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张爱玲《半生缘》中的顾曼桢

时间:2022-05-29 15:59:10 张爱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张爱玲《半生缘》中的顾曼桢

  引导语: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女,《半生缘》是张爱玲写的苍凉的爱情故事,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形象。

谈张爱玲《半生缘》中的顾曼桢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个女性作家,她的聪颖早慧、敏感和卓越的才华在30年代的上海就一举成名,她以上海和南京两地写了一个苍凉的爱情故事,《半生缘》初名为《十八春》,是张爱玲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最长的一篇,张爱玲写女人尤为深刻,她小说创造了很多典型的女性,前期创作了很很多好的作品,例如《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等等,后期她也有创作,但是水平就明显的大不如以前了,这当然离不开和胡兰成之间的故事,她不顾一切的和一个汉奸在一起三年,最后被抛弃,作为一个敏感的女人,她说:“我将要萎谢了”。这多少辛酸无奈都含有拜汉奸胡兰成所赐的成分。

  《半生缘》后来被改编拍成电影,反应的是30、40年代的上海都市新男女的婚恋故事。张爱玲前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从剖析人性的方式,如曹七巧,白流苏,许小寒等,人性的复杂在她似剖析刀的笔下,浓郁的封建味道,铜臭的味道,丑恶扭曲甚至是变态的复杂人性也变得轻轻起来,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中多为复杂,我选择《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形象,是她有着唯美的凄惨,苍凉,让人同情。故事曲折多变,一波三折。顾曼桢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最为丰满,也很有新意,有着独特的意义。

  一:30、40年代上海都市新型男女的爱情故事(悲剧)

  一、太多的不和谐

  《半生缘》以30、40年代的上海为故事的背景,创造了一个灰暗的空间,描写了一个苍凉凄楚的爱情故事,张爱玲1943年在上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一夜成名,轰动一时,在张爱玲眼中当时的上海充满了不和谐,如“生命是一件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上海,香港,租界,到处是满清时封建的残余劣根,老式的满清家庭,都市发展起来的底层小市民的各种命运,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上海背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乱世才让张爱玲有横空出世的机会和大展身手的舞台,加上她可怜的身世,后期所受的教育有关,她抓住了机会,成为了上海轰动一时的文坛新星。《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一个成功的标志,《半生缘》是描写了沈世均和顾曼桢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也是爱情故事的线索,《半生缘》中的顾曼桢是一个出身可怜,父亲早亡,有母亲带领的单亲的家庭,缺少了父亲的家庭失去了支柱,这时,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挺身而出充当父亲支撑家庭的角色,天生劳动能力低下后天的独立生存能力缺陷的女性明显的处于社会的下风,无奈之下,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舍弃了原本应该得到和豫瑾的美好爱情,可是偏偏这时顾家的老爷子死了,注定了顾曼璐要走上做舞女的路,这还不算坏到底,顾曼桢和沈世均都是当时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正是有朝气,有活力的精力充沛的人生时期的年轻人,受过教育,这样的恋情发展应该是美好的。可是,无巧不成书,几经波折,顾曼桢被自己的秦姐姐设计被自己的姐夫祝鸿才那禽奸了,其中顾曼桢在被困在屋子里脊有反应到张爱玲自身小时候在家所遭受父亲的囚禁有关,张爱玲的父亲娶了后母后,对于张爱玲的折磨可是不少,张爱玲多少从自身生活中得到一些体会和反应,特别是被囚禁的时候看着那铁窗的描写,张爱玲想过真想有一个炸弹,把这个家给炸了,哪怕是同归于尽也好。这对于张爱玲无疑是个难以告别的阴影。在文章中多少都有她对于自己的影子的反射,和顾曼璐所遭受祝鸿才的嫌弃后的怨恨,和她与胡兰成的故事有些相似。文章中最后那沈世均也动摇了自己对顾曼桢的信任和对他们之间爱情的信念,张爱玲偏偏就不把他们的恋情写得美满,而是一个苍凉凄楚的悲剧结局。

