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成都府》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1、作品介绍:
《成都府》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44首。
2、原文:
成都府
作者:唐·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3、注释:
①成都府:即今四川成都市。《元和郡县志》剑南道成都府:“天宝元年,改蜀郡大都督府。十五年,玄宗幸蜀,改为成都府。”
②翳翳:朦胧貌。桑榆日:落日。《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旧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两句化用阮籍《咏怀》诗:“灼灼西隤日,馀光照我衣。”
③未卜:很难预料。
④大江:指岷江。
⑤游子:杜甫自称。去日:全诗校:“一作日月。”
⑥曾城:指成都的大城、少城。曾,重叠。华屋:华美的房舍。
⑦间:全诗校:“一作奏。”
⑧信美:确实好。无与适:犹说无着落,无可称心。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⑨川梁:桥。
4、《成都府》翻译:
黄昏时暮色苍茫 ,夕阳的光辉笼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变换 ,一瞬间就天各一方。
只是不断的遇到陌生人, 不知何时会再见到故乡,
大江浩荡东流去, 客居异乡的岁月会更长。
城市里高楼林立, 寒冬时树木苍苍,
人声鼎沸的大都市啊, 歌舞升平吹拉弹唱。
无法适应这华美的都市生活, 只好侧身把远山遥望,
夜幕四合鸟雀归巢, 战火纷飞的中原音讯渺茫。
月儿斜挂天边 ,天空繁星闪烁。
客居他乡自古有之, 我又何苦独自哀愁悲伤。
5、《成都府》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写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此诗真实地刻画了他初到成都时喜忧交并的感情,风格古朴浑成,有汉魏遗风。全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语,奇险之笔,只是将诗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迤逦写出,明白如话,然而却蕴含了深沉的情思,耐人咀嚼。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它表面上只是一般的'纪行写景,读者吟咏再三,就可感到平和外表下激荡着的感情波澜。这里有着喜和忧两种感情的掺和交融,内心微妙的变化,曲折尽致。杜甫举家远徙,历尽艰辛,为的是寻找一块栖身之地,如今来到富庶繁华的成都,“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眼前展开一个新天地,给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溢于言表。“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快慰之情刚生,马上又想到了梦魂萦绕的故乡,何时再见,未可预卜,但见大江东去,他自己只能做长年飘泊的游子了。下面接写成都的繁华、气候的温和,又转悲为喜。但成都虽美,终非故土,鸟雀天黑犹各自归巢,而茫茫中原,关山阻隔,他不知道自己何日才能回去。诗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当时中原州郡尚陷于安史叛军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着数不清的忧国伤时之情。诗人遥望星空,愁思怅惘,最后只能以自宽之词作结。读者可以看到,全诗写喜,并不欣喜若狂,诉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舒缓和平的字里行间,寓含着一股喜忧交错的复杂的感情潜流。
作为纪行诗,这首诗用“赋”来铺陈其事,而“赋”中又往往兼有比兴,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风格。诗一上来就直道出眼前之景: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诗人风尘仆仆地在岁暮黄昏中来到成都,渲染出一种苍茫的气氛。它既是赋,又兼比兴,桑榆之日正是诗人垂暮飘零的写照。同时它也兴起了深沉的羁旅之情。下面写“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都是赋中兼兴。最后写“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暗寓中兴草创、寇乱未平的忧思。诗人妙用比兴手法,笔下的自然景物都隐含深挚的感情。全诗一一闪过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空间景物,同时也使人觉察到由薄暮至黄昏至星出月升的时光流逝。这种时空的交织使意境呈现出立体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层次的变化,达到情与景的自然交融。
胡应麟论东汉末年时的《古诗十九首》说:“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诗薮》)杜甫此篇正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的这一风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诗十九首、》多写失意飘泊之士苦闷忧伤的小天地,它运用喜忧交错的笔法,写出了关怀祖国和人民命运的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其高处正在于此。
6、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7、繁体对照
成都府
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壹方。
但逢新人民,未蔔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遊子去日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行巧袪幑狻。
【杜甫《成都府》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相关文章: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2-17
杜甫《望岳》原文及注释译文02-03
杜甫《无家别》赏析及译文注释09-23
杜甫《兵车行》译文注释及赏析09-12
李商隐《鸾凤》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2-24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赏析12-30
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注释及赏析10-15
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10-31
杜牧《盆池》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2-14
杜牧《山行 》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