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

时间:2024-10-22 17:30:21 红楼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

  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

  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论文关键词:红楼梦文化信息意义翻译文化取向

  论文摘要: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既包括概念意义也包括文化内涵、感情色彩及文体风格等(刘实庆,北京:1999 8.).现通过《红楼梦》中富含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词汇和段落的翻译所采取的“归化”与“洋味”表现形式的比较,论述了意义翻译的丰富内涵和保特翻译的文化取向的意义.

  翻译要译什么?翻译就是译意.巴尔胡达罗夫从话语语言学角度,指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翻译研究中的社会符号学派人物奈达则认为(1974): "Translating m eaning implies translating the total significance of messages in terms of both its lexical or prepositional context and its rhetorical significance.”语言研究的系统功能学派明确地指出译文必须与原文在多层意义上对等:翻译的对等不能建立在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在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概念意义对等的同时,还必须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以及在表达媒介、渠道、修辞方式等语篇意义上的对等。一般情况下,好的译文需要在这三种意义上都与原文对等.在语用学家看来实现翻译的目标,即达到译文与原文等值或等效十分困难,根源在于译文要求与原文在多层语义平面上对等。对翻译就是译意这一命题,我国另一些学者作了同样精辟入理的论述。柯平认为,译文应“在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突出或最重要的意义优先传译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全面地传达其他有关意义”。论文论文参考网金岳霖早就认识到意义翻译内涵的丰富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译意译味”之说。他认为翻译除译意,还得译味,而且“译味麻烦得多。味包括种种不同的趣味与情感,而这些又非习于语言文字的结构而同时习于引用此语言文字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的人根本得不到”。

  意义翻译的内涵极其丰富,翻译所要处理的意义是个多维的概念,译文需在多层平面上与原文相等,否则,则失“信”.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Semantics中,将最广泛的“意义”划分为七种同的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并把后六种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一般而言:概念意义,即所指意义是用词语来表示某一客观事物、某一思想概念时所获得的意义,是词语自身的,处于静态的抽象意义,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性,即通常词典上所标出的意义。而联想意义则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附加给语言的一种语言之外、人体感觉以及社会行为方面的意义,通常产生于人们的感情和想法之上。因而这种意义带有隐性特点和主观色彩,常常隐含于所指意义之内,语义表达突出语境因素、关系因素、文化因素,强调个人感受,准确含义不易确定。它显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反映的是某一社团全体或大多数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共感和同知,它所提示的隐蔽在显性的物质文化层、风俗制度层和观念文化层中的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现实,是词语的文化内涵意义,是词语在读者意识中依据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

  语言是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的载体,而翻译就是两种文化的对话。文学翻译就更是如此,它不仅要将语言信息转换到译文中去,而且应将译出语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移植到译入语中去。正如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约翰所说,“特定的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在译文中应力求保留原语文化、引入清新活泼的表达法。翻译的这种文化取向与翻译中的死译、硬译压根儿是两码事。在英、汉语中有相当一批词语虽指称意义相同,但语用涵义相差悬殊甚或截然相反,这时若一味直译,则不可避免地严重歪曲原意。翻译时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并以其指导我们对译语形式的选择。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使之成为我国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享有崇高的地位。书中涉及官制、家风、宗教、礼仪、园林、服饰、诗文、饮食等等,无所不包。因此,要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代表中国文化背景的鸿篇巨著翻译成代表西方文化的英语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红楼梦》月前有十余种外文译本,其中有两个版本影响较大:一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另一种是戴卫.霍

  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霍克斯(David Hawk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的Thr Story of the Stone。如何在译文中准确传递语言表面的概含意义和语言深层次的联想意义,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斯有着各自不同的方法。

  一、保留原文形象的异化翻译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着许多差异,但不同的文化和人文环境还是可以赋予词语以相同的联想意义。而且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英汉两种语言逐渐呈现出趋同的趋势。英语和汉语中有些词语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对等,并具有相同的涵义,在译文中直接使用原语的形象,对于保留原文的形象和传达原文的涵义无疑是最佳的一种方式。

  例二“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第三回)

  杨译:“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o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Chia.…”

  霍译:…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Jia.…”