  二: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再一起?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就有很多因素。明明是相爱的两个般配的男女,为什么就不能在一起呢?我们读了都会反思这个简单的问题,这里有太多的复杂的东西,表面上看这上海是一个正在发展都市化的城市,可是这些东西突然的出现,而不变的而是小市民的旧观念,旧的一切,上海沦陷,半殖民地的文化氛围,地区沦陷,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半新半旧的时代,大部分的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国的传统的桎梏中,新旧的文化冲突。顾曼桢是一个新型的独立女性形象,顾曼桢身世固然可怜,父亲早忙,家庭少了个男人就如没了支撑的柱子,姐姐顾曼璐也挺身而出,做舞女撑起整个家庭,她为顾家做出奉献,牺牲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如顾曼桢维护自己的姐姐是说的“这不是她的错,是这个该死的社会,要真的说可耻,和那些嫖客比起来还真不知道谁更可耻呢!”顾曼桢毕业后有了工作,做打字员,晚上还做家教,她自己有能力了,不想再靠姐姐做舞女来支撑顾家,她还和顾太太多次说过不要在向姐姐要钱了,顾曼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养气顾家如“妈,以后无论如何,家里的开销由我来拿出,姐姐从前供我读书是为什么的,我现在都还替不了她?”她外表看起来柔弱,内心却坚强,她想独立起来,像男人一样撑起整个家庭,她开始很坚信自己的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结识了沈世均后,她不愿意和他结婚先,她妈妈顾太太劝说顾曼桢的时候,顾曼桢却说“我结婚还早呢。至少要等弟弟大了。”不愿和他就这么走在一起,让他回去接管他父亲的家业和他建立一个旧式的中国家庭等创造出了一番事业后再建立一个新式的家庭,她认为他应该出来做事,该以事业为重,她也可以照顾顾家,一旦男子结婚了就要照顾两个家,那是一个拖累,会耽误了他以后的事业的发展,她思想很先进,就是这样才有了最后顾曼璐曹人遗弃后设计害她的故事,顾曼璐不能生子曹祝鸿才的遗弃,顾曼璐和祝鸿才本来就不是实名的夫妻,她为了锁住祝鸿才的心居然傻到和祝鸿才一起设计海自己的亲妹妹,让祝鸿才奸了自己的亲妹妹,她居然想到了“借腹子”的傻到家的办法,这是何等的愚蠢,就算是顾曼桢欠了她的,她也不能做出这么卑鄙的做法,天理不容,太不理智了,最终害人害己,连死也得不到多少同情,有点鲁迅对阿Q的看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的奉献将被她的愚昧所掩盖,她沦为舞女,遭人遗弃不是她的错,可是她还自己的亲妹妹就是天大的错误了,所致读者都不能原谅她。全篇下来也讲述了一个新女性的想要独立的种种困难,想在暗淡无光的时代夜空里找到光明的出路是困难的,就如在漆黑的夜里胡乱的摸索,探究,跌跌撞撞的,最终还是惹得一身一生的伤害,在张爱玲看来这就是道不完的唏嘘沧桑和无奈,理想和现实总是不和谐,美好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总要展开惨烈的碰撞。悲剧的人生观看世观,她造就的是一个凄美的上海爱情悲剧。顾曼璐的设计陷害,顾曼桢的性格,还有这个该死的社会决定了人的命运,造成了个性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

