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词牌名的渊源

时间:2022-05-19 06:17:51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词牌名的渊源

  《水调歌头》词牌来源于《水调》。《水调》曲跟隋炀帝和那条大运河有关,这几乎是词牌中最早的来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大家水调歌头词牌名的渊源,更多内容请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如果说有一首歌或是一首曲子曾经流行了几百年,长盛不衰家喻户晓,搁在现在一定令人难以置信。但《水调歌头》就是这样从隋朝一直到北宋,四五百年传唱不绝,从民间到宫廷,其中蕴涵的魅力让人生出无限向往,今天的乐坛永远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奇迹了。那么,《水调歌头》是怎样来的呢?

  《水调歌头》词牌来源于《水调》。《水调》曲跟隋炀帝和那条大运河有关,这几乎是词牌中最早的来源。隋炀帝上台时,天下统一已有十二个年头。这是一个短暂的太平盛世,仓库里存放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布帛,人口大量激增,是后来盛唐的预演和铺垫。很难理解隋炀帝为什么要把本应由几代人分担的重任担在自己身上,以至于干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同时背负了千载骂名。大运河开凿的一期工程从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阳,就是今天的淮安,又从淮安打通到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这么巨大的工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达到质量要求,监工对百姓极其严酷。工地上曾用一丈长铁脚的木鹅检查河床深度,木鹅顺流而下时若停止不前,就表示深度没有达标,施工的人全部被处死。官府确实残暴,可那么大的工程要保证不成为豆腐渣,没有严厉的制度恐怕也不行。运河开通后,隋炀帝立刻从洛阳登上龙舟,带着后妃、王公、百官,浩浩荡荡几千艘船,南巡江都。杨广对扬州确实也情有所钟,在被立为皇太子之前,他在扬州任总管有十年时间,对这个富庶繁华城市的春江花月记忆深刻。开河的劳工们在那可怖的一百七十天里一定做过无数噩梦,就像孟姜女哭长城一样,开凿运河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许多悲戚的传说。

  《水调》这样的曲调就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传为隋炀帝亲制。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会创作一首这样乐曲,唐人的《隋唐嘉话》上说,这首乐曲“声韵悲切,帝喜之”。他不会不知道在两千多里的运河两岸曾有多少尸骨,一定也听说过那些诸如“呼麻胡”的故事,为什么在他兴致勃勃下扬州的旅途上创作一首曲调那么忧伤悲戚的《水调》呢?他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触,后人已经难以猜想。

  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水调》可以单独作为乐曲演奏,也可以填上词来演唱,唐朝许多诗人都为这一曲调填写过或五言或七言的歌词,可以说这几乎是最早的按谱填词的曲调之一。在唐代,《水调》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有十一叠,前五叠多填入五言词,声韵幽怨。后几叠入破后多填七言。白居易说:“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词声断肠为何人?”可见这一曲调是真的伤感。《水调歌头》就是截取大曲《水调》的第一遍而成。可惜古曲不复闻。直到五代北宋,《水调》仍传唱不已,但在历史的流变中,渐渐地,《水调》的曲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凄凉怨慕渐变为昂扬酣畅,极潇洒而豪放,这中间的渐变过程融注了无数宫廷乐师和民间歌者的创意,更有苏舜钦和苏东坡等词人的开创之功。《水调歌头》作词牌最早见于北宋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苏舜钦也是苏学士,性格豪放张扬,自视很高,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后因政见不同,受排挤乃至遭诬陷,年纪不大罢居苏州,建了后来那个著名的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能以这样的名字为自己的宅院命名就可看出他的志趣与理想。一个慷慨、豪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人,即使寄情山水,表露微婉古淡、含蓄深远的意境也总是带了忧愤和不甘。他和另一个苏学士相比境界自是差了一截: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苏轼被“乌台诗案”弄得不敢轻意作诗,而在词中他的心情要放松许多。同样是为一座亭子命名,他在被贬黄州的时候为友人的亭子取名“快哉亭”,并填《水调歌头》纪念,可见东坡真是善于自解之人,他化沉郁不平为奔放洒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们现在读来仿佛这是自古以来就与日月一样存在着的词句,已溶化在血脉中与生俱来一般。那个在唐诗中一直忧郁悲伤的秋天在东坡笔下终于清奇阔大起来。

  《水调歌头》的词作数不胜数,这个词牌的使用频率仅次于小令《浣溪沙》,佳作叠出。但自从两位苏学士开创了这一词牌或沉郁忧愤或旷达超迈的风格之后,大多都延用这一风格,直至现在。

【水调歌头词牌名的渊源】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词牌名对照09-23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04-22

水调歌头苏轼08-09

水调歌头的原文07-22

水调歌头·游泳08-10

《水调歌头》教案06-23

《水调歌头》说课稿06-26

水调歌头说课稿06-30

水调歌头教案08-26

李清照《一剪梅》词牌名介绍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