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和李林甫
引导语:张九龄与李林甫同为开元后期之宰相。张在前,李继后。唐玄宗每赞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唐朝这两位宰相的故事。
张九龄与李林甫大唐气象
张九龄,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进士出身,才华横溢。唐玄宗曾赞许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开元天宝逸事》)他刚直不阿,敢于进谏。
《新唐书》评价他“议论必极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旧唐书》称赞他“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他在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忠心耿耿地辅佐玄宗皇帝治理江山,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对国家有所贡献,在历史上是值得称道的贤相。
张九龄的助手——副宰相李林甫,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他不学无术,却又妒贤嫉能。每当他单独向玄宗奏事时,总是陷害朝中那些忠正之士,人们称他为“肉腰刀”。李林甫阴险、狡诈,他经常用甜蜜的语言引诱他人说出自己的过错,然后就向皇帝密报。朝中大臣都说:“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这就是“口蜜腹剑”这一成语的由来。李林甫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只使玄宗一人不知道他的奸诈。李林甫善于阿谀奉承,对于握有实权的人,或自己用得着的人,尤其是对明皇及其爱妃、宫女、宦官,他都千方百计地去谄媚讨好。这样做,既骗取了玄宗的信任,又在玄宗周围安排了自己的密探,为实现当宰相的野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九龄贤直忠正,李林甫阴险、奸诈,两个人在一起共事,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玄宗把李林甫任命为副宰相之后,才召见张九龄征求他的意见。张九龄深知李林甫的底细,也不管明皇是否高兴,就直言不讳地说:“宰相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会遭殃。像李林甫这样寡德少才的人当宰相。我担心今后国家会因此而遭殃。”明皇本以为张九龄能赞同自己的做法,没想到却听到了这样一番话,心里很不高兴。
还有一次,唐玄宗请几位近臣到御花园赴宴游赏,玄宗指着栏杆前面池塘里的鱼,对同行的张九龄、李林甫等人说:“栏前盆池中所养的那几条小鱼,多么活泼可爱。”李林甫马上谄媚地笑着说:“那些鱼儿也是沐浴着陛下的恩波啊。”张九龄在一旁接着说:“盆池中的鱼就好像陛下所任用的.人,他只能装点风景而已,没有更多的用途。”玄宗听了,感到非常扫兴。当时的人都赞美张九龄的忠直。
自从李林甫被张九龄当众讥讽以后,他在公开场合轻易不发言。而是偷偷地单独向玄宗奏事。开元二十四年(736)的秋天,玄宗住在东都洛阳。有一天晚上,洛阳的宫中发现了“怪”,玄宗对此很迷信,以为要有不测之灾降临,不愿再住下去,打算西还长安。第二天,便招集三位宰相来商议回长安的事。张九龄和裴耀卿极力规劝说:“现在农民正忙于收获,陛下最好等到入冬农闲时再走吧。”李林甫在一旁只顾观察玄宗的脸色,却不发言。等到张九龄和裴耀卿往外走时,李林甫则一瘸一拐地跟在后面走。玄宗见状就把他叫住了,很关心地问:“你的脚怎么了?”李林甫见张九龄走远了,便笑着说:“我的脚并没有什么毛病,刚才我是故意装的,我想借机单独奏事。”接着又说道:“洛阳、长安,是陛下的东西宫,愿意什么时候住就什么时候住,何必挑选时间。如果怕影响农民收获,只要减免沿途州县的租税就行了。请让我安排各部门准备有关事宜,马上回长安。”这番话正合玄宗心意,高兴得立刻下令西还。
张九龄和李林甫的矛盾还表现在人事任用上。牛仙客任凉州都督时,开源节流,积累一些资财,仓库也很充实。玄宗知道了,对他很赏识,想要提拔他做尚书。张九龄劝阻说:“不能这么办。尚书,自本朝以来,大多用旧相,或者才华出众、品德优良。有较高威信的人来担任。牛仙客只不过是一个沙湟地区的小官,现在一下子提升到尚书,天下人对这件事是不能服气的。”提升不成,玄宗便想实封他。张九龄又反对说:“实封是用来奖赏有功之臣的。牛仙客做的是份内之事,不能算是有功,陛下考虑到他的功劳,赏给他黄金、玉帛就可以了,怎么能轻易实封他呢?”玄宗气愤地责问张九龄:“你是不是因为牛仙客出身寒微而嫌弃他?你看看你自己出身什么门第?”张九龄知道皇帝动了怒,连忙叩头谢罪,但仍坚持说:“我虽出身寒微,但我考中过进士,在京城为官多年;而牛仙客不过是一个边疆的小官,不认得几个字,如果这样的人都当上了大官,对那些有才华的人不是一种打击吗?”唐玄宗被张九龄的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心里很不高兴,李林甫探知皇帝的心意后,背着张九龄对玄宗说:“牛仙客是当宰相的材料,何况做尚书呢?张九龄是个书呆子,只会照本本办事。
牛仙客虽然文化低点,但是才能出众,陛下慧眼识英才,提拔他有什么不行的?”玄宗听了这段奉承话,心里很高兴,便听从了李林甫的意见,在当年秋天命高力士拿白羽扇赏赐牛仙客。张九龄对此很后怕,为此特地作了一篇赋,又写了一首《归燕》诗送给李林甫。诗中写到:“海燕何微渺,乘春亦蹇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人,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由此可见,张九龄已萌生退意,也表明他对阴险、狡诈的李林甫有些惧怕。李林甫看后,知道张九龄不久将退位。对他的怒气才稍解一点。这使他更加猖狂,在皇帝面前肆无忌惮地说张九龄的坏话,使皇帝对张九龄越来越反感。
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张九龄和裴耀卿罢相,李林甫做了正宰相。李林甫则提拔牛仙客做副宰相。张九龄被罢相。虽与李林甫的排挤有一定关系,但决定因素还在玄宗。此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胸怀大志、选贤任能、勇于纳谏,创造“开元盛世”的贤君,而是一位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穷奢极欲,只愿听顺耳的奉承话,而不愿听逆耳之忠言的昏君。他排斥忠良,宠信奸臣,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
张九龄与李林甫
张九龄与李林甫同为开元后期之宰相。张在前,李继后。唐玄宗每赞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且言:朕终身师 之,不得其一、二。此真文场之元帅也。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玄宗以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说:宰相之职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只如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延宗社。”帝意不悦。
李林甫嫉贤妒能,不协群议,每奏议之际,多所陷人。众谓林甫为肉腰刀。林甫尝以甘言诱人之过,谮于上前,时人谓林甫“口蜜腹剑”。李每与同僚议及公直之事,则如痴醉之人,未尝问答。张九龄常谓宾客曰:李林甫议事如“醉汉脑语也,不足可言”。
最后,张还是被李林甫这个肉腰刀斩杀下宰相之位。此后,由姚宋、九龄辅佐下开创的开元盛世被林甫、杨国忠等毁于一旦,遂有安史之乱,唐王朝自此一蹶不振。
但历史是尊重事实的,最终李林甫被人们留下千载骂名,而张相则被同时代和后辈的人们怀念。杜甫就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使人读后有思想的余暇和联想。在张九龄的故乡广东韶关还有纪念他的“曲江风度”的风度大道。
【张九龄和李林甫】相关文章:
李林甫与张九龄之争11-26
浅谈唐朝宰相张九龄是如何被李林甫构陷扳倒11-19
张九龄和梅关古道的渊源11-09
张九龄简史11-19
感遇张九龄07-11
张九龄生平05-08
张九龄事迹11-27
张九龄世家11-26