  二:中国洋场文化下的上海,租界下民众的苦难生活

  一、旧人新事

  这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反应着时代的民众生活,《半生缘》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文化特色,现代文化特色,加上张爱玲所受的西方文化特色,这样说来就离不开世界文化,在租界的复杂时代背景,《红玫瑰和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主要讲的都是上海的故事,都是凄迷的和痛楚的人生经历,张看世的悲观性,也揭示了当时上海的市民的苦难生活,底层的市民阶级旧家庭在现代都市的生存状态,在租界下的各种苦难。战乱的动荡时代,外国的文化传入,有促进都市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可是,世道变了,地区沦陷主权也变的话,受苦的终将还是沦陷区下生活的人民,保守,环境变迁,人心依旧,这是旧中国的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和传统,就算一切都变了,剩下的就是人心了,这是多么悲催的事情,当然,也有些受教育的知识分子青年是变得,如《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就是一个新女性想要独立的一个变化的例子,沈世均也有认识到,可是由于家中父亲病发,哥哥早亡,家里的重担又落到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只好回家继承父亲的家业,动摇了对顾曼桢的爱情后和石翠芝和好,建立一个旧式的中国传统的家庭,叔惠倒是出国留学另谋发展去了,可是在哪个时代的社会下,他们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人,不变的人心更是可怕,任这些几个赤手空拳的知识分子青年变也抵不过飞机大炮的轰炸,过弱就要受挨打,那些力量相比起来就如同大象和蚂蚁一般,无法更改的社会发展趋势,旧式的人旧式的心,新的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发展,谁也阻止不了,在沦陷区的人们生活在无奈的苦难生活流里任凭着命运的摆布,无力反抗,无可奈何。《半生缘》中以顾曼桢和沈世均的婚恋为线索,寂静波折,辗转,沧桑,悲欢离合,辛酸苦楚,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遗憾,悲惨的动人故事情节,催人泪下,令人感慨同情和怜悯。从侧面看,叔惠在国外也混得不怎么好,回国了,石翠芝作为人妇,乃是一个传统女性的代表,沈世均和叔惠是新型的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选择的结果和代表,顾太太更是一个底层的无力的一个老式人物,豫瑾本来当医生挺好的,可是,最后因为地区沦陷,他的医院被捣,老婆更是遭了日本人的毒手,他自己也被日本人抓走,这种种的现象,这些人的遭遇是正常的生活吗?显然不是,这是战乱时代的苦难国民的生存状态,这些不也即是当时战乱下的各个人物代表的生活状态吗!

  二、灰暗的生活色彩

  《半生缘》中的文字似乎全篇无光,都是一片灰暗的色彩,也是当时上海人对与新都市话的生活方式的观念看法和现实的一种错位,错综复杂的上海文化背景下,像是张爱玲看到上海的天空是笼罩着一层迷雾一样,迷迷糊糊,朦胧中让人看不清楚,找不到光明,辨不清方向。

  战争,上海被迫开阜,使得上海成了走向世界的路口,文化的传入方面,特别是西方的文化流入上海,流入中国,西方权势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长,上海商业化,都市化,现代化,从此上海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景象,出现了电影院,舞厅,电车等等,对于新兴的年轻知识分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自由恋爱的时代,可是,张爱玲在《半生缘》描写大的上海的这对男女并没有那么幸运,偏偏是走向了悲剧。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把美好撕碎给人看,为什么不能走到一起?这就是遗憾的问题所在,为什么不成全他们,成全了他们就没那么令人震撼了,少了不少对时代文化的抨击。也不像《倾城之恋》那样,为了成全他们这对一直以来都真真假假的恋人整座城市都倾倒了。

  三:追求纯真而炽热的爱情

  和张爱玲的其他作品相比,很多都是些上海的故事,写得都是女性人物,她们的感情性质差不多。但是,在《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和沈世均的爱情是纯真的。不像张爱玲其他的作品那样,爱情充满金钱的驱使,充满铜臭的味道,人性的扭曲与变态,剖析人性的丑恶面目。《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了金钱嫁了一个有钱的患有痨病姜家二少爷,为了得到金钱从此给自己戴上了金钱的镣铐,后期发现身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了她人性的变态和扭曲,赔了自己的幸福,还把自己的儿女迫害致死;还有《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也和《金锁记》中的故事相似;《心经》中的许小寒更是上演了父女之恋,乱一套;《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更是和范柳原做起了真真假假的爱情游戏,看了都让人想到一个“假”字,觉得他们虚伪,都是金钱再作怪,人心向着金钱一起在乱世中之中作怪,表现出了人性的丑恶百态,充满金钱的的残害现象,充满了铜臭的爱情,甚至那不是爱,那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妥协,出卖自己换的金钱的现象,一个“钱”字的现实世界,将旧中国封建社会的上海的人性描写的淋漓尽致,思想被禁锢,灵魂和性灵被金钱扭曲,太多的不和谐,病态百出的时代背景下的一幅幅的都是充满铜臭的味道的画面,画面里满满的人事都是杂乱参差,错综复杂,一张张丑恶的面孔,令人感慨和生惧!