  从原文中我们知道,王熙凤称贾母“老祖宗”一来是讨好贾母,二来是表明贾母在贾家的地位身份。因此“老祖宗”一词在原文中并非是一般意义下的“老奶奶”,而是有着特定的内涵意义。霍译“老祖宗”为“Clrannle n r从所指层面来看,其信息在原文和译文中是等值的,而在语用层面上,与原文信息差别很大,不够忠实。而杨译将“老祖宗”译为“Old Ancestress ”,既表明了原著中贾母在贾家有权威、受尊敬,又保留了中国封建社会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的民族色彩。

  例2“…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谴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杨译: She has sent two boats with male and female attendants to fetch the child…”

  霍译:“…and she has already sent some of her folk here by barge to fetch her away…”

  男尊女卑、男女有别的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体系的一个特点。本例句中林如海说“贾府谴来男女船只来接黛玉”,反映当时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的社会习俗。杨译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而霍译则发挥创造的成分似乎多了一些,也不够忠实于原文。

  美籍意大利裔学者Venuit高举解构主义大旗,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对归化翻译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力创异化式或阻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it认为翻译要“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Venuti.2001: 240)。后殖民翻译学者Robinson认为,“一个‘好’的译本总是要保留原来‘外语’文本中的某些有意义的痕迹”。从历史上讲,这种观点与‘直译’和‘字译’相关联,只是没有直译派那么极端,因为它并不坚持在翻译中略守原文句法序列中个别词语的意义,但却坚持要保留原味。Robinson 1997:有异国情调”,“必须兼顾两面,存着原作的丰姿。”好的译文“必须一当然力求其解,一则保。

  以上几个例句可以表明,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在处理词语的过程中如实地保留了原文的内容,既展示了原语的形象,又让外国读者领略了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rface fll be your side. When the autumn leaves fall I shall bid you adieu For our marriage must ertd when the summer is through Jia Zhen thought that the answer must be a bamboo wife as they call those wick work cylinders which are put between the bedclothes in summetime to make them cooler.

  宝钗的谜底是竹夫人,该物用竹蔑编制,圆形,有孔,透风,睡觉时抱着取凉。这是中国特有的器物,原语文化的成员能够理解基于这种器物生发的文化含义,而目的语文化成员没有这种器物的经验,也就难以理解这种器物所关联的文化含义。就宝钗的灯谜而言,由于缺少关于竹夫人的经验,英文读者不可能根据谜底猜到谜底,进而 更不可能理解其中关于宝钗的命运的信息。霍克斯教授在译文这中加入竹夫人形状的描述,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是使目的语读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等值信息,即使他们也能认识到竹夫人是宝钗命运的不详之兆。

  二、改换原语形象的归化翻译

  有些汉语词汇如果采用直译处理,在译入语中会产生语义空白或歧义。如果译入语中有相当或相似的形象词汇,则可以采用译入语中的形象来表达原语的意义。

  例4.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就合他,才疏远起来(第六回)

  杨译本:Twenty years back they treated you not badly. Since then of course you’ve been too pig-headed to go near them, so that now you’ve drifted apart.

  “拉硬屎”是一个极为形象的、平民化的汉民族俗语,表示做某件事情虽力不从心,但碍于面子又硬要做,有“愚倔”的喻义。如果简单直译“拉硬屎”,不仅译文中产生语义空缺,甚至还会令读者有翅靛不雅的感觉。译者处理这个词语时,除去原语中的形象比喻,选用了英语语义相当的pig headed意译“拉硬屎”,使原文处世不灵活,碍于面子不肯屈就”的内涵意义表现得独特、到位。

  论文论文参考网 例5.今既入了这园,在遇见湘云、香菱、芳蕊等一干女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语不错(第六十二回)

  杨译本:Coming here now and meeting I-Isiang-ling, Fang-kuan , Jur-kuan and the other girls,it was a genuine case of“like attracts like”or“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的“人”为实指,是实实在在的有生命的人;“物”为虚指,到底是什么“物”,读者不得而知。译者翻译这句俗语时,将汉语中的实指的“人”虚化成可指人又可指物的“like",而把虚指的“物”具象成了“birds"。实变虚,虚变实。译者在虚实之间以译入语读者熟悉的形象比喻将原文生动而准确地传达给他们。

  三、舍弃原语形象的归化翻译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浓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用上述的几种译法都无法确切地传达原文的意蕴。为了使译文更具有英语韵味,译者根据语言文化的需要,遵循了“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 (郭建中.2000: 181)

