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今品评《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今品评《赤壁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人品评】
以江山无穷吾生有尽,尚论古人遗迹欷歔凭吊,虽文人悲秋常调,但以吹箫和歌声中引入,则文境奇。其论曹公之诗,曹公之事,低回流连,两迭而出,则文致奇。盛言曹公英雄,较论我生微细,蜉蝣短景,对境易哀,则文势奇。──(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
起首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入后从渺渺予怀,引出客萧,复从客箫借古吊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说到这个地位,自然可以共适,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哪复有人世兴衰成败在其意中?尤妙在江上数语,回应起首,始终总是一个意思。──(余诚《重订古文释义初编》卷八)
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所以然而然,岂惟地人不能摹效,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调适而畅遂也。
──(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引方苞评语)
──(以上转载于《语文学习》 2001年11期)
【今人鉴赏】
本篇以赋体常用之主客问答形式,发抒观感。主客所云各有不同,其实代有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为青春虚度而慨叹;一是以“物与我皆无尽”的庄子的观点来故作旷达。不过是苦中作乐,尽情享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诗句)的眼前景物,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这是消极的,但也是一种消极的抗议。他不向政敌屈膝,硬是要活得快意,对当前的迫害表示不在乎,仍有一定的积极因素。文笔优美,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表达了寓悲愤于旷达的复杂感情,自是佳作。──(摘自《古文观止》 岳麓书局出版,1997年08月版)
“清风徐来”,见出秋气之爽;“白露横江”,写出秋意之浓;“水光接天”,状摹秋水之旺。秋江浩阔自然激发了作者的胸襟。作者对秋江秋月秋夜的欣赏,举酒诵诗的举止,都分明流露出欣愉的畅游之情。这是触景生情,由眼前景激发出的胸中情,作者的主观感受初见端倪。“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怡然之乐,溢于言表。感情激荡,不能自己,则鼓飞起想象的翅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小船飘荡在江上,如乘风而飞,不知所终;游人飘飘欲举,登临仙境。这里,感情色彩显然加浓了。想象的运用,升华了感情,由淡勾轻彩而甚于重彩浓墨。──(摘自吴功正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全篇从乐到悲,又以乐作结,运用了主客对答体这一赋的传统手法,但已不是简单的借设问以说理。主客间的长篇对话,实际上是苏轼自己的心灵独白,展示了他思想的波折、挣扎和解脱的过程。首先写苏子陶醉于清风明月交织而成的江山美景之中,逗引出“羽化登仙”的超然之乐,继而写“客”对曹操等历史人物兴亡的凭吊,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最后写“苏子”从眼前水月立论,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在旷达乐观中得到解脱。这里,从游赏之乐,到人生不永之悲,到旷达解脱之乐,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摘自王水照、崔铭主编:《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苏轼传》)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透露出来的。《赤壁赋》就是直接议论这个问题的。文中那种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表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提问,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解答”,还是“排遣”或是飘渺禅意,实际都与这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深刻地联在一起的。……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摘自李泽厚主编:《美的历程》)
《赤壁赋》欣赏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他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不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前、后《赤壁赋》用古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具有哲理,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课文全译】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名家点评】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但这种意蕴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述,而是诉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触,因此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转而抱恨于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顺手以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人生应投入大化,方能超脱无谓的苦恼。这两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当然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要求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何满子)
【古今品评《赤壁赋》】相关文章:
品评李白书法05-22
李白《菩萨蛮》原文及品评10-08
古今对联01-22
梁实秋雅舍小品评价08-06
古今对联趣谈10-04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07-26
古今楹联集锦05-16
古今咏腊梅诗词08-13
古今经典对联大全07-06
木兰诗的古今异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