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5-01-11 10:35:04 佩莹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头发的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头发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头发的阅读答案

  头发的阅读答案 1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①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③不料,3月2日读到报纸的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④“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⑤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⑥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⑦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⑧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选自语文读本4)

  1、简述“剃光头发微”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

  2.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6分)

  3、如果只保留③⑦⑧等自然段,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6分)

  4、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体现了杂文立意因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的特点。

  B.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小中取大,通过联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深刻。

  C.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文章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D.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有关“剃头”事论,同时为下文阔开思路做铺垫。

  E.“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这一句作者用幽默的`语气来自嘲没有掌握好考据方法。

  参考答案:

  1.“剃光头发微”就是“阐发剃光头的奥妙”,(2分)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光头的小事谈到当权者不给老百姓办事大事。(3分)

  2.本文行文脉络: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1分) 再写到报纸的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1分) 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1分)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1分),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1分)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1分)

  3.从文章的主旨看,虽然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达出来,但作品的内容就单薄多了,读者的印象也不会深刻。(3分)从文章的结构说,如果删去除读者来信和掌权以外的内容,从读者来信到掌权的联想就缺少铺垫,显得突兀、生硬,作品的结构也就没有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3分)

  4.B应是“大中取小”不正确E.应是微讽胡适先生。)

  头发的阅读答案 2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阅读答案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再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现在,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

  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请根据文意,填写下表。(8分)

  人生阶段

  时间的表现

  对时间的认识或感情

  童年

  挂钟

  严厉而又古板 温情

  初中

  ①_________________

  鬼鬼祟祟 少了气势,没有了威严

  后来

  栖身于项链、台历、计算机、手机

  ②_________________

  十几年前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③_________________

  现在

  ④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木兰溪是蓝的

  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一句中,两个行走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分)

  3、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这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4、读了本文,相信你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不能抄原文,不少于40字)(6分)

  答案:

  1、(1)手表(2)匆匆(3)悄悄,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4)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2、活着 流逝

  3、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时间是严厉而又古板的,突出了时间的公正威严,令人敬畏。

  4、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当惜时如金,不懈奋斗,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从而延展生命的长度。

  头发的阅读答案 3

  一握头发

  洗脸池右角胡乱放着一小团湿头发。让人很好抓,准是女儿做的,她刚洗了头。讨厌的小孩,自己洗完了头,却把掉下的头发放在这里不管,什么意思?难道要靠妈妈一辈子吗?我愈想愈气,非要教训她一顿不可!

  抓着那团头发,这下子是人赃俱获,还有什么可以抵赖!我朝她的房间走去。

  忽然,我停下脚步。

  她的头发在我的手指间显得如此轻柔细软,我轻轻的搓了搓,这分明只是一个小女孩的头发啊!对于一个乖巧的肯自己洗头发的小女孩,你还能苛求她什么呢?而且,她柔软的头发或者是遗传自己的吧?许多次,洗头发的小姐对我说:“你的头发好软啊!”“噢……”“头发软的人好性情。”

  我笑笑,作为一个家庭主妇,不会有太好的性情吧?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我现在握着女儿的柔发,有如握着一世以前自己的发肤。

  我走到女儿的房间,她正聚精会神看一本故事书。

  “晴晴。”我简单的对她说,“你洗完头以后有些头发没有丢掉,放在洗脸池上。”

  她放下故事书,眼中有等待挨骂的神情。

  “我已帮你丢了,但是,下一次,希望你自己丢。”

  “好的。”她很懂事的`说。

  我走开,让她继续走入故事的迷径……以前,我不也是那样的吗?

  1、本文以什么为行文线索?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

  2、“我现在握着女儿的柔发,有如握着一世以前自己的发肤”说明了什么?

  3、文章第二段是写人物的行动,你能否体会出此时此刻妈妈的神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本文不具体写妈妈的神情呢?