  而《半生缘》中沈世均和顾曼桢的爱情则是这写画面中的一幅凄美的苍凉的画面,与其他作品的品味决然不同,张爱玲在这部作品中是把沈世均和顾曼桢的爱情建立在金钱之外的。他们的爱情观较为先进,纯洁,真是这样的纯洁在这样污浊的环境里便会显得新鲜奇异,美好的心灵和肮脏的世道拼命地发生着碰撞,美好被撞得遍体鳞伤,美好的爱情被摧毁,不和谐的人事终有悲剧发生,从温馨的年轻热恋的恋人走到十年的沧桑。

  热恋的时候,顾曼桢在给沈世均写信中就有“世均,我要你知道这世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那么一个人。”这是多么纯洁而炽热的爱情,十个年头顾曼桢一个女孩吃了多少的苦头,十年过去了,当她和沈世均又在大街上遇见的时候,便是忍不住的洒下一把一把的辛酸的泪水,这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受得了的苦难,因为她善良,她不愿和沈世均从新走到一起,她知道沈世均已经和石翠芝已经有了一个家庭,如果她那样做的话,将会以牺牲石翠芝的幸福来满足自己,她不会这么做,只换来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简简单单的一句“我们回不去了。”这里面充满多少的辛酸可想而知,她不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之上,她独自忍受着这一切,可多令人感到同情,敬佩!

  四:新型女性

  一、孤独者

  在《半生缘》中有描写到了很多女人,顾曼璐,顾太太,石翠芝,沈太太,等等,顾太太是一个软弱的老女人,失去了丈夫后,之后整个家庭的重担有顾曼璐来承担,顾曼璐出卖自己的身体为家庭坐了伟大的奉献,她舍弃了和豫瑾的爱情和自己的终生幸福,填补了顾家缺少男人支撑的位置,石翠芝则是个大家小姐的形象,娇生得很……

  顾曼桢外表斯文温柔,内心性格刚强,受过教育,对做人处事看世有见地,有知识,想独立,独立意识也很强,和小说中的女性差别很大,是描写刻画得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

  顾曼桢是《半生缘》中的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她在公司上班做打字员,晚上还做家教,极力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撑起整个顾家,想像男人一样独立,不想依赖依靠别人生活的一个新型女性,你那儿舍得买什么东西吃,结果还不是在家用上贴掉了!妈,我给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拿姐姐的钱了,给那姓祝的知道了,只说姐姐贴娘家,还不知贴了多少了呢!”顾太太也是充满辛酸,明知道顾曼桢护给她一顿唠叨,一股眼泪的洒,她以为就拿人家那么一点钱不济于事的,顾曼桢“妈,我就是这么说:不犯着呀,你用他这一点钱,待会儿他还以为我们一家都是他养着的呢,姓祝的他呢人的脾气!”顾太太:“人家现在阔了,不见得还那么小气。”顾曼桢则是看人读心:“你不知道吗,越是阔人越是啬刻,就像是他们的钱特别值钱似的。”顾曼桢也知道,男的一旦结了婚就是要照顾两个家的人,连个家庭的重担都要他一个人挑,她会为他着想,认为他应该出来做事,会从大体全面的想问题,这样一来又怕这样会误了他的前程,另外沈世均他可以先出来做事,她也可以再照顾顾家几年,姐姐顾曼桢已经嫁为人妇,“祝笑起来像猫,不笑像个老鼠”姓祝的人品坏就不说,可是他有钱,能不能带给顾曼璐幸福这一点顾家的人也怀疑,但是也没办法,顾曼璐是个舞女,没有更好的挑选,又和姓祝的有瓜葛,无奈之下也将就的跟了祝鸿才,顾曼桢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挑起顾家的重任,在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中《半生缘》的顾曼桢是一个和其他女性有许多的不同,比如:葛薇龙,许小寒,七巧,白流苏等等,顾曼桢是她们中一个新的特殊的想独立的女性,给人新鲜的感觉和印象,她在公司上班认识叔惠和世均,和他们做了朋友,小说中没有提过她有其他的同性的朋友,她独处于这两个男性朋友间,显得她特别的孤独,这也是女性群体中作为母系中的一个孤独者,

  二、探索出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意义)

