼等人。
梨园弟子:指玄宗当年训练的乐工舞女。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曾选"坐部伎"三百人教练歌舞,随时应诏表演,号称“皇帝梨园弟子”。
椒房: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墙,故称。阿监:宫中的侍从女官。青娥:年轻的宫女。据《新唐书·百官志》,内官宫正有阿监、副监,视七品。
孤灯挑尽:古时用油灯照明,为使灯火明亮,过了一会儿就要把浸在油中的灯草往前挑一点。挑尽,说明夜已深。按,唐时宫延夜间燃烛而不点油灯,此处旨在形容玄宗晚年生活环境的凄苦。
迟迟:迟缓。报更钟鼓声起止原有定时,这里用以形容玄宗长夜难眠时的心情。
耿耿:微明的样子。欲曙天:长夜将晓之时。
鸳鸯瓦:屋顶上俯仰相对合在一起的瓦。房瓦一俯一仰相合,称阴阳瓦,亦称鸳鸯瓦。霜华:霜花。
翡翠衾:布面绣有翡翠鸟的被子谁与共:与谁共。
临邛:今四川邛崃县。鸿都: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
名,这里借指长安。《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士。
致魂魄:招来杨贵妃的亡魂。
方士:有法术的人。这里指道士。殷勤:尽力。
排空驭气:即腾云驾雾。
穷:穷尽,找遍。碧落:即天空。黄泉:指地下。
海上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玲珑:华美精巧。五云:五彩云霞。
绰约:体态轻盈柔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
参差:仿佛,差不多。
金阙:《太平御览》卷六六。引《大洞玉经》:上清宫门中有两阙,左金阙,右玉阙。西厢:《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日庙。西厢在右。玉扃(jiong):玉门。即玉阙之变文。
小玉:吴王夫差女。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皆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九华帐:绣饰华美的帐子。九华:重重花饰的图案。言帐之精美。《宋书·后妃传》:自汉氏昭阳之轮奂,魏室九华之照耀。
珠箔:珠帘。银屏:饰银的屏风。逦迤:接连不断地。
新睡觉:刚睡醒。觉,醒。
袂(mèi):衣袖。
玉容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形容泪痕满面。
凝睇(dì):凝视。
昭阳殿: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寝宫。此借指杨贵妃住过的宫殿。
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人寰(huán):人间。
旧物:指生前与玄宗定情的信物。
寄将去:托道士带回。
钗留二句: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自留一半。擘:分开。合分钿:将钿盒上的图案分成两部分。
重寄词:贵妃在告别是重又托他捎话。
两心知:只有玄宗、贵妃二人心里明白。
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天宝元年(742)造。按“七月”以下六句为作者虚拟之词。而所谓长生殿者,亦非华清宫之长生殿,而是长安皇宫寝殿之习称。
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
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恨:遗憾。绵绵:连绵不断。
赏析
《长恨歌》意即歌“长恨”,有人说“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恨”作遗憾解。那么“遗憾”什么,为什么会留下永久的遗憾。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多年来,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主张“长恨”是诗歌的主题。这个论断显然是将主题泛化了,将主体模糊化了。“长恨”一词是极富概括力的。单就谁“长恨”,“恨”什么,就有多种注释。
其一,爱情诗。“长恨”的主体是李杨,“恨”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为了佐证这一观点,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提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李杨爱情其实是诗人自身爱情悲剧的折射。
其二,讽喻诗。“长恨”的主体是饱受离乱之苦的人民,“恨”唐玄宗重色误国。导演马嵬坡兵变的陈玄礼就是当时人民的代言人,要求唐玄宗诛杀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惩治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是当时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讽喻的意义往往在于借古讽今。之后,任何朝代,只要君王爱江山更爱美人,他的子民就会将《长恨歌》作为讽喻诗来读。清朝袁枚有诗道:“劝君莫唱长恨歌,人间亦自有天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石壕村出自杜甫的《石壕吏》,有多少老百姓因安史之乱而生离死别,比唐玄宗想念杨贵妃的眼泪不知多多少!袁枚生活的年代就有一个叫吴三桂的将军,“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清兵入关,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其三,咏史诗。“长恨”的主体是近现代国民,“恨”近代中国衰败,饱受西方奴役,“恨”百年屈辱史,“恨”盛世不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有: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国人独独提到开元盛世唏嘘流涕。那是因为“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盛世的毁灭是那样触手可摸,可感可观。有着盛世情结的国民自是将《长恨歌》作为咏史诗来读,叹恨盛世不再,睡狮难醒。
也可以有中庸提法,对以上几种观点全票赞同,美其名曰:多主题。
正因为《长恨歌》主题的多种解读,她才能够拥有各种阶层的读者;正因为《长恨歌》主题的争论不休,才造就了她历久不衰的文学魅力。
文学作品经过读者的创造性解读,有时会超出作者的原意,生发出新的旨趣。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都被后人赋予崭新的寓意。我以为上文关于《长恨歌》主题的几种解读,都是读者再创造的成果。那么作者创作时的原意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我主张《长恨歌》既非爱情诗,也不是讽喻诗,而是一首承载着诗人满腔中兴热望的怀古咏史诗。有以下六点理由可供商榷。