  4、你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一句?请有条理的写出来。

  答案:

  1、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一开始看到脸池边右角的头发是越想越气,准备兴师问罪;由女儿头发的细软想到了女儿的“小”,女儿的长处,又笑了。最后变为对女儿的嘱咐,及对女儿的谅解与放任。

  2、从女儿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3、生气。可使文章详略得当。

  4、原谅了孩子的错误,耐心的期待她的成熟。

  头发的阅读答案 4

  微妙的头发

  ①人们都有一头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却只知道它与生俱来,不知道它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②一般人有10万根头发,其生长速度为3天1毫米。人每天落发50—100根,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充。头发含铜、铁、镍、钛、钼、铝、铬、锌、铅等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承受力为钢的1.25倍,200多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20吨重的物体。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中,潘蒂兰小姐的一根头发竟承受了177.18克的拉力。人发拉断前可延展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它纤维难以具备的。

  ③在著名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其中最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成的“胎毛笔”,每支售价一万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别出心裁用人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售价也高达2.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④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含有18种氨基酸。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酸、胱氨酸已临床应用于医治肝炎及各种脱发症,组氨酸可治疗消化道溃疡,脯氨酸可治疗高血压,赖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后,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1200吨毛发,产出80吨胱氨酸、24吨酪氨酸和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作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⑤最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中含丰富的黑色素和角朊,是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目前用人造原料制成的防晒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造成过敏,还具有吸收紫外线光谱范围广、在强烈光照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头发还将不断以更新的面貌,为世界提供巨大而奇妙的资源。

  小题1: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第④段“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句中“仅”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小题3: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头发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小题2:(2分)“仅”强调(0.5分)每根头发所含氨基酸之丰富(0.5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3:(3分)举例子和列数字。(各0.5分,共1分)具体准确(1分)说明头发奇妙的特性(也可答“头发的承受力强”)。(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要点明说明对象“头发”,还要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其特征,可注意相关文段开头的中心句,从中选择关键性词语。

  小题2: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中,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来分析,说明该词的作用即对句意的影响,要用评价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掌握它们的特征。在说明文中提及具体名称摆出事例是举例说明,本段中提到“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就是举例说明,有多种说明方法的要一一点明。

【头发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微妙的头发阅读题及答案11-30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阅读答案08-27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阅读答案11-28

《一握头发》阅读训练及答案09-19

《等》阅读答案06-11

等的阅读答案12-05

等 阅读答案08-07

等阅读及答案05-20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的阅读题答案11-03

有关头发的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头发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头发的阅读答案

  头发的阅读答案 1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①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③不料,3月2日读到报纸的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④“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⑤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⑥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⑦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⑧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选自语文读本4)

  1、简述“剃光头发微”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

  2.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6分)

  3、如果只保留③⑦⑧等自然段,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6分)

  4、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体现了杂文立意因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的特点。

  B.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小中取大,通过联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深刻。

  C.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文章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D.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有关“剃头”事论,同时为下文阔开思路做铺垫。

  E.“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这一句作者用幽默的`语气来自嘲没有掌握好考据方法。

  参考答案:

  1.“剃光头发微”就是“阐发剃光头的奥妙”,(2分)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光头的小事谈到当权者不给老百姓办事大事。(3分)

  2.本文行文脉络: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1分) 再写到报纸的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1分) 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1分)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1分),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1分)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1分)

  3.从文章的主旨看,虽然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达出来,但作品的内容就单薄多了,读者的印象也不会深刻。(3分)从文章的结构说,如果删去除读者来信和掌权以外的内容,从读者来信到掌权的联想就缺少铺垫,显得突兀、生硬,作品的结构也就没有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3分)

  4.B应是“大中取小”不正确E.应是微讽胡适先生。)

  头发的阅读答案 2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阅读答案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再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现在,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

  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请根据文意,填写下表。(8分)

  人生阶段

  时间的表现

  对时间的认识或感情

  童年

  挂钟

  严厉而又古板 温情

  初中

  ①_________________

  鬼鬼祟祟 少了气势,没有了威严

  后来

  栖身于项链、台历、计算机、手机

  ②_________________

  十几年前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③_________________

  现在

  ④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木兰溪是蓝的

  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一句中,两个行走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分)

  3、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这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4、读了本文,相信你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不能抄原文,不少于40字)(6分)

  答案:

  1、(1)手表(2)匆匆(3)悄悄,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4)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2、活着 流逝

  3、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时间是严厉而又古板的,突出了时间的公正威严,令人敬畏。

  4、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当惜时如金,不懈奋斗,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从而延展生命的长度。

  头发的阅读答案 3

  一握头发

  洗脸池右角胡乱放着一小团湿头发。让人很好抓,准是女儿做的,她刚洗了头。讨厌的小孩,自己洗完了头,却把掉下的头发放在这里不管,什么意思?难道要靠妈妈一辈子吗?我愈想愈气,非要教训她一顿不可!