  即便后来和沈世均谈恋爱,又不愿先和他那么早就结婚,“老是两个人腻在一起,热度就会一天天往上涨,总有一天,他们会不顾一切,提前结婚,而她不愿这样。”也不想他回去继承他父亲的家业,世均父亲突然病发,母亲和父亲离异,他有个哥哥去了媳妇,也生了小孩,可惜他哥哥不幸早年死了,这样沈家一家大小的重任便落在了他的身上,迫于无奈,他回家去接管了父亲的家业,这也是故事发生悲剧的一个转折点。

  正是这样拖着拖着,最后就拖出了事,所谓夜长梦多就是这样,顾曼桢的姐姐嫁了祝鸿才,因不能生子而遭人嫌弃,整天回家和顾太太哭诉,后来顾曼桢遭到了亲生姐姐和姐夫的设计陷害,顾曼桢被祝鸿才奸了,被关在屋子里养着,遭了非人性的折磨,她面对着自己的亲姐姐这样的陷害反应的是一副烈女的表现,拿着摔破的碗就想和拦住她的人拼了!最后还是没有向《苔丝》那样把奸她的男人给杀了,狠狠的报复,这都是因为顾曼桢的善良。顾曼璐看了倒是冷笑:“哼,倒想不到,我们家出了这么一个烈女,啊?我那时候要是个烈女,我们一家子子饿死了!我做舞女做妓,不也受人家欺负,我上哪去撒娇?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的姐妹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到这样你给的地步?”这声声的控诉不是针对顾曼桢的,而是这个该死的社会。她发现了自己怀了姓祝的孩子,最后顾曼璐快要死的时候抱病求她原谅,她因为善良原谅了她,接着妥协了嫁给祝鸿才,财大气粗而又卑鄙的祝鸿才再有能耐也收不了顾曼桢的心,最后顾曼桢带着孩子也不愿在祝鸿才的强钱下生活,不惜欠债借钱的打赢了官司,得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就算她遭受了天大的不幸,失去了一切,她也不低头,为了孩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起来,努力去奋斗。实现她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当时难得的百折不挠的新女性独立的可贵精神。

  从身世找出路到她不愿和世均建立旧式的中国家庭遭受设计和陷害后不断地探索出路,一直到摆脱祝鸿才的强钱生活,顾曼璐设计是一条主要线索,而她的而性格也是一个因素,她不愿和世均那样,还有就是这个该死的社会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残酷,注定的苍凉故事是跑不掉的。看顾曼桢和沈世均的对话时,顾曼桢表示:“她没有错,我不觉得她是可耻的,要真的说可耻,和那些嫖客来比还真不知道谁更可耻呢!”而沈世均听了她的话也并无看不起顾曼璐的意思,而是同情的说道:“你姐姐是为家庭生计迫于无奈才才做舞女的”书中还有“对于这种人家出身的人,除非长得很丑,长大了总是吃这碗饭的。”和顾曼璐的想法“我那时候要是个烈女,我们一家子子饿死了!我做舞女做妓,不也受人家欺负,我上哪去撒娇?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的姐妹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到这样你给的地步?”归根结底的话语,这不是他们的错,是那个社会,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地区沦陷,人性丑恶,人文落后,国民的劣态根深蒂固,国弱民自然苦!沈世均和顾曼桢没有完成一生在一起的爱情,只有擦肩而过的半生缘不了情。顾曼桢的新型想独立的刚毅女性形象在昏暗的社会中不断摸索探索出路,孤独无助饱受沧桑,如嘶哑的呐喊,卡在喉咙的话喊不出声音的痛苦,善良人的不幸遭遇,这造成这样的悲剧实在是令人深感同情,也是对于社会的一种的讽刺

【谈张爱玲《半生缘》中的顾曼桢】相关文章:

张爱玲半生缘鉴赏10-18

张爱玲《半生缘》人物05-23

张爱玲作品《半生缘》简介07-30

张爱玲半生缘赏析范文04-22

张爱玲半生缘经典语录01-31

张爱玲《半生缘》经典语句60句04-26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04-22

读张爱玲《半生缘》后感09-01

周汝昌与张爱玲的红楼缘07-21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