第一,《长恨歌》不是爱情诗。
《长恨歌传》云:“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祖籍太原)自校书郎尉于周至,鸿与琅琊王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稀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首先,如果《长恨歌》是抒发诗人爱情失意,又何须陈王二人嘱咐,那岂不失之真诚。
其次,当时正值永贞内禅、宪宗即位、顺宗猝死,宫廷嬗变当是热门话题。三位青年才俊聚在一起不谈政治却说风月,不合情理;提到唐玄宗不感叹顺宗谦和懦弱却说李杨爱情,亦不合情理。况且,白居易的一生是以元和十年(815)的江州之贬为人生的分水岭。此前他“志在兼济”,此后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说他当时正是“志在兼济”。初入仕途,诗人政治理想追求的是大唐帝国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在险恶的政治的斗争中贵为九五至尊的顺宗尚不得免祸,谁又敢用诗文对朝政评头论足?更何况白居易始罢校书郎,谪周至尉。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说,《长恨歌传》的篇末议论是辩白避祸之辞,长恨歌与传都是托风月之事说政治之实。
再次,白居易自评《长恨歌》曰:“一篇《长恨》有风情”。显然将之比于《诗经》“国风”,说这篇作品有风人之情,反映百姓风情,而非帝妃爱情。
第二,我认为《长恨歌》不是讽喻诗,仅止于怀古咏史而已。
主张讽喻诗的最重要理由便是诗歌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 谴责李杨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此垂戒后世君王。但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时,正处顺宗、宪宗权力更迭时期。顺宗“永贞革新”失败后,让位宪宗。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可知两位都是思图中兴之主,并无重色误国之虞。讽喻无从说起。
再者,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他此前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诗人并没有把《长恨歌》划归“讽谕诗”一类,而是收归“感伤诗”之中。所谓“感伤”意即伤时感世,感伤盛世不再,中兴无期。
第三,中唐诗文怀古咏史常寄托对国家中兴的希望。
自“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后,“中兴”便成为中唐的时代最强音,成为唐人解不开的心结。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两京克复后作《洗兵马》,诗云“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又有《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诗云“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在杜甫的“诗史”中明白地记载着中兴的愿望,这是人民的心声。
稍后,中唐诗人元结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八月撰写《大唐中兴颂》,再一次表达了中兴的愿望。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一个名叫刘蕡的考生为言国家“中兴”,遭贬谪而冤死。好友李商隐极为悲痛,作《哭刘司户蕡》,诗云“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行路之人都在议论刘蕡遭贬柳州确是冤屈,都说他在贤良对策中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足见“中兴”之论深入人心,多少有识之士为国家中兴奔走呼告,抛头颅洒热血。安史兵乱后,中兴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毋庸置疑的。
第四,白居易毕生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文学创作理念,诗文必须成为时代喉舌。
“安史之乱”到元和元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唐历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五朝皇帝。
肃宗是乱世天子,他在位6年致力平叛。代宗面对盛唐残局,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扰,北有回纥要挟,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德宗即位之初,颇思励精图治,减乐工,损服玩,禁止宦官受赂,罢诸处岁贡,政局为之一新。德宗亦思打击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但社会、政治条件并不成熟,反而引起一场大乱,爆发了朱滔、李希烈、朱泚等人的叛乱。最后,朝廷虽平定朱泚、李怀光、李希烈等之乱,但对其余叛镇只得以姑息让步换取乱事的结束。
顺宗在位不到一年,为后世留下了一次说不尽的革新运动。历史上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后来也有人称之为“永贞革新”。
显然,肃宗、代宗两朝穷于应付安史之乱及其善后工作,中兴无从谈起,仅限于政局稳定无事的奢望。德宗时期,社会、政治条件尚未成熟,急功近利,适得其反。那么,顺宗、宪宗两朝当是中兴的最佳时期。其时,社会稳定,国家富足,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制约着政治经济的新兴势力的发展。于是这股中兴势力,要求削夺藩镇与宦官的权力。顺宗、宪宗朝这种矛盾日渐尖锐,中兴终于摆上日程。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就是这股中兴势力的代言人。“二王八司马”事件将这种矛盾推向高潮。二十八年后的刘蕡事件再次证明这一矛盾的存在。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其背景是,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永贞革新”失败;元和元年(806)正月已退位的顺宗突然“旧恙愆和”,猝死。帝王的命运竟为宦官近臣操纵,中兴遇阻,盛世难期。
白居易平生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小背景下,白居易作《长恨歌》又何尝不是为没有能够担当中兴之任的铁腕雄主而喟叹呢?
