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素材

时间:2020-11-06 10:45:55 赤壁赋 我要投稿

《赤壁赋》课堂素材

  师:老师给同学们讲个笑话,某电视台有位长得很漂亮的女主持人,有一次她主持知识竞赛,她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后问参赛者:“请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参赛者不假思索地回答:“苏东坡。”这位漂亮的女主持人顿时愣了,迟疑了一会儿,她一本正经地说:“你只把姓答对了,名答错了,答案应该是苏轼。”(生笑)

《赤壁赋》课堂素材

  同学们笑了,说说你为什么笑?

  生1:苏东坡就是苏轼。

  师:是吗?如果你在试卷上这样写,吴老师也同样会判你错。(生愕然)老师让你们课前预习课文并了解苏轼生平经历,都做了吗?

  生:预习了。

  师:结合你们所了解的苏轼生平经历,说说吴老师为什么这样判?

  生2:东坡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以后取得号,这之前他叫苏轼,我想《水调歌头》可能是他被贬黄州之前的作品吧?

  师:恭喜你,答对了!(生笑)《水调歌头》是苏轼出知密州时的作品,那时苏东坡还没诞生呢。谁知道苏轼因为何事被贬到黄州来的?

  生3:“乌台诗案”。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3:苏轼的政敌故意整他,就从他的诗集里找了几句“反动”言论,在宋神宗面前打小报告,苏轼就被抓起来了。宋神宗爱惜苏轼有才,也就没有治他的罪,就把他贬到黄州来了。

  师: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故天降将大人与斯人也,”

  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师: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苏东坡突围》结尾写道: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今天这个晚自习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先听老师背诵这篇课文。(教师背诵课文)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背诵,“背”是一字不错、一字不漏、一字不添地把课文准确地记住,“诵”则是把你的理解,用声音表达出来。这节课我们争取把这篇课文给背诵下来,有信心吗?(生面露难色)吴老师可是对你们充满信心的哦,给你们点儿压力,课上背不下来的同学,晚自习后留下来背诵。(学生骚乱)同学们,静下来,凡是能背下来的同学,每人发一枚吴老师自制的精致的'书签。有信心吗?

  生:有。(声音里有些无奈和畏难)

  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给大家读第一段?

  生4:(读第一段)

  师:刚才有三个字没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5:“属”同“嘱”,读“zhǔ”;“少焉”的“少”读“shǎo”;“冯”同“凭”读“píng”。

  师:大家齐读,努力记住每一句话。

  生:(齐读第一段)

  师:书都合起来,回答老师问题(生合书)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6:写两人在赤壁游玩。

  师:可以再具体一些吗?这一段文字交待了哪些内容?

  生6: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和感受。

  师:谁记得时间?

  生7: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师:“既望”是什么时间?

  生7:过了十五,可能是十六吧?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师:解释得很好!“望”是农历十五,“既”是已经。

  人物是谁?

  生8:苏子与客。

  师:他们在做什么?

  生8:泛舟游于赤壁之上。(生笑)

  师:之上?他们乘的是神州6号?(生笑)

  生:(挠头笑)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看到了什么?

  生9:清风吹来,水浪不兴。

  师:不准确,谁来纠正?

  生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师:清风能看到吗?

  生10:风虽然看不到,但“水波不兴”说明风很小。

  师:为什么不是没有风呢?没有风,水波也不兴呀?

  生10:(语塞)

  师:风是怎么感受到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事物,还可以?

  生10:风吹到人的身上,自然能感受到。

  师:这叫?

  生10:触觉。

  师:此等良辰美景,岂能无赏心乐事?苏子与客在做什么?

  生11:举酒属客……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师:有两个动词,谁记得?

  生1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师:高兴了,就要大声地读,大声地唱。这里的“诵”“歌”的诗文是《诗经》里的《月出》和《关雎》,《关雎》大家都学过,《陈风》是中国第一首歌唱月亮与爱情的诗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意思是月亮高高挂天上,可爱的女孩儿长得靓,身段子苗条气质好,追求不到我心里闹。(生笑)

  月亮出来了吗?

  生1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你记得非常准确!不过老师有个疑问?月亮怎么会“徘徊于斗牛之间”呢?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你还记得书上的解释吗?

  生13:“斗牛”是斗宿、牛宿。“徘徊”是慢慢的移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月亮在天上缓缓的移动。

  师:你的记忆力很好,预习也很认真。

  月亮出来了,江上是怎样的情形?

  生14:白露横江,水光连天。

  师:有一个字不准确,谁还记得?

  生15:白露连江,水光接天。

  师:你把他错的改过来了,但你也把他对的改错了。(生笑)大家一起纠正,

  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师:苏子与客此时做什么?

  生16:让小船在江上自由飘荡。

  师:原文怎么说?

  生16:(为难)不记得了。

  师:谁记得?

  生17:纵一舟之所如,越万顷之茫然。

  师:有两处不准确,谁知道?

  生1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师:不应该是“一舟”吗?为何说“一苇”?

  生18:小舟就像一叶芦苇,比喻船很小。

  师:(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当时苏子感受如何?

  生:爽!(生笑)

  师:怎么爽?书上怎么说?

  生:不记得了。

  师:都不记得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内容太长,记不住。

  师:是的,内容太长不容易记住,所以我们背诵课文,切忌太多求全,最有效的办法是把长段分成几个小节,分开来记忆。

  同学们翻开书,看一下苏子的感受,然后把书合起来,告诉我。

  生:(看书)

  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师:我们把第一段一起背一遍。

  生:(背第一段)

  师:什么叫“冯虚御风”?

  生20:就是乘着风在空中飞。

  师:什么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生:离开尘世,成了神仙。

  师:神仙般的感觉,真爽!这一句该怎么读,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呢?

  生21:语速要慢一些,要读出苏子那种陶醉的感觉。

  师: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21:(读)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如何?

  生22:感觉不对,这里应该有一种兴奋,语速应该快一些。

  师:哦,意见相反。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22:(读)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如何?

  生:太快了。

  师:慢也不是,快也不是,到底该怎么读呢?

  生:(疑惑)

  师:老师给大家读一下,(师读)感觉如何?

  生:老师读得感觉对。

  师:谁能说说我是怎样读得?

  生23:老师读得速度虽然慢,但语调比较高。

  生24:老师读“浩浩”和“飘飘”时,语音加重了。

  生24:老师读两个“乎”时,声音延长了。

  师:同学再来背诵一遍。

  生:(齐背)

  师:读得很好!在背诵课文时,我们既要准确的记住原文,还要从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四个方面来运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理解。

  这一段其他句子如何处理?大家来谈一谈?背一背。每人一句。

  生2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一句应用平直的语调,因为这是在交待时间、人物和事件。(背诵)

  生2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一句语速要慢,语调要轻柔,要读出那种优美的意境,“清”和“徐”语音要加强,但也不能读得太重。(背诵)

  生27:“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一句要读出喜悦,语调要比前一句高一些,“明月”和“窈窕”声音要延长。(背诵)

  生28:“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一句要读慢一些,语气舒缓,仿佛看到月亮在缓缓的移动。(背诵)

【《赤壁赋》课堂素材】相关文章:

《将进酒》课堂素材01-27

《离骚》课堂实录素材02-04

【精】《赤壁赋》课堂实录7篇01-06

《将进酒》课堂实录素材01-27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素材12-19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素材11-11

《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素材02-05

《赤壁赋》反思11-12

《赤壁赋》感悟作文12-26

《赤壁赋》优秀说课稿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