  抓着那团头发,这下子是人赃俱获,还有什么可以抵赖!我朝她的房间走去。

  忽然,我停下脚步。

  她的头发在我的手指间显得如此轻柔细软,我轻轻的搓了搓,这分明只是一个小女孩的头发啊!对于一个乖巧的肯自己洗头发的小女孩,你还能苛求她什么呢?而且,她柔软的头发或者是遗传自己的吧?许多次,洗头发的小姐对我说:“你的头发好软啊!”“噢……”“头发软的人好性情。”

  我笑笑,作为一个家庭主妇,不会有太好的性情吧?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我现在握着女儿的柔发,有如握着一世以前自己的发肤。

  我走到女儿的房间,她正聚精会神看一本故事书。

  “晴晴。”我简单的对她说,“你洗完头以后有些头发没有丢掉,放在洗脸池上。”

  她放下故事书,眼中有等待挨骂的神情。

  “我已帮你丢了,但是,下一次,希望你自己丢。”

  “好的。”她很懂事的`说。

  我走开,让她继续走入故事的迷径……以前,我不也是那样的吗?

  1、本文以什么为行文线索?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

  2、“我现在握着女儿的柔发,有如握着一世以前自己的发肤”说明了什么?

  3、文章第二段是写人物的行动,你能否体会出此时此刻妈妈的神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本文不具体写妈妈的神情呢?

  4、你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一句?请有条理的写出来。

  答案:

  1、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一开始看到脸池边右角的头发是越想越气,准备兴师问罪;由女儿头发的细软想到了女儿的“小”,女儿的长处,又笑了。最后变为对女儿的嘱咐,及对女儿的谅解与放任。

  2、从女儿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3、生气。可使文章详略得当。

  4、原谅了孩子的错误,耐心的期待她的成熟。

  头发的阅读答案 4

  微妙的头发

  ①人们都有一头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却只知道它与生俱来,不知道它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②一般人有10万根头发,其生长速度为3天1毫米。人每天落发50—100根,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充。头发含铜、铁、镍、钛、钼、铝、铬、锌、铅等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承受力为钢的1.25倍,200多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20吨重的物体。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中,潘蒂兰小姐的一根头发竟承受了177.18克的拉力。人发拉断前可延展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它纤维难以具备的。

  ③在著名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其中最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成的“胎毛笔”,每支售价一万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别出心裁用人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售价也高达2.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④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含有18种氨基酸。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酸、胱氨酸已临床应用于医治肝炎及各种脱发症,组氨酸可治疗消化道溃疡,脯氨酸可治疗高血压,赖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后,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1200吨毛发,产出80吨胱氨酸、24吨酪氨酸和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作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⑤最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中含丰富的黑色素和角朊,是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目前用人造原料制成的防晒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造成过敏,还具有吸收紫外线光谱范围广、在强烈光照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头发还将不断以更新的面貌,为世界提供巨大而奇妙的资源。

  小题1: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第④段“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句中“仅”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小题3: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头发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小题2:(2分)“仅”强调(0.5分)每根头发所含氨基酸之丰富(0.5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3:(3分)举例子和列数字。(各0.5分,共1分)具体准确(1分)说明头发奇妙的特性(也可答“头发的承受力强”)。(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要点明说明对象“头发”,还要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其特征,可注意相关文段开头的中心句,从中选择关键性词语。

  小题2: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中,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来分析,说明该词的作用即对句意的影响,要用评价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掌握它们的特征。在说明文中提及具体名称摆出事例是举例说明,本段中提到“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就是举例说明,有多种说明方法的要一一点明。

【头发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微妙的头发阅读题及答案11-30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阅读答案08-27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阅读答案11-28

《一握头发》阅读训练及答案09-19

《等》阅读答案06-11

等的阅读答案12-05

等 阅读答案08-07

等阅读及答案05-20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的阅读题答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