第五,文者气之所形,前后一气,情结中贯。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从结构上看,全诗可以“惊破霓裳羽衣曲”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于是,有人认为前后两部分表达的感情不一致,前者重在讽喻,后者重在歌颂爱情,是为多主题。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讲文气,以文气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流程。王勃《滕王阁序》写了南昌历史人文、滕王阁景观与宴会,以及自己行踪际遇,涉及多项内容,这样大容量的内容很难归结到某一点上,但全篇洋溢着作者自负才华渴望有所作为的少年意气。《长恨歌》篇幅长、容量大,前后虽明显分为两部分,但仍给人一气呵成之感。那么贯穿前后的是一股怎样的气脉?
前文极力铺排渲染绝世佳人杨贵妃的天生丽质、雍容华贵,以及宫廷生活的富赡奢侈、美轮美奂。其实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繁荣强盛的时代气息,《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形象是开元盛世的象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我们从绝世独立的佳人身上看到的是开元盛世不可逾越的历史高标。“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是盛世毁灭,回天无力的悲怆。“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写的是对盛世的怀念和天朝式微的悔恨。“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写的是有识之士渴盼中兴所作的种种努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达的是解不开的中兴情结,这就是贯串全篇的感伤气脉。
第六,美饰多于揭露,钦慕之意不言而喻,《长恨歌》是诗人对圣主明君的呼唤。
全诗对李杨爱情极尽浪漫的演绎。在巧妙取舍李杨故事材料方面,也充分流露了诗人感情的倾向。赵舆时《宾退录》卷九:“白乐天《长恨歌》书太真本末祥矣,特不为君讳。然太真本寿王妃,白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何耶?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作为一代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尽管唐代是风气开放,礼教约束较宽松,但公公夺爱于儿子并不是光彩的事情。白居易对这件事采取了含糊其词的办法,用“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弃置,一朝选在君王侧”两句诗带过,让人不知不觉。显然,诗人是将这位曾经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从而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作为中兴偶像加以崇拜和追念。
抗战期间,郭沫若陆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是时代对爱国志士的呼唤;上世纪末,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新星》、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等,是时代对改革家的呼唤。其实白居易的《长恨歌》怀古咏史又何尝不是对中兴之主的呼唤。白居易可能也没有想到当朝刚刚即位的的宪宗就是他千呼万唤应时事而生的中兴之主。后来,宪宗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被后代史学家誉为大唐“中兴之主”。我们在感叹文学与历史的默契同时,更要赞叹白居易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理念的把握和坚持,赞叹这位伟大诗人不愧为时代最优秀的代言人。
综上六点,我以为白居易创造《长恨歌》是假风月之名,抒发郁结胸中的中兴热望,渴盼能有一位唐玄宗式的铁腕雄主扭转乾坤,再铸盛世。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七言】相关文章:
白居易长恨歌是哪种诗10-23
白居易的长恨歌10-28
白居易的《长恨歌》10-24
白居易的 《长恨歌》11-27
《长恨歌》(白居易)08-24
长恨歌--(白居易)11-27
白居易 --《长恨歌》11-26
《长恨歌》--白居易11-26
白居易的诗:长恨歌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