  “在透彻理解原语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译出原语的含义,尽可能缩小译语与原语对各自读者所产生的语义联想和艺术感受的差距。”(2001:152)但是舍弃原语的形象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一种手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红”的翻译。“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阳光、幸福、热烈、繁荣、运气、闺阁等,在现代则更具有革命的意义,而在英语中则缺少这些象征的意义,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也是考虑到《石头记》这个名字本身的故事性,强调了作者无才补天的自怜,但却失去了“红楼”,失去了“梦”,削弱了由题目引起的社会意义的联想,给内容涵盖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译文处理。林黛玉的住处是潇湘馆。对于这个住所的名称,作者可是煞费苦心。潇湘馆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不但有泪痕斑斑的潇竹,预示着林黛玉的秉性和坎坷的爱情悲剧结局,而且从中可以看到舜帝之二妃哀悼舜帝苍梧之死的优美中国神话的影子。可这一名称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情触动,极大地提高和加强了林黛玉的形象。就像肖像画的背景一样,潇湘馆成了林黛玉这个形象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名称,霍克斯把“潇湘馆”译成了Naiad’s House. Naiad是希腊神话中的水泉女神,住在河流、湖泊和泉水中,被描写成美丽、快活和仁慈的人物。和其他仙女一样,她们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寿命极长。既然对潇湘馆做了这样的处理,就只好把林黛玉的绰号。

  “潇湘妃子”译成River Queens霍克斯把他认为英文读者无法理解的东西,用西方文化取而代之,于是终日忧伤洒泪的潇湘妃子在这里就成了快活仁慈的水底女神。霍克斯也以牺牲原语文化为代价赢得了英文读者的青睐。

  五、音译或归化翻译加页脚注释

  这种处理方法在杨译本中较为常见,其目的是兼顾“名从主人”原则和便于读者理解。全书共加页脚注释70多条。

  例6.“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气

  杨译: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kan , more delicate than His Shih.

  1. A prince noted for his great intelligence at the end of the Shang Dynasty

  2. A famous beauty of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霍译: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 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lll Xi Shi.

  “比干”“西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普通汉语读者心目中一个是智慧的象征,一个是美女的象征。杨译本为了让英语读者领会其深层的文化意韵,先采用意译的手法,说明黛玉聪明无比,且病弱娇美胜过西施。然后以加脚注的方式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英语读者充分了解传说中“比干”和“西施”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信息的移植。这种变通的手法使译文既表现原文又达意。而霍译采用直译的手法但并没有加注补义,这样,原语文化信息难免遗失,读者也会如坠云雾,更谈不上达意。

  总之,翻译,如果还是翻译,必须咬住原文“意义”不放,必须忠实于原文,过于归化的译文语言,不仅产生对原文语义的截流,有时甚至还会扭曲原文含义司显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由于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共性与客观事物的某些类似属性和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个性、自然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的相异性,同一理性要领意义在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可产生不约而同、或相去甚远的心理联想和心理现实,而一些概念意义不同的词语或与外在现实相异的事物或行为也可在不同文化的民族心理生成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现实。在语际转换和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恰当、有效地将这种隐藏在不同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性部分传递出来,才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从文化交融的角度来看,“既然翻译的任务是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艺术信息,形象转换就仅可作下策,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一味地执着于传统的心理、语言习惯,必然会导致堵塞文化交通的通道,损失原文信息,这是有悖于翻译在文化交融中的使命的”。译者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语文化的特色,让译文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为译者的介入而引起的文化损失。

  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 结 束 ]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2011年英语:初一积累新英语900句——谈论语言今年英语:英语四六级考前30天考生最关注的问题解今年英语:英语论文:论析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英语:英语论文:从知识管理论析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失英语网:英语论文:论析影视字幕翻译中跨文化信息的2011英语:英语论文:介词短语在句中分析与翻译的实英语:英语论文:从目的论视角探讨知名汽车商标在过英语资源网:英语论文:外事翻译管窥兼谈外文翻译的英语:英语论文: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语用推理[1]

【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相关文章:

浅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06-07

浅析《红楼梦》中的干亲文化叙事05-23

浅论李白“杂言”诗及其诗学意义07-31

关于《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08-30

《边城》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取向10-01

浅论古诗词中的愁06-09

《劝学》中“而”的意义09-29

歌剧《红楼梦》的意义06-17

浅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世界07-08

《诗经》英译